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玩转“体育+” 杭州新中心超大型街道上演“变形记”

    潮新闻 胡金 华晔 金良瓶2025-04-03 06:27全网传播量1.1万
    00:00
    00:00
    01良渚街道通过“体育+”战略实现超大型街道的转型,2024年接待游客762万人次,营收达2.6亿元。
    02新港村作为标杆,通过引进体育产业,建成多种运动设施,承办近700场赛事,成为全国农民体育健身基地,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03良渚街道出台《良渚街道实施“体育强街”战略三年行动规划》,构建“一核引领、三极联动、多片协同”格局,推动体育与文化、旅游融合。
    04良渚射箭运动中心融合良渚文化元素,推出“良渚射礼”文化课程,创新“体育+非遗”项目,提升文化认同。
    05良渚街道计划新增体育场地,扩大体育集聚区,打造“培训+赛事+研学+团建”全链条产业,致力于成为全国乡村体育集群新标杆。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在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一个面积超110平方公里、服务着近60万人口的超大型街道,正上演着一场“变形记”。

    3月底,随着长三角城市棒垒球邀请赛的开球声在余杭区良渚街道石桥村响起,位于石桥村与纤石村交界处的棒垒球橄榄球运动中心与射箭运动中心正式启用。

    运动爱好者们在田园赛场体验竞技乐趣时,或许未曾想到,这场“体育+”的变革,早已悄然改变了整个街道的发展轨迹。

    近年来,良渚街道实施“体育强街”战略,加大运动场所与场馆建设,并引进高级别、专业性赛事,逐步探索出一条“体育+”的发展之路。仅2024年,良渚街道就累计接待游客762万人次,营收高达2.6亿元。其中,不少游客是跟着赛事游良渚。

    新港村

    破局

    从空中俯瞰,良渚街道的运动场所与场馆大多分布于新港、石桥、港南等北部八村。

    这并非偶然,而是源自一场高质量发展的转型突围。

    良渚街道北部八村地处良渚遗址保护区,不仅要做好文物保护,还要做好生态、耕地保护。2014年,浙江出台省级地方标准《美丽乡村建设规范》后,各村都下大力气整治集体建设用地。但空出来的土地用来干什么,成了新的难题。

    “保护区只能做减法,不能做加法。”新港村党委书记何建国说,新港村村委经过几十次的大小会议讨论,最终决定引进体育产业。体育产业以其污染小、环境友好而被许多国家列为优先发展的绿色低碳产业,是世界公认的朝阳产业。

    2019年,位于新港村村委南面的新港村足球场建成,成为杭州首片11人制标准人工草皮足球场。“当时争议很大,有人觉得农村搞足球是花架子,但运营数据显示,球场首年即接待2万人次,承办企业联赛12场。”何建国回忆道,赛事的火热,为新港村发展体育产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历经五年多的发展,新港村早已不止于足球。

    3.5平方公里的村域内,建有11人制标准人工草皮足球场、羽毛球馆、标准篮球场、波浪道场地、红土网球场地等,以及研学宿舍、户外露营基地等配套设施,能够满足村民日常健身锻炼及大型活动赛事举办的需求。

    丰富的体育场地设施供给,带来更多的赛事活动资源。截至目前,新港村承办了包含国家级橄榄球比赛、飞盘公开赛等在内的近700场赛事,接待超50万人次。

    为了让全体村民共享乡村振兴发展成果,新港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投资成立强村公司,并组建农村职业经理人团队,采用“村集体+公司”运营模式,积极开设运动点亮乡村、劳动教育实践、良渚知稻计划等课程研学活动,以“租金+收益分红”的方式保障村民集体权益。

    如今的新港村,已获评全国农民体育健身基地、浙江省体育村、浙江省未来乡村、浙江省美丽乡村精品村、浙江省森林村庄等多项荣誉,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新路径。

    接下来,新港村还将通过持续完善专业体育设施,推动体育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

    良渚少年驰骋绿茵场

    推广

    “体育+”为何从乡村实践上升到街道战略?

    良渚街道党工委委员沈一斌介绍,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从必要性上分析,恰逢其时;从可行性上分析,时不我待。

    中央提出要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推动体育事业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也出台一揽子政策,以体育之力助力共富探索。

    数据显示,余杭区人均体育面积达到2.58平方米,而良渚街道人均体育面积仅1.85平方米。这既与超大型街道的地位不相匹配,更与老百姓的迫切需求相去甚远,促使“体育强街”应运而生。

    在广泛调研、盘点资源、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良渚街道谋划出台《良渚街道实施“体育强街”战略三年行动规划》,积极构建“一核引领、三极联动、多片协同”的体育发展格局——

    “一核引领”指的是新港村。作为场地建设和赛事承办的区域标杆,该村要加快建设“赛事服务综合体”,将赛事产业链延伸至青少年培训,结合夏家桥特色民宿,让市民游客“玩起来、住下来”。

    “三极联动”指的是港南村、东塘河村和石桥村。其中,港南村和东塘河村打造低空飞行营地、匹克球公园等休闲运动场地,创造具有新鲜感的运动消费场景。石桥村拥有千亩油菜花海,已经形成具有“石桥牧歌”特色的良渚田园花会文旅品牌,适配“油菜花海赛棒球”的氛围,要走“运动文艺风”。

    与此同时,良渚街道鼓励有条件的村社、单位发挥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谋划更多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新机制、新案例,打造更多标志性成果。

    良渚街道的目标,是让体育成为育民、富民、乐民的综合产业。沈一斌说,街道正在打造“金字塔型”的体育生态——全民健身作为“基底”,补齐民生短板,培育消费土壤;专业场馆作为“塔尖”,破解城乡差距,提升区域能级。

    眼下,“基底”越来越扎实。良渚街道各村社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三大球、三小球场馆有249个,基本实现“15分钟体育健身圈”。

    “塔尖”也愈发耀眼。以石桥村日前启用的良渚棒垒球橄榄球运动中心为例,场地的三片球场均拥有承办国家级赛事的能力,仅在今年,就将迎来全国触式橄榄球冠军赛、第七届浙江省棒垒球联赛等高级别比赛。

    良渚射箭运动中心

    兴文

    在良渚街道的发展蓝图中,“体育+”不仅是经济命题,更是文化命题。

    作为良渚文化大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良渚街道除了要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延续根脉之外,还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传统文化获得更丰富的意蕴与更鲜活的生命力。

    良渚街道以良渚文化为魂,以体育产业和现代化农业产业为翼,推动体育与文化的深度融合。

    射箭,这一看似与乡村格格不入的专业运动,在良渚街道却找到了完美的契合点。

    从文物中回望良渚文化时期,无论是柳叶形石镞为代表的箭镞遗存,还是黑陶罐上用弓箭狩猎老虎的刻,都印证了早在5000年前,张弓射箭就是良渚先民生活的一部分。

    走进刚刚启用的良渚射箭运动中心,场馆设计巧妙融合良渚玉琮元素,箭靶上绘制着黑陶罐狩猎纹。游客不仅能体验反曲弓竞技,还可参与“良渚射礼”文化课程。拉弓射箭间,五千年的弓箭文明在此“活态重生”。

    良渚街道还创新推出“体育+非遗”项目,将制黑陶、做塌饼等传统技艺融入赛事活动。在“乡村运动会”上,村民们用陶罐作为比赛道具,用古法制作的塌饼作为奖品,既保留了乡土气息,又提升了文化认同。

    当下,杭州持续放大亚运综合效应,加快打造国际“赛”“会”之城。

    在此背景下,良渚街道乘势而上,把“体育+”作为催化剂,着力盘活乡村“沉睡资源”,打造乡村特色户外运动场景,吸引消费者打卡,把“流量”转化为“留量”,为乡村振兴解锁新路径。

    沈一斌表示,今年,良渚街道计划新增基层体育场地36个,新建棒垒球、匹克球等现代运动公园,推动形成“传统+潮流”的运动矩阵,不断扩大体育集聚区范围,激活“体育强街”引擎,打响“跟着赛事游良渚”文旅品牌。

    面向未来,良渚街道将招引和承办更多“高端+人气”赛事,以赛事为吸引焦点,建立“培训+赛事+研学+团建”全链条产业,致力于将这一体育集聚区打造成集体育赛事、全民健身、体育产业、体育文化于一体的全国乡村体育集群新标杆。

    “体育+”创造的无限活力,已然逐渐显现。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