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村观丨舜皇村:名茶之乡正“爆改”

    潮新闻 记者 阮帅 王啸天 见习记者 王伊然2025-04-03 03:05全网传播量1.3万
    00:00
    00:00
    01舜皇村因茶成名,吸引众多游客。近年来,村子通过举办春茶季活动及启动“云上舜皇”文旅项目,迎来更多发展机遇,茶叶成为共富密码。
    021987年舜皇山村成立茶农协会,诞生“舜皇云尖”。该茶在多次茶叶节和博览会上获奖,如今已成为村民眼中的“金叶子”,带领大家走上致富路。
    03舜皇村吸引年轻人回归,如炒茶技艺传承人蒋隆基和吴静雯,他们通过短视频和直播推广家乡茶文化,增加村子知名度。同时,村子硬件设施日渐完善,吸引背包客前来观云追日。
    04仙岩镇政府和同济设计集团合作,为舜皇村定制“爆改”方案,计划推出登山懒车、望三洲小舞台等项目,打造五大主题片区,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进一步推动村子发展。
    05舜皇村的华丽转身启示:传统产业也能通过利用自然资源和顺应时尚潮流实现多元化发展,只要敢于探索、包容年轻态,传统乡村也能迎来“出圈”时刻。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唐代刘禹锡的诗文“名句”,用在嵊州市仙岩镇舜皇村显得格外贴切。

    由舜帝南巡传说而得名的舜皇村,“藏”在群山之间,从村口拐弯登高,还须在蜿蜒的山路上驱车近20分钟,方能触到山尖。近年来,村子变得越来越热闹,每逢节假日,山腰上的空地总是停满了车子,游客们背着大大小小的行囊,直奔山顶而去。

    从幽静的田园牧歌,到迎接“country walk”的热潮,望着这些兴奋的生面孔,村里的老人们还摸不着头脑,年轻人却早已在抖音、小红书上找到了答案——人们偏爱这悠悠嶀山和九曲剡溪的风景,更恋上“舜皇云尖”茶的清香。

    4月3日,村里举办了热闹的嵊州市春茶季活动,现场高朋满座,以茶会友,还有一批“云上舜皇”文旅项目启动开工,小村子迎来了更多机遇。

    不少村民赶来现场围观,看着人头攒动的山坡,他们发现,原来村子的共富密码,一直就藏在这片小小的茶叶里。

    嶀山之上有仙茗

    清明节前的这段时间,村里迎来了采茶、炒茶的旺季,走在连绵的茶园里,除了忙碌的茶农穿梭其中,也常见寻景、问茶的八方旅人。

    “不少人是专程来买茶叶的。”茶农李东明笑着说,比起周边地名里的生僻字,村里的茶叶——“舜皇云尖”则是名声在外。

    舜皇村的产茶历史悠久,这里茶园海拔约500米,土层深厚、松软、肥沃,且气候湿润,雨量充沛,经常云遮雾障,适宜茶叶生长的漫射光照射,为名茶的形成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香醇鲜爽的高山仙茗,仿佛天生自带一股磁力。

    舜皇村风景

    千百年来,就曾有王羲之、谢灵运、李白等名人雅士,顺着剡溪造访越地,他们在仙岩登山品茶、挥毫泼墨,留下了许多足迹和故事。这份对美景和清雅的向往,也一直延续至今。

    “我们舜皇村里的茶叶,可有专家认证!”顺着茶农的指点,我们很容易便找到了“全国茶科技第一示范园”。原来,“当代茶圣”吴觉农曾在舜皇山挑选了20亩地,用于种植其改良的无性繁育茶叶种质,如今,这“十八爿茶地”已成为村子的一张“金名片”。

    除了吴觉农,这里还吸引了许多茶叶专家,如刘震、钱梁、吕允福、申屠杰、张家治等都曾先后到访舜皇,大家一致认可舜皇得天独厚的产茶条件,以及茶的品质。

    云端之上,远离城市喧嚣的田园牧歌,成就茶叶的至臻品质。

    1985年,村里创制扁形特种茶80公斤,送到杭州市场“试试水”,这些茶叶嫩醇香厚,色、香、味俱佳,很快受到中国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好评,该所还派人专程来到舜皇考察。

    1987年春,舜皇山村(现舜皇村)成立了茶农协会,“舜皇云尖”由此诞生,而作为绍兴市第一个名茶生产专业村,人与茶叶的双向奔赴也就此开启。1991年中国杭州国际茶文化节上,“舜皇云尖”被评为“名茶新秀”,1995年,在国家科委、国内贸易部、国家专利局举办的中国国际技术产品博览会上夺得金奖。

    如今,这片小叶子已然成为大家眼中的“金叶子”,世代耕耘,从自然农法到熟练运用机械设备,舜皇村里,越来越多的村民通过勤劳的双手,走上了致富之路。

    舜皇村“全国茶科技第一示范园”

    村里来了年轻人

    走在舜皇村的山间小径上,我们被一阵阵机器的隆隆声吸引,顺着声响,我们找到了“爱明茶业”的炒茶工坊。

    在工坊一隅,2002年出生的小伙子蒋隆基戴着手套,正全神贯注地手工炒制龙井茶。蒋隆基入行3年多,虽然还很年轻,却已经多次参加各类炒茶比赛,在实践锻炼中不断提升炒茶技艺。

    “尝尝看,这是我们刚刚炒出来的精品茶。”我们正看得出神,和蒋隆基同岁的吴静雯穿着蓝色工作服从屋外进来,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还端上两杯新泡的茶。

    浅浅抿上一口,只觉茶香浓郁,舌尖回甘清醇。

    原来,吴静雯的妈妈就是舜皇村里的“炒茶状元”李爱明,她是浙江省龙井茶制茶大师,曾多次在手工炒茶大赛中夺魁,如今还在村里开办了茶企,创办特色茶叶品牌,带着乡邻们一起创业增收。

    从小耳濡目染,吴静雯也对炒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次趁着大学实习期间的闲暇,回到家里来帮忙。

    在吴静雯的印象中,她背上行囊去读大学的时候,舜皇村还是个不起眼的普通小村庄,平时也没什么游客。“这些年的变化很大。”吴静雯说,节假日回家时总能发现惊喜,不仅村容村貌更靓丽,还新增了“茶创中心”“共享茶室”“茶艺一条街”等文化景观。

    吴静雯(右)正在查看刚采收的青叶。记者 王啸天 摄。

    不久前,“爱明茶叶”和知名奶茶品牌“古茗”合作,在村子的山坡上摆起了直播间,以广阔的天地和苍翠的茶园当背景,领着网友们观景、鉴茶。

    吴静雯也参与了这次活动,看着直播间里热烈的互动,她打开了思路。接下来,她打算和朋友一起拍摄趣味短视频,把镜头对准家乡的风景和茶园,带着更多网友走近越乡、茶乡,了解这一片小小叶子背后的故事。

    同样是“00”后的小伙叶家恒,则以另一种方式与舜皇村邂逅。

    不久前,他和三两好友一起,背着整套的露营装备,到舜皇村的观景平台上扎营。第二天日出时分,旭日浮于云海之上,难得一见的风景让他们备受震撼,“咔咔”拍下上百张照片。精选的照片发到朋友圈后,他身边不少朋友发来信息求“攻略”,也想上山一睹云海日出的绚丽和浪漫。

    山上多了“背包客”,也得益于村里日渐完善的硬件设施。近年来,舜皇村以打造“云上舜皇”原乡为主题,新建成停车场、旅游公厕等配套设施,还修复了村内古道,在温泉湖至舜皇山段道路的王舍岗、老虎岩等沿线建设驿站、观景台,为观云、骑行、越野跑等活动护航。

    在4月3日当天举行的春茶季活动中,仙岩镇还联合气象局和专业运营团队,正式发布了“云见指数”小程序,该小程序会结合舜皇山的海拔、湿度、风速等微观气象模型,动态生成“观云海”概率指数。

    “这下不用再‘赌人品’,观云直接‘躺平’啦。”叶家恒高兴地说,下次打算带上更多朋友,一起到山上“追云”。

    舜皇村云海日出美景。

    乡村“爆改”进行时

    这几天,仙岩镇人民政府的会议室里,总能传出热烈的讨论声,镇党委书记张波趁着中午的短暂闲暇,和设计师坐下来面对面聊天,对舜皇村的未来展开“头脑风暴”。

    原来,舜皇村里有不少闲置的民房、空地等资源,能不能将它们好好利用起来,为村子打造更多个性鲜明的“打卡点”?为此,仙岩镇请来了专业的第三方运营团队,还和同济设计集团城规中心合作,为舜皇村“量身定制”一套“爆改”方案。

    山脚处计划新建一条“登山懒车”,送游客直抵云端美景;在山顶打造“望三洲”小舞台,有音乐、歌舞和越剧,还可以作为夜间露营集聚地;推出“快闪盲盒”,吸引更多年轻人来品茶、打卡……在众人一次次的实地考察和深入探讨中,舜皇村的设计蓝图渐渐清晰起来。

    “原本心里还忐忑,没想到张波书记对我们的设计非常包容,有时甚至更加天马行空。”同济设计集团副总规划师、城规中心院长张力笑着说,团队里多是思维活跃的年轻人,大家本来担心一些构思会不会过于“跳跃”,不料镇里不仅支持,还主动要求融入更多符合时尚潮流的年轻态元素。

    放开手脚,尽情憧憬。在张力的描绘中,一个动中有静的舜皇村呼之欲出。

    未来,这里将打造五大主题片区,有雅致的茶馆、茶吧,供游客品茶赏戏,体验慢生活;有摆在茶园中的原生态露天剧场,在聚会、乐声中“燃”起来;也有“云海餐厅”、“望海书房”、“悬崖酒店”、精品民宿等配套业态,满足都市青年追求浪漫的多元化需求。

    茶艺街、云游径,一条围绕舜皇的30公里特色旅游环线,将串联起唐诗之路上的山水风光,另外,山下还为直升机停机坪和游艇码头预留了空间,准备打造游客集散中心……

    “围绕这一片小小的茶叶,竟也能解锁这么多的新玩法。”和高校设计团队的年轻人打上交道后,舜皇村党总支书记李幼锋豁然开朗,也对村子的发展充满信心,他说,未来,在继续深耕茶文化的基础上,还要继续炒热文旅氛围,引来更多流量。

    舜皇村航拍。记者 王啸天 摄

    记者手记:乡村,就得多让年轻人“玩”

    在采访的过程中,我听到许多人发出和李幼锋类似的感慨:原来传统产业,也能玩出这么多的“新花样”。

    曾经的舜皇村,虽然有着炒茶这份“老手艺“,但产业单一,缺少活力,虽然风景秀美,却也深藏山林,缺乏爆点。

    从默默无闻的小山村,到人气逐渐火热的“网红”打卡地,舜皇村正走向华丽“蝶变”的原因,除了对卓越自然资源的妥善利用,更在于积极顺应时尚潮流,敢于拥抱多元文化。

    而从乡镇“一把手”,到村里的设计团队成员,同样都秉持开放包容、追求年轻化的态度,为舜皇村做起了“返老还童”的实验,充满活力的思维碰撞之间,化学反应很快产生。

    近年来,人们已经看到了村子的直观变化:基础设施越来越齐全,观景更便捷,村子的美照在网上收获了更多“粉丝”;都市青年们来到村里,品茶追云,将浪漫分享在社交平台,引来了流量;原本空空的老房子里入驻了新业态,带着村民们一同奔富……

    这也许能为其他同类乡村的发展带来一些启发:只要找准方向肯探索,对多元化、年轻态多一些包容,传统也能实现华丽转身,迎接绚丽的“出圈”时刻。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专题
    村观
    相关新闻
    村观丨斯宅村:乡野“反内卷”实验
    村观丨太平山村:山中自有“黄精屋”
    村观|大善小坞村:“瓷源”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