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四月,一片片绚烂夺目的杜鹃花成为了当地独特的风景。柴桥街道素有“中国杜鹃花之乡”的美誉,近年来,通过与浙江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的深度合作,走出了一条科技兴农、惠农助农的特色发展之路,让小小的杜鹃花绽放出巨大的经济与生态价值。
柴桥街道种植花卉的历史源远流长,当地花农积累了丰富的花卉栽培经验。然而,传统的花卉种植模式在品种创新、市场竞争力等方面逐渐面临挑战。2005年,柴桥街道敏锐地捕捉到了科技助力农业发展的机遇,与浙江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开展合作交流,开启了杜鹃花产业升级的新篇章。
合作初期,首要任务便是在众多花卉品种中选定杜鹃花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杜鹃花在柴桥街道有着一定的种植基础,且其花色丰富、花型优美,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传统的杜鹃花品种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花期较短、花色和香味较为单一等。双方合作团队经过深入调研和分析,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对杜鹃花进行改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浙江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教授谢晓鸿说道。
浙江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的科研团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投入到杜鹃花的研究培育工作中。他们运用细胞工程、基因编辑等先进技术,对杜鹃花的遗传特性进行深入研究。通过不懈努力,成功培育出多个杜鹃花新品种。这些新品种在花色上更加丰富多样,除了常见的玫红色、红色、粉色,还培育出了紫色、白色、绿色等稀有花色,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在香味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未来将为园林景观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以往,杜鹃花的自然花期相对较短,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园林应用和市场销售。科研团队通过调整栽培技术、控制光照和温度等环境因素,成功延长了杜鹃花的花期。如今,在柴桥街道,游客可以在更长的时间里欣赏到杜鹃花的美丽。这不仅提升了当地旅游景观的吸引力,也为花农增加了销售时间,提高了经济效益。 校企地合作模式是柴桥街道杜鹃花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地方政府在合作中发挥了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鼓励企业和农户参与杜鹃花产业发展。柴桥街道积极组织花农参加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栽培管理水平。
通过与科研院校合作,企业获得了技术支持,推出了一系列高品质的杜鹃花产品,提高了市场竞争力。“我们北仑区柴桥街道是全国的杜鹃花的生产基地,是我们宁波市的花卉产业里面的一个主导产业之一。当地有2万人左右从事花木产业,花木种植面积达2.1万亩,花木年产值约5亿元。通过合作,我们自主培育的新品种目前有50多个,都是由国家林草局审定过的。”浙江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教授吴月燕说道。 科技兴农的成果不仅体现在杜鹃花的品种改良上,还体现在种植技术的提升和产业模式的创新上。在种植技术方面,推广了智能化温室栽培、精准施肥灌溉等技术,提高了花卉的产量和质量。在产业模式方面,探索了“互联网 + 花卉”的销售模式,通过电商平台,将柴桥街道的杜鹃花销往全国各地,拓宽了销售渠道。
如今,柴桥街道的杜鹃花产业已经形成了集种植、研发、销售、旅游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每年举办的杜鹃花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成为当地的一张亮丽名片。在未来,柴桥街道将继续深化与科研院校的合作,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培育更多更好的杜鹃花品种。同时,进一步拓展产业链,开发杜鹃花相关的文创产品、花卉深加工产品等,推动杜鹃花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