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千年运河遇见青春脸庞,会碰撞出怎样的思想火花?为纪念第38届中国水周,浙江水利水电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南浔校区管理办公室和南浔区教育局联动区内中小学和杭州钱塘区中小学,在大运河頔塘故道开展了一场以“水润共富 浔梦頔塘”为主题的大中小学“行走的思政课”,让大运河文化在不同学段孩子们的心中“活”起来。
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的带领下,大中小学师生们沿着頔塘故道回溯大运河文化,共同了解江南运河南浔段的前世今生。漫步在古老的頔塘故道上,师生们仿佛穿越回了那个车水马龙、商船云集的年代。他们一边欣赏着古运河的美景,一边聆听大运河的悠久历史和文化故事。这段古运河,不仅是一条水路,更是南浔人民的母亲河,孕育了丰富的文化和经济繁荣。
活动中,师生们围绕頔塘古水道上的三座著名古桥——洪济桥、垂虹桥(已灭失)、通津桥,感受着大运河(南浔段)的文化故事。洪济桥的坚固、垂虹桥的壮丽、通津桥的古朴,这些古桥见证了南浔的沧桑巨变。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仿佛置身于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感受着大运河文化的深厚底蕴。
小学生们跟着老师来到頔塘运河,好奇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听着老师讲述运河边的故事;中学生们则结合课堂上学到的历史知识,对运河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探讨着运河在不同历史时期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大学生们凭借更深厚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素养,从水利工程、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多个角度,对大运河文化进行分析研究,为中小学生答疑解惑,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氛围。
南浔高级中学 115 班的曹雨萱充满期待地说:“南浔这座城市靠着水发展起来,现在高铁也通了,我希望我们这个古镇将来能发展得更好,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未来!”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给排水专业 23-1 班的诸玥感慨道:“南浔凭借运河和湖丝产业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这既是对历史的传承,也是创新的成果,希望有机会能够参与其中,为南浔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