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文化是嘉兴重要的精神财富,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近年来,嘉兴持续打造文化名人群像,提升城市形象影响力。
位于海宁市周王庙镇的许行彬故居是一座中西合璧、砖木式结构的楼房,距今已经有将近100年的历史,许行彬先生把这里自号为“高阳小庐”。走进这座老宅的会客厅,西式的吊顶、灯具和中式的挂画、座椅相搭配,虽风格不同,但并不觉得突兀。作为当年许行彬先生会见朋友的场所,想必这里也曾宾朋满座、灯火辉煌,觥筹交错间,不同的文化思潮也在不断相互碰撞、影响。
许行彬是海宁周王庙人,曾在清光绪二十一年中秀才,考入浙江高等学堂。他生性憨直,曾做过教书先生、从事过商贸业务,最终选择加入同盟会,投身革命事业。
在经历了种种动荡之后,1927年,许行彬脱离政界,在海宁筹办“长安丝厂”,解决了很多当地百姓的就业问题,让他们能告别当时窘迫的生活状况。同时,他还积极筹集资金,兴建了当时海宁的第一座公办公园。因此,在很多当地百姓心中,许行彬是一位有乡土情结的爱国人士。眼下,对许行彬故居的提升修复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基本的展陈已完成,预计将在今年上半年正式对外开放。未来,这里将作为传播名人文化的载体,让更多人了解这位仁人志士的生平经历,汲取他的精神力量。
“海宁的名人故居有17处,我们坚持‘修旧如旧、活态焕新’,目前正在对米谷、许行彬等11处名人故居进行修复提升。我们一直在坚持名人IP的打造,希望让百余位影响中国的海宁人走出历史、走进现实。”海宁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许笑云表示。
去年是金庸先生诞辰100周年,海宁举办了一系列活动推动名人文化出新、出圈、出彩。眼下,越来越多来自全世界各地的“金庸迷”来到海宁袁花镇,到这里重温历史经典著作,感受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义江湖。“我们武侠迷从小看金庸先生的作品,以前看书,后来看电视剧。这次我来出差,得知金庸故居在这边之后,我就想过来参观、学习一下,感觉很震撼,展馆很不错,到这里旅游打卡蛮好的。”河北游客孔国强说。
金庸故居讲解员张炜说:“我们目前接待过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各地的游客。我们去年总体的游客参观量超过了18万,10月份的单日最高人流量是出现在10月3日,有将近5000人的人流量,可以说,依托金庸百年诞辰,金庸的武侠文化也更‘出圈’了。”
创新破圈,放大名人文化影响力,海宁深度挖掘“历史中的名人”,再现“城市中的名人”,讲好“故事中的名人”;依托名人文化IP,打响“中国古镇看嘉兴”“金庸故里‘醉’美江湖”等品牌,增强文旅融合驱动力,让更多游客慕名而来、满载而归。
“我们希望能够在最大程度还原名人故居历史风貌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生活,有机会也可以串联起独具特色的文旅线路,期待更多的市民、游客和我们一起探寻名人足迹,品味名人文化。”海宁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许笑云表示。
放眼嘉兴全市,在《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中记载的1800多位全国名人中,有条目的嘉兴人有99位,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接下来,嘉兴将通过对名人故居的保护性修缮、数字化建档和创新化运营,打造兼具教育性与体验性的名人文化阵地;通过学术研究、文艺创作与科技赋能,深挖文化名人的当代价值,形成可持续的文化竞争力;以名人重要时间节点、奖项、活动等为契机,持续推动嘉兴文化名人群像与旅游融合发展,构建“文化IP-文旅产品-产业集群”链条,推动文化软实力转变为发展硬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