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为青年搭建好创业、就业、生活的舞台 南浔旧馆启动“港廊青年洄游计划”

    潮新闻 记者 徐坊 共享联盟·南浔 邹一琳 共享联盟·南浔旧馆 费杰2025-03-31 04:08全网传播量1万
    00:00
    00:00
    013月29日,南浔区旧馆街道启动“港廊青年洄游计划”,吸引百余名青年参与,旨在破解乡村人才短缺等问题。
    02“洄游青年”群体带着创新理念回归家乡,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旧馆街道通过政策扶持、产业孵化吸引六类洄游青年入驻,搭建创业就业舞台。
    03潘菲菲作为港廊青年工匠,搬回旧馆开设工作室,将南浔文化融入衍纸画,带动周边村民共富,成为人才类洄游重点招募对象之一。
    04运营团队通过精准业态规划,吸引多元主体入驻,有人融合非遗技艺与现代设计,有人用现代美学重塑丝绸产品,共同塑造活力社区。
    05旧馆街道与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签约,共同开发文创产品体系,打造实践平台,探索产教融合路径,并设立“港廊校地青年人才共育实践基地”,连接校园与乡村。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3月29日,南浔区旧馆街道“港廊青年洄游计划”启动,吸引了当地农文旅企业、乡村运营商、各高校以及百余名青年参与。

    近年来,“洄游青年”群体悄然兴起,他们带着创新理念回归家乡,一头扎进田间地头、乡村企业,为乡村振兴源源不断地注入多元活力。旧馆街道党工委书记徐斌介绍,为破解乡村发展中的人才短缺、业态创新不足等问题,“港廊青年洄游计划”应运而生。作为旧馆街道港廊古村落景区打造的文旅振兴项目,以“水巷广郎”文化基因与“港式生活”品牌定位为核心,构建“旅游+旅居+旅创”三位一体的青年经济生态。“我们将通过政策扶持、产业孵化与场景创新,吸引资金、商户、人才、创意、游客、旅居六类洄游青年入驻。同时,我们也将为他们搭建好创业、就业、生活的舞台,让这里成为青年实现价值的沃土。”

    “回乡不是终点,而是梦想的起点。这里不仅有低成本创业的机会,更让我们感受到乡村的温度。”去年底,潘菲菲把工作室搬到家乡旧馆,用手中的衍纸编织梦想的同时,也将南浔的人文、美景融入她的衍纸画中,带动周边村民共富。她说,旧馆深厚的文化基因,以及真丝、木艺等产业资源,给了她很多创作灵感。

    此次“港廊青年洄游计划”中,像潘菲菲这样的港廊青年工匠群体,是人才类洄游重点招募对象。“我们相信通过政策扶持、产业孵化与场景创新,能够吸引洄游青年返乡创业、就业、共建。”运营团队相关负责人介绍,精准的业态规划,吸引着多元主体入驻。有人以非遗技艺为基底,融合设计创新、直播电商与乡村运营;有人用现代美学重塑丝绸产品,借直播触达年轻市场,以数字化手段整合资源推动产村融合;有人通过节庆策划、乡创计划及社群运营,深度参与古村焕新,共同塑造兼具烟火气与青年力的活力社区……一张青年理想生活的全景图徐徐展开。

    当天,丝绸产业园、青年艺术展览、衍纸画入驻等项目签约落地,其中包括旧馆街道规上文化企业圣格木业有限公司与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签约,共同开发具有非遗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体系,打造"非遗+职业教育"的实践平台。圣格木业总经理朱广伟介绍,作为“洄游计划”资金洄游领域的港廊天使投资人,圣格木业将在港廊古村落景区投资开设三间特色店铺,探索“景区+企业+院校”的产教融合路径。“这三间店铺由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师生团队主导店铺空间设计,融合现代美学与传统文化元素,推动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结合,也为特殊教育学生提供实训就业岗位。”

    “港廊校地青年人才共育实践基地”授牌,连接起校园与乡村,浙江大学等10所高校成为首批合作院校,未来将联合开展研学实践与人才孵化。

    与此同时,为了充实青年们下班后或周末节假日的碎片化时间,当地还根据青年们的需求,开设了港廊青年夜校。当天,首批导师接过聘书,他们中,有非遗木雕传承人、青年社群主理人、新媒体运营培训等等,涵盖非遗传承、文创设计等领域。学员们将通过“抢课机制”,选取乡村创变、手作工坊、非遗文化、生活技能、点茶评酒、歌舞音乐、休闲娱乐等自己喜欢的课程。

    “转载请注明出处”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