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姥爷牵着我,踏上一趟绿皮火车,自杭州启程,摇晃过二十五小时,直达内蒙古乌兰察布。这是我儿时归乡的记忆。……”
视频截图
杭州市丁兰实验中学910班张潇冉同学的作文《旧轨还乡》打动了万千网友,3月27日,相关报道(冲上热搜!杭州初三女生一篇作文火爆全网,网友:听哭了)在潮新闻客户端、钱江晚报纸质版、以及微信刊出后,收获了百余条评论。
评论区成了大型思念现场。大家给真情打动人的潇冉同学点赞,同时也回忆起了与家人相处的点点滴滴,每一条评论,都饱含着真心真意,那些深藏在心中的思念随着朴实的文字变得具体。
“看哭了”的评论很多——
网友“小猫咪”:听女孩娓娓道来,最朴实的文字,传递着最真实的情感,结尾处已经热泪盈眶。
网友“浅夏”:作文把我听哭了,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这样的爱而不自知
网友@南瓜:“看哭了,细腻的文字把我带回童年里那个树荫斑驳的午后,那时候有外婆,有田间的青蛙,有挂满枝头的桑椹……”
评论截图
同款经历和思念的评论也多——
网友@麦子化险:“作为一个19岁背着行囊,后远嫁她乡41岁中年妇女,早上刷到这篇文章泪奔,那一幕幕都仿佛是我亲临其境。第一次出远门时扛着印有猪饲料广告的袋子,袋子里有妈妈的给我做的家乡菜,四季更换的衣服,有路过上饶的鸡腿,从5元一个到如今的15元一个。初离家乡,那会是对新生活的期待,离开父母深感终于自由,须不知在异乡会面对各种不同于想象的美好。这21年经历了从绿色火车硬座,从卧铺,到动车,到高铁,从1人出门到4人回家,每一次的回家路上都有不同的心境,父母健在,兄妹和睦,唯愿阖家安康!”
评论截图
网友@张子强:“昨天已经在朋友圈分享了这个视频,今天早上送孩子们上学的路上又给孩子们欣赏了。因为老家在河南,每次回去孩子们都会和奶奶睡一张床听奶奶吐槽爷爷,这几年,女儿至少有三篇作文是写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的,前天儿子学校让写一首小诗,他说第一想到的就是奶奶和她种的那片白杨树。”
评论截图
还有想老家,想家人的——
网友“jiamei”:不知不觉喉头哽咽,眼底漫起水雾,我们都曾经是某人捧在手心的宝,无论多么希望岁月停驻,时光还是悄然流逝。然而曾经得到的爱护却一直留在记忆里,让我有勇气去笑对每一天,即使昔人已逝。相信我们终有一日会再重逢。
网友“美式”:真情实感最动人。那句“孩子爱吃。”戳到了我。儿时记忆里,家乡总是让人心向往之。我的宝宝现在六个多月了,做妈妈以后才知道养育是一件多么耗费心力的事。之所以念念不忘家乡,是因为那里有我们被全心呵护长大的童年。
马上又到清明假期,趁着春光,你准备跟家人创造怎么样的回忆?
故乡的老屋、炊烟、溪水和油菜花,奶奶外婆采的青,捶打后捏出一只只全世界都买不到的青团,还有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即日起,潮新闻·钱江晚报推出“春天是一万次的春和景明”征集,欢迎你晒出回乡探亲、出游踏青的故事,跟我们分享您与家人的春日。
相信这些点滴,在未来的某天,会成为值得回忆的瑰宝。
你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也可以在钱报朋友圈发帖。
新闻+
“春天是一万次的春和景明”征集
1,如果你是潮新闻的老用户
扫码直达页面
直接扫“钱报朋友圈”二维码到达朋友圈页面,点击“+”号,就能发帖,请带上“春和景明”标签。
2,如果你是潮新闻的新朋友
1.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2.点击首页下方菜单栏“潮客”按钮;
3.点击浮窗蓝底白色符号“+”;
4.在新打开页面书写“见字如面”和贴图(图片最多9张);
5.选择圈子“钱报朋友圈”;
6.点击“发布”或“发布作品”,发圈成功,小编在后台就能看到您的分享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