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潮评丨内蒙古女孩思乡作文走红,只因击中我们内心最柔软处

    潮新闻 评论员 王彬2025-03-27 09:13全网传播量28.7万
    00:00
    00:00
    01中学生张潇冉的作文《旧轨还乡》走红网络,用细腻笔触抒发对家乡的思念,让无数人产生共鸣。
    02作文之所以打动人心,在于其真实、真诚的情感表达,勾勒出了岁月的荏苒和人心的宁静,展现了文字的魅力与力量。
    03AI虽能生成文采斐然的文章,但缺乏独一无二的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无法替代人的真实感情和思想表达。
    04全国政协委员冯远征表示,AI剧本看起来很完美,但缺少人的温度和感情,所有语言都很标准,唯独没有个性。
    05《旧轨还乡》提醒我们,在AI时代,坚持写作是为了保存人的“本真”和“情感”,有“人味儿”的文章才是真正的好文章。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图源:视频截图

    一篇中学生的作文,治愈着万千网友的“精神内耗”!

    前几天,博主“语文山水”发布了一则视频:在杭州某中学上学的内蒙古女孩张潇冉,写出一篇《旧轨还乡》,记录自己和家里的老人乘坐火车一起回家的情形,她用细腻笔触抒发对家乡的思念,让老师在批阅作文时深受感动,决定让她在课上读给同学们听。

    “铁轨锈成记忆里的虚线,故乡洇成底片上的残影”,寥寥数语,便将对家乡的眷恋与时光流逝的怅惘表现得淋漓尽致。文章“句句不提思念,句句都是思念”,这正是思乡文章的至高境界。在网络上,这则视频也犹如一颗石子,在无数人心中掀起涟漪、泛起波澜。我们聆听,我们细品,仿佛自己也一起坐上了那一趟思乡的列车。

    这篇作文,为何能够走红?散文化、诗歌化的语言,文采的斐然,生动的表达,只是“表因”,深层次原因则在于,因为它足够真实、真诚、真心、真情,有温度,更有灵魂,勾勒出了岁月的荏苒,人心的宁静,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文字的魅力与力量,也看到了一颗至真至纯的心;因为它让人们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家乡与亲人,打开了“车马慢,书信远”的记忆阀门,唤醒了尘封已久的美好过往碎片,犹如游子们的“嘴替”,诉说着思乡思亲的衷肠。

    更因为它在快的时代解构着慢的意义,提醒着世人,在用力奔跑的人生路上,可以适当停一停,看看沿途的风景,去触摸生活的真谛,莫让一个个“小确幸”轻易地从指尖滑过,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和思想价值。

    总归一句话:这是一篇具有“情感张力”的好文章,它击中了我们内心最柔软处,说出了我们的共同心声,激荡起了“情感共鸣”的浪花,令人回味无穷。

    有人说,这样的情感散文,用“AI”也能写出来,一键生成即可,何必要人一个字一个字地输出,这不是多此一举的无用功吗?可当我们以“模仿《旧轨还乡》,写一篇类似的思乡散文,每篇800字”为题让AI输出文章,结果是,虽然依然文采斐然,依然不乏生动细节,但总感觉缺点什么。

    将其与《旧轨还乡》进行对比就会恍然大悟,缺的是独一无二的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是带着个体深刻烙印的真情实感和思想表达。AI生成的散文,再华丽再细腻,也终究是虚构的,而非真实的。其模仿人写的散文,相似度可以高达99%,唯独缺了那1%,而恰恰是这1%,才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倘若学不到这个灵魂,文章再好,也不过是“只知其表,不知其里”,无法触动人心,引人共鸣。

    全国政协委员冯远征在全国两会期间也说过,AI写出来的剧本,看起来很完美,但只要一深究就会发现,缺少人的温度和感情乃至思想,所有的语言都很标准,但唯独没有个性。AI替代不了人的真实感情。因此,我们并不反对使用AI,并且坚信会用AI的人会取代不会用AI的人,但我们更坚信的是,AI不能取代人。

    在AI时代的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坚持写作?《旧轨还乡》其实已经给出了回答,并给我们所有人上了一课:为了保存我们那份“本真”,对世界的那份人的“感知”、人的“情感”,为了让所有人明白,“言之有情”才是文章的内核,有“人味儿”的文章,才是真正的好文章。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潮评丨“五年一贯制”大专变中专,职校招生乱象何以屡禁不绝?
    潮评丨“坐牢式上班”,何谈创造力与激情
    潮评丨“百元一日聚”走红,老龄消费更要讲求“心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