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宁大一院成为全国首批健康减重营科普单位。
近日,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发布消息,将于4月举办健康体重管理营活动,邀请胖友携手打破体重枷锁,重塑轻盈人生。活动迅速吸引胖友的关注,消息发出不到半天,60个名额一抢而空。
而在3月24日,由宁波市卫生健康委主办,该院承办的2025年宁波市体重管理培训班紧紧围绕“体重管理”主题,从营养、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等多维度,指导医疗单位体重门诊开设与运行,分享体重管理科学理念和具体实践,受到百余名宁波市区及区县基层医疗单位慢病防治、体重管理相关医护、管理及研究人员的欢迎。
国家卫生健康委数据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肥胖率达16.4%。今年“两会”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在民生主题记者会上表示,将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引导医疗卫生机构设立体重门诊,普及健康生活方式。
从群众健康需求出发,提升医护人员专业程度,宁大一院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多管齐下,打造“肥胖俱乐部”,向基层普及减重经验,打造治病防病一体化的服务模式,助力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
据了解,宁波目前已开设多个体重门诊,其中宁大一院的“宁波市肥胖俱乐部”是“元老”级别的存在。早在2015年,宁大一院牵头成立了宁波首个公益性的“肥胖俱乐部”,用多学科干预模式为肥胖患者进行体重管理,成果显著,该院也是全国首批开展多学科全周期肥胖生活方式管理的医院。宁大一院内分泌科主任励丽是这个俱乐部的负责人,截至2025年2月底,励丽带领团队用多学科干预模式为肥胖患者进行体重管理,帮助6771人瘦身成功,共计甩掉42202.96 kg赘肉。“我的手机里有493个微信减重管理群,每个群有10-15名患者,群里集结了内分泌科医生、营养师、运动专家等多学科力量,为“胖友”个性化定制减重方案。”
“报告,最新体重:64.8kg。”近日,励丽的其中一个微信群里弹出这样一条信息。信息是她的老患者钟先生发来的,钟先生是“宁波市肥胖俱乐部”首批会员之一。一年间,钟先生的体重从100kg减到了70kg。与此同时,糖尿病前期得以成功逆转,身体的各项指标恢复了正常。此后,他的体重一直维持在65kg—70kg。这十年间,钟先生每个月雷打不动,都会在微信群里打卡体重动态。
为了帮助更多肥胖人群,励丽和团队总结归纳出肥胖相关疾病管理路径12套,营养处方模板80余套,运动处方模板30余套,健康宣教内容800余个,形成一套可推广的操作模式。目前,该院已在北仑区戚家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功落地减肥门诊,结合“家庭医生签约”制度,优化形成一套切实有效的基层减重模式。该门诊开诊一年多时间以来,已成功帮助两百多位患者成功减重并改善代谢指标,有效减少了医疗负担。下一步,宁大一院计划在另外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广减肥门诊和基层减重服务。
励丽介绍,从多学科团队建设,到围绕肥胖人群的个性化干预治疗技术研究,该院已形成了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精细化营养指导、定制化运动方案以及心理健康支持为特色的科学体重管理“宁波模式”。2022年1月,宁波市健康生活方式研究中心落户宁大一院,并在此基础上,2025年2月成立了全省首个市级体重管理指导中心,在市卫健委领导下,指导全市医疗单位开展体重管理工作。
目前,宁大一院响应国家要求,减重团队在不断“扩容”,内分泌科、运动骨科、营养科、心理科、睡眠科、胃肠外科、消化内科等多学科联合,形成从行为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外科手术、内镜下胃转流支架置入等全途径的减重干预。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推动慢性病防控,该院把减重管理工作关口前移。2022年1月,宁波市健康生活方式研究中心落户宁大一院。该中心成立后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开展儿童青少年肥胖情况和影响因素研究,并在学生、学校、家庭三个层面进行体重管理,从源头干预肥胖。
“我们选择了3所学校进行试点,先筛查出超重或肥胖的孩子,和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对孩子进行进一步的体重健康管理。”作为宁波市健康生活方式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励丽介绍,这个项目开展后绝大多数的孩子体重呈下降趋势,还收到不少来自学校和家长的好评,甚至有家长表示,跟着孩子改善饮食结构后自己的体重也减下来了。经过为期一学年的干预,3所试点学校的学生超重肥胖率从24.7%下降至18.5%,脂肪肝的状况也明显好转。今年,励丽和团队已制定计划,走进更多学校,帮助更多超重孩子告别肥胖。
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阮列敏表示,作为宁波唯一一家省区域医疗中心,医院统筹改革发展、辐射引领两大重任,除了将区域龙头医院责任担当落实在医学高峰计划、整合改革、综合医改等重大任务中,还将继续加强对重大疾病的防治工作,推进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增强全民的健康素养和健康意识,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健康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