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湖大学孵化的科技企业西湖仪器宣布,其自主研发的“12英寸碳化硅衬底激光剥离自动化解决方案”成功落地。这一技术突破大幅降低了材料损耗,提升了加工效率,为碳化硅行业降本增效提供了关键支持。
产品海报
碳化硅材料因具备耐高温、高导电等特性,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半导体、5G通信等领域,将推动电动汽车、光伏发电、智能电网、无线通信等领域的技术革命。据了解,当下炙手可热的AR眼镜,正是以“碳化硅”材料为镜片材料完成性能跃迁,预计2030年全球AR眼镜市场规模将突破3000亿美元,成为碳化硅材料应用的“新蓝海”。
据Yole预测,到2027年,全球碳化硅功率器件市场规模将达6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33.5%,成为新能源和半导体领域的核心材料。
西湖仪器通过激光剥离技术,解决了大尺寸碳化硅衬底切割难题。与传统的切割工艺相比,该技术无需材料损耗,加工效率提升显著,且支持12英寸及更大尺寸衬底的连续自动化生产,单片晶圆利用率大幅提高。此前,西湖仪器已推出国内首台“8英寸导电型碳化硅衬底激光剥离设备”,并于2024年1月获得浙江省“首台(套)装备”认证。此次12英寸技术的突破,进一步巩固了其行业领先地位。
产品海报,本文图片由西湖仪器供图
半导体材料行业作为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行业,一直受困于高端技术和人才的缺乏,加之国外多年的技术封锁,阻碍了行业的快速发展。西湖仪器的创始团队来自于西湖大学纳米光子学与仪器技术实验室,该团队多年来深耕于微纳光电子学领域,包括微纳加工技术及仪器装备、微纳光子理论及光电器件、面向智能应用的关键理论与技术等,为西湖仪器提供了强大的创新支撑和技术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