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实名羡慕!从写字楼到茶园,只需一部电梯,杭州屋顶茶园进入采摘季

    潮新闻 记者 方力 实习生 柳明烨2025-03-25 23:01全网传播量56.6万
    00:00
    00:00
    01在杭州城西天目里,16栋写字楼屋顶藏有约10亩“空中茶园”,已迎来第五年采摘期,预计产量可达150斤。
    02茶园由意大利设计师伦佐·皮亚诺设计,品种包括龙井43号、中茶108与安吉白茶,管理细致,如智能化自动滴灌系统,保证茶叶生长。
    03采茶工对屋顶茶园感到新奇,反馈采茶效率更高且不用爬山。屋顶茶叶香气浓郁但耐泡度略低,主要用于员工自饮、会议接待与礼品馈赠。
    04屋顶茶园平日不开放,但特定日子员工可参与采茶活动,体验特别。茶园经济效益有限,但文化地标与西湖龙井结合的价值无法估量。
    05茶园管理傅开元表示,屋顶茶叶虽未上市,但将自然与文化结合的意义深远,令人震撼。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从写字楼到茶园,只需一部电梯的距离!

    在杭州城西天目里熙攘的人流之上,16栋写字楼的屋顶藏着一片隐秘的茶园。穿过道道门禁登上天台,豁然开朗:一垄垄青翠的茶树正在自由舒展。

    记者 姚朱婧 姜子桐 摄 

    最近,大大小小总面积约10亩的“空中茶园”迎来了采摘期。龙井43号、中茶108与安吉白茶三个品种的新芽将陆续被采下,预计产量可达150斤。

    天目里透明的白房子建筑,是意大利著名建筑设计师伦佐·皮亚诺的作品。在屋顶种茶,也是他的奇思妙想。算起来,这里的茶叶已经是第五年飘香。

    记者 姚朱婧 姜子桐 摄

    “在楼顶种茶,土壤、光照、灌溉每一步都是挑战。”负责茶园管理的傅开元是90后,龙坞茶镇的茶农。

    “从2016到2019年,我们就在杭州周边苗圃培育,2020年综合体落成后移植到屋顶,过去几年都在观察培育阶段。” 傅开元说,很多细节上关照到了龙井茶的“娇贵”,比如配备了智能化的自动滴灌系统,夏可防旱,春能防冻,并能根据季节精准调控水量。此外,楼顶上要进行80公分的覆土,楼板承重、防水就要专门处理……

    目前三个品种的茶叶中,中茶108最早萌芽,龙井43号次之,安吉白茶最后,因此采摘周期很长。每年春茶季,采茶工便会进驻天目里。初期每天6-8人,高峰期增至14人。

    柳明烨 摄       

    常年在山上采茶的采茶工对于屋顶茶园都新奇,相较而言,楼顶茶园地势平坦、行距规整,采茶工反馈“效率更高,也不用爬山了”。            

    来自山东的许大姐来杭州采茶七八年了,但两年前首次登上天目里屋顶茶园时仍觉新奇:“我这辈子没见过在楼顶种茶的!”  在50米高的屋顶茶园劳作时,她偶而会与天目里的工作人员相遇。“我会教他们辨认茶芽,他们也总提醒我们避开烈日,贴心得很!”许大姐说,比起传统茶园采茶,她更偏爱这份“都市茶活”“不用爬山,省力不少!”  屋顶采茶也有讲究。“这里的茶叶不如山里厚实,稍不留神就会碰伤芽尖。”许大姐强调了两者之间的差异,总之采屋顶茶必须多费一份心。

    不过,出于安全考虑,屋顶茶园平日不对外开放,但天目里员工可在特定开放日进入茶园。

    “我参加过员工采茶活动,能亲手采自己喝的茶叶,感觉很特别!”一位工作人员言语中透着欣喜。

    新入职的员工小帅则对茶园的存在感到神奇:“我还是第一次见在屋顶种茶树的!” 

    柳明烨 摄

    “由于屋顶强烈的全天候光照,这里的茶叶香气更浓郁,但耐泡度略逊于传统山地茶。”傅开元说,茶园产出的茶叶并未走向市场,而是用于员工自饮、会议接待与礼品馈赠。天目里工作人员说,公司茶水间常年供应屋顶茶,大家喝的是个新鲜,更是情怀。

    “经济效益有限,但把西湖龙井和文化地标结合在一起,这种价值无法用金钱衡量。”傅开元仍记得初次登上屋顶时的震撼。看着茶树们呼吸生长,仿佛自己也从连绵的土壤和广阔的天空中,汲取着自然的力量。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专题
    《茶博览》2025年3月刊:春醒破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