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大名师⑩|易洪雷:一门好课需要用毕生精力经营

潮新闻 见习记者 孔玉叶 共享联盟·嘉兴大学 周清2025-03-24 22:02全网传播量4218
00:00
00:00
01易洪雷教授深耕纺织教育38年,授课超过4000学时,培养学生超2000人,展现对纺织教育的热爱。
02易洪雷教授的课程如“现代纺织工艺理论与实践”等获省级优秀课程称号,其“转杯色纺纱工艺设计与打样虚拟仿真实验”正参评国家一流课程。
03易洪雷通过生动的教学资料和案例,将复杂的纺织原理变得直观易懂,并主持开发多项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助力学生学习。
04易洪雷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学生心理辅导和职业规划,多位学生提及他耐心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人生转变。
05易洪雷教授荣获多项省级教学及科研成果奖,但最看重的是由学生评选的“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提名奖,体现其对学生的深情厚谊。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深耕纺织工程教学与研究38载、先后承担20余门本专科及研究生课程、授课超过4000学时、学生总人数超过2000人……这一串串数字背后,是嘉兴大学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教授易洪雷对纺织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与执着追求。

自1986年9月踏上工作岗位至今,易洪雷一直在高校从事与纺织相关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他看来,为强国建设、纺织强国建设培养纺织人才是他毕生的追求。作为教授,他至今依然会承担每学年约3门课程的本科教学工作。

常教常新,让专业教育焕发新生

在易洪雷大学毕业踏入工作岗位时,他便对教授纺织短纤维加工的课程“纺纱学”情有独钟。38载光阴流转,他始终坚守在“纺织专业教学”的讲台上。对易洪雷而言,“一门好的课程,需要用毕生的精力来经营”。“课前精心雕琢,课中倾心传授,课后深刻反思”,这18个字,是他教学生涯的真实写照。

纺织科技的日新月异,为“纺织专业教学”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易洪雷深知,作为知识的传授者,他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将最前沿、最鲜活的教学科研成果融入课堂,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成为专业领域的佼佼者。这背后,是他备课时的辛勤付出,是对“用心”二字的深刻诠释。

在与易洪雷的交谈中,他多次提及备课的重要性,那份对教学的热爱与执着溢于言表。他轻轻翻开近几年的备课本,五六本沉甸甸的笔记,记录着他教学的点点滴滴。有的笔记页面已经泛着微黄,但上面的备注依旧清晰可见,而另外几本新的备课本上同样写着密密麻麻的笔记。“每带一届学生,我都会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内容重新备课,不断总结经验,希望他们能紧跟世界纺织产业发展的步伐,成为行业的领头人。”易洪雷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奉献,让人动容,也让人敬佩。

如今,他主讲的“现代纺织工艺理论与实践”是浙江省优秀研究生课程、嘉兴大学研究生智慧课程建设项目;主讲的“专业导论(纺织工程)”是嘉兴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主讲的“纺纱学”是浙江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嘉兴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相应的实践教学项目“转杯色纺纱工艺设计与打样虚拟仿真实验”获得推荐参加2024年度国家一流课程的评选,目前正在评审阶段。

化繁为简,让专业教育通俗易懂

纺织工程专业是一个涉及材料、机械、电子、化工、艺术等多学科交叉的专业,专业课程学习对学生物理、化学基础要求较高。面对这门综合性强、要求又高的学科,部分学生难免心生畏难之情。如何调动起学生好学乐学的激情?易洪雷没少在教学上下功夫。

纺织1996届的刘晓华回忆起易老师的课堂,满是感慨:“对于纺织学专业的我们而言,深入理解纺纱原理、熟悉设备与工艺,是探索新知不可或缺的钥匙。”她讲述道,每当易教授引入一个新原理,总是先从基本概念入手,随后借助生动形象的图片、动画乃至视频资料,让抽象的原理变得直观易懂。在讲述纺纱技术演进的过程中,他会从古老的手摇纺纱机娓娓道来,不仅剖析其背后的纺纱原理,还以通俗的语言阐述这些原理在纺纱设备中的实际应用。紧接着,他将话题拓展至现代纺纱技术的起源与未来趋势,甚至引入书本之外的新型纺纱技术,如转杯纺、喷气涡流纺等,通过企业利用这些技术开发新产品的实例图片、视频及案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纺纱原理与工艺的认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易洪雷尤为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他主持开发了10余项纺织类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并面向社会开放使用。除了课堂上的精彩讲授,他还主编了《纺织品鉴别与欣赏》科普读物、《现代纺纱工艺与进展》等研究生教材,参与编写了《纺织导论》《羊毛衫设计与工艺》《纺纱实验教程》等纺织专业教材。业余时间,他更是倾心打造了“纺纱学”“专业导论(纺织工程)”“现代纺织工艺理论与实践”等课程学习网站,内容涵盖了教案课件、实践教学、可视化辅助、专业视频、自我测试、讨论交流等多个栏目,网站的讨论交流区已成为师生探讨现代纺织技术的热门阵地。

“易老师对于我们发上去的问题一般都会很快回复,他还会把同学们在网站上反映比较集中的疑难问题放在课堂上讲解。”纺织2005届黄燕同学如是说。

“起初,只是想为学生们搭建一个自由交流的平台。”谈及课程建网站的初衷,易洪雷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随着网站访问量的激增,他投入的时间也越来越多,这个网站逐渐成为学生们挚爱的“第二课堂”。

以心传情,让专业教育更有温度

“同学们都像我的孩子一样,我能做的就是像父亲那样理解和关爱他们。”谈及师生相处之道,易洪雷深谙用情用心的重要性。

在成长的田野上,易洪雷不仅是知识的播种者,更是心灵的引路人。他以身示范,引导他们树立正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课后,易老师小小的办公室经常爆满,‘塞’进十几个同学。”纺织1996届的徐贞同学记忆犹新,无论是考研的迷茫、生活的困扰,还是心理的波动、情感的纠葛,易老师总能用耐心和智慧,为学生排忧解难。

在职业规划的天空下,易洪雷是学生成长路上最亮的启明星。“教育的本质不仅在于知识的传递,更在于智慧的启迪与梦想的点燃。”对于易洪雷的硕士研究生曹荣平而言,易洪雷不仅是科研路上的点灯人,更是他面对困难时的坚强后盾。当曹荣平在嘉兴大学初涉纺织与力学交叉领域,遭遇研究瓶颈时,是易老师及时的鼓励与指导,帮助他突破困境,重拾科研信心。“回首我在嘉兴大学学习的经历,易洪雷教授的指导对我影响很大,甚至可以说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如今,曹荣平已在上海一家纺织外贸公司从事产品研发工作,回望来时路,他满怀感激。

易洪雷还经常用苏轼《晁错论》中的“古之立大志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这句名言激励身处逆境的同学。嘉兴大学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2007届毕业生葛同学,曾是那个在学业上跌跌撞撞的少年,“由于没有很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我在大一时就频频挂科,曾一度面临退学的困境。易老师在得知我的情况后,多次和我促膝谈心,了解我真实的想法和学习难处。”他回忆说,易老师当时还针对他的薄弱课程,安排了任课老师对他进行专门辅导。在多方的努力下,他落下的课一点点补上。大三以后,他不但顺利脱掉了“后进生”的帽子,更在易老师的鼓励下,考上了江南大学的研究生,毕业后成为宁波市公务员。“回想起自己的大学经历,可以说没有易老师,就没有我的今天。”一提到易洪雷教授,葛同学显得非常激动。

易洪雷坚信,爱学生就要融入他们的生活,成为他们追梦路上最坚实的依靠。都说“严师出高徒”,在学生眼里,一旦涉及专业领域,易老师便一改平日的慈眉善目,化身“严厉”教授。2022年9月,已毕业多年的纺织2017届毕业生周丽娜受邀返校参加新生始业教育,在与学院师生座谈中,她反复提到了这位“严厉”的易老师,并对易老师昔日的“严厉”教学表示感谢。“大学期间,我在易老师的指导下,参加了浙江省第十四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浙江省第八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这些经历让我在校学习期间练就了扎实的专业技能,为我日后创办公司、成为品牌服装陈列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周丽娜如是说。

被英国曼彻斯特理工大学录取为硕士研究生的泮丹妮至今仍记得易老师帮她撰写专家推荐信的过程。“不足1页的英文推荐信,他在办公室里反复推敲,甚至每一个措辞、每一个标点符号都字斟句酌。看着易老师不辞辛苦、严谨认真的态度,我不禁为之动容。”泮丹妮说。

任教多年来,易洪雷获得过浙江省首届“高校优秀教师奖”、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教学成果二等奖等表彰奖励多项,但在他看来,他最看重的却是由嘉兴大学学生评选出的“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提名奖。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