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再造新佛山”│北向、西进 区域协调发展重塑“工业第四城”

    潮新闻 记者 郑信鸿2025-03-24 11:11全网传播量1.2万
    00:00
    00:00
    01佛山推出“再造新佛山”系列报道,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02环两江先行区战略旨在促进区域平衡发展,强化佛山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地位,通过整合沿岸资源,推动中部地区全面升级。
    03佛北战新产业园作为佛山发展战新产业的主阵地,吸引超百亿元项目入驻,三水区战新产业投资额占比从2021年的55%增至2024年的82%。
    04大同湖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和大塘新材料产业园成为佛北战新产业园的核心起步区,三大战新产业渐成鼎足之势。
    05佛山实施“西进计划”,依托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建设,加速推进轨道交通项目,打造佛山西部经济新中心,发展复合型经济。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编者按:新年伊始,佛山吹响“再造一个新佛山”冲锋号。作为制造业大市、全国27个万亿城市之一,佛山如何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勇挑大梁?

    即日起,潮新闻客户端联合中共佛山市委宣传部推出“再造新佛山”系列专题报道,敬请垂注。

    佛山是万亿之城、全国工业第四城,但其五个区之间仍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禅城、南海、顺德以全市53.5%的面积,贡献了全市近八成的GDP;经济总量最大区是最小区的近4倍。

    日前,佛山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以六个“新”描绘新佛山的内涵,其中提到建设“环两江先行区”,深入实施北向战略、西进计划等。

    往期报道:

    “再造新佛山”│工业第四城制造业破局 以“三箭齐发”培育新动能

    环两江先行区:城市壮腰之战

    大江大河之畔,往往有城市相伴而生。佛山地处西江与北江交汇处,纵横交错的河网,见证这里从“四大名镇”“天下四聚”到改革先锋、制造名城的发展之路。

    西江、北江在三水思贤滘交汇。供图:刘小侠

    今年的佛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标准建设环两江(西江、北江)区镇村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即“环两江先行区”),划出六个镇街作为核心区,串联沿岸产业、航运、文旅、生态等资源。

    打造这个“样板”,佛山大有深意。“对佛山而言,这是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作出的战略谋划。”中国策划研究院执行院长陈荣彪说。

    陈荣彪向潮新闻记者分析,“站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角度去看,‘环两江先行区’位于珠三角中部,可理解为是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佛山恰恰看中的是这里的基础和优势。”

    “珠三角洲之源”的三水西南街道、省“百千万工程”典型的三水白坭镇、“有为之乡”南海丹灶镇、“儒林湾”南海九江镇......这些有名的佛山镇街,都在“环两江先行区”战略框架和范围内。

    位于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的聚贤楼。图源:三水宣

    “深入这片区域,我们能看到产业体系完备、配套设施比较齐全,经济实力、公共服务等基本都处于全市中游水平。”陈荣彪指出,从佛山地图上看,“环两江先行区”正处佛山的中间位置,“这是佛山的‘腰’,腰强壮了,其释放出来的能量也让佛山更加鲜活。”

    此外,这还是一场重塑价值的奋进之路。“今年是广东省推动‘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重要节点,佛山需要取得更多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分析。

    陈鸿宇说:“打造‘环两江先行区’,能够通过统筹西北两江区域内资源开发、生态保护、交通互联等,并且有力推动中部地区全面提档升级,大幅提升佛山全市的区域发展能级。”

    对此,陈荣彪建议:一方面,强化佛山范围内的港口枢纽功能,实现立体的港口经济和综合效益;另一方面,促进佛山“两江”内部及与珠江西岸城市的互联互通,通过“拥江发展”促进“拥江经济”的形成。

    “在此基础上,对接大湾区交通网,既提升了佛山城市化水平,又助力佛山在大湾区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陈荣彪说。

    广东医谷·云东海生命科学园。潮新闻记者 郑信鸿 摄

    向北:壮大战新产业

    从川流不息的广佛肇高速驶入佛山云东海大道,可以看见佛山云东海医药健康产业园内塔吊林立。不远处,总投资100亿元的广东医谷·云东海生命科学园(以下简称“广东医谷”)一期项目21栋建筑已于2023年交付使用。

    这里是佛山举全市之力打造的佛北战新产业园的核心起步区。就在几年前,这里还只是一片荒地,如今现代化工业厂房鳞次栉比。

    为何要建这样一个园区?华南城市研究会创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解释说:“佛山工厂很多,但也存在‘工业不连片、产业不成带、土地碎片化’的问题,上下游企业没有形成良好的集聚效应,难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为破解发展障碍,2021年,佛山提出建设佛北战新产业园,在南海、三水两区九镇街规划了总面积达518平方公里的“超级园区”。其中,超235平方公里、几乎所有增量空间在三水区,也是佛山发展战新产业的主阵地。

    从“立柱架梁”到“积厚成势”,佛北战新产业园三水片迎来多重利好。一方面,佛山组建了佛北战新产业园三水指挥部,充分统筹市、区、镇力量充分保障“园区事情园区办、园区事情高效办”。

    另一方面,佛山出台了扶持办法,从资金、人才、政策等各类资源要素向园区倾斜;广东省药械注册指导服务佛山工作站等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在此揭牌。

    佛山云东海医药健康产业园公共服务中心。潮新闻记者 郑信鸿 摄

    新产业、大项目“闻声而来”。作为佛山云东海医药健康产业园引入的首个超百亿元项目,广东医谷在园区建设之初便抢先布局,仅用37天就实现了签约、拿地到动工。

    “我们在广州、珠海、中山、佛山投资建设了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投资孵化园区,佛山云东海园是建设最顺利、速度最快的一个项目。”广东医谷执行总裁谢嘉生说。

    随着项目建成和交付,企业对入驻广东医谷的信心越来越足。谢嘉生介绍,目前,广东医谷已引入微纯生物、华锐医疗等超10个医药健康产业类项目,已储备项目超50个。

    大同湖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潮新闻记者 郑信鸿 摄

    再将视线东移,以牙科、眼科、骨科等医疗器械产业为重点发展方向的大同湖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布局有医械示范、医械创新、科技智汇、宜居乐活等功能片区,总投资近300亿元的产业项目在此拔节生长。

    同样位于佛北战新产业园的核心起步区,在大塘新材料产业园内,总投资238亿元的广东宁德邦普一体化新材料产业项目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个‘明星项目’是佛山三水大塘镇有史以来落户体量最大的产业项目,也是当年佛山市出让面积最大的一块工业用地 。”园区负责人说。

    从云东海医药健康产业园,到大同湖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再到大塘新材料产业园,三大战新产业渐成鼎足之势,撑起佛山三水产业“新脊梁”。数据显示,三水区战新产业投资额占比从2021年的55%增加到2024年的82%。

    位于高明区荷城街道的秋盈纺织产业园。潮新闻记者 郑信鸿 摄

    西进:打造枢纽中心和经济中心

    早在佛山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佛山就提出构建“中部强核、东西两带、南北两圈”高效联动产业格局,其中向西重点发展复合型经济,打造机场临空产业带,加快建设西部经济新中心。

    对于如何实施“西进计划”,佛山也绘制出了清晰的作战图和路径图。如果说北向战略的核心是战新产业、空间优化,西进计划最大的的特点则是“枢纽西进”和“产业西进”。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告诉潮新闻记者,与北向战略相比,“西进计划”源于交通区位变化。其中,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建设对于高明区乃至佛山都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

    作为重要交通枢纽,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自获得国务院立项批复后便一直备受关注。位于高明区的广州新机场定位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航空枢纽之一、广州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湾区西部综合交通枢纽”。

    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潮新闻记者 郑信鸿 摄

    进入2025年,从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到佛山市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到了广州新机场将在今年开工建设。“当广州新机场及穿梭机场的轨道、道路设施建成以后,佛山‘西进计划’的框架或许就搭建起来了。”林江指出。

    值得关注的是,在加快机场建设的同时,佛山也加速推进广湛高铁、珠肇高铁、深南高铁等重点轨道交通项目,而这些项目都从高明穿城而过。

    另一方面,布局“西进计划”,也是“产业西进”。林江告诉潮新闻记者,在路径选择、产业定位等方面,北向、西进各有差异。

    在他看来,北向战略重点发展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医药健康、绿色食品、节能环保等产业,突出的是先导型经济,其最大的平台是佛北战新产业园。而西进计划是为了统筹发展文旅、物流、现代服务、现代农业等,关键词是复合型经济,建设佛山西部经济新中心。

    其中,以新机场建设赋能临空经济,成为高明区经济发展的新选择。去年3月,佛山发布的《关于实施西进计划支持高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到,到2030年“西进计划”实现新突破,依托临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基本形成。

    届时机场建成后,高明及周边地区的产业布局也已逐步形成。“因此,我们可以预见,未来的高明将是佛山的一个枢纽中心,也是佛山西部经济新中心。”林江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