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北宋末年历史现场 靖康之败本来可以不败的

《靖康之败》读书会举办

潮新闻 通讯员 张紫懿2025-03-24 02:26全网传播量11万
00:00
00:00
01赵大胖老师在杭州文字里浙版书店分享新书《靖康之败》,探讨北宋末年历史。他认为靖康之变警示后人,国家繁荣时也可能因决策错误而毁灭,提示不要迷信权威和繁华。
02王帆老师分享战乱下平民遭遇,指出改朝换代并不能立即带来民众福祉,新王朝建立过程中战争不可避免,民众生活依然艰难,如明末清初陕西关中地区民众背负沉重赋税和徭役。
03赵大胖老师解释北宋初期与金国频繁毁约原因,指出双方谈判风格不同,金国视合约为定版协议,而宋方视为框架协议,导致谈判过程中拉扯不断。
04活动现场氛围热烈,读者对两位老师的分享表示高度认可,并排队等待赵大胖老师签售。
05活动图片由主办方提供,转载需注明出处。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3月22日下午,《靖康之败》作者赵大胖老师做客杭州文字里浙版书店,与《州县之民》作者王帆老师一起聊聊新书,带领现场读者重返北宋末年的烽火战场,揭开那段被忽略的历史真相。

宋代在中国古代文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角色。

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不过关于宋代,也有着其它评价。比之于汉唐,宋王朝从未实现过大一统。其中,导致北宋灭亡的靖康之变,更是让宋王朝只剩下半壁江山。

活动现场,赵大胖首先给在场读者概括了靖康之变在两宋历史中的意义。

他认为整个靖康之变对我们的影响和意义在于,它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在最繁荣的时候,哪怕是兵力、疆域、经济到了非常空前的程度,也有可能因为决策集团的一些昏招和一些权力斗争造成的错误而毁灭。一个封建专制社会的统治者,包括宋钦宗,即使从小就被当做皇位继承者培养,也无法治理好国家,所以这提示我们,第一不要迷信权威,第二不要迷信看上去的繁华。

针对北宋在联金灭辽中出现的一连串的战略错误,赵大胖通过串联起一个个的小细节,为读者作出了详尽的解读。其中着重提到了宋徽宗,宋徽宗前期担心金国打不过辽国,没有足够的信心,因此一直拖延和观望。而后江南方腊起义打乱了宋徽宗的战略计划和财政计划。他对燕京辽军残余势力战斗力的估计不足,没有做好战斗准备。首战失利之后再也不敢继续进攻,只能赎买燕京。在谈判上,宋徽宗在没有筹码的情况下非要营平滦三州,私自接纳平州的张觉,在山后还没有交接的时候联络天祚,在移交之前出兵占领蔚州和应州。凡此种种,皆体现出其人投机心理极重,所用非人,毫无担当,失尽人心。

王帆老师也对战乱下的平民遭遇进行了深刻的分享,他说道,“普通民众遭遇在亡国时刻是不可避免的,我之前天真地认为改朝换代之后一切就会好,后来我发现事实没有那么简单,新王朝建立有一个过程,新的王朝在消灭旧的王朝当中,战争不可避免,但同时,那些没有发生战争的地方的民众生活也不会很好。比如明末清初的陕西关中地区,清廷虽然在短时间内攻占了关中,但因为随后数十年中与大西、南明、吴三桂等势力的争夺,关中民众长期背负着沉重的赋税和徭役,以至于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逃亡现象。”

被读者问到北宋在初期为什么跟金国签了合约以后经常毁约时,赵大胖解释道,“是因为两方谈判的风格不一样,金国当时刚刚建国,还没有受到汉文化的影响,金方面觉得合约是一个已经定版的协议,宋方觉得这是一个框架协议,还有细节没有敲定,所以这就导致双方在谈判的过程当中不停地拉扯。”

分享会后,读者排起长队等待赵老师签售,活动氛围热烈。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