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心理咨询11天后自杀”引热议,心理问题如何规范诊治?

潮新闻 记者 刘千 隋雪 通讯员 陈瀛2025-03-23 01:01全网传播量18万
00:00
00:00
01近日,“女子心理咨询后自杀”事件引发公众对心理诊治规范关注。专家指出,系统脱敏治疗主要用于恐惧症,双相情感障碍等重度精神障碍不适用,应以药物治疗为主。
02精神科医生强调,在出现自杀意念时,需暂停心理治疗,尽快就医。社会上部分心理咨询师缺乏专业训练,不当疗法可能加剧患者情绪崩溃。
03MBTI测试作为商业性测评工具,不能作为临床诊断。专家提醒,自测结果仅供参考,过分迷信可能影响正确治疗。
04一名22岁名校毕业生因网络自评量表结果辞职,后经专业评估仅为短时适应性问题。专家表示,精神障碍需临床系统评估,网络自测易受情绪误导。
05网络心理测评结果与临床诊断吻合度低,专家建议自测有抑郁倾向者尽快就医。专业心理测试需具备信效度指标,遵循标准化流程,为科学诊断提供参考。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近日,“女子进行心理咨询11天后自杀身亡”的新闻冲上热搜,这让更多人关注到心理问题规范诊治的话题:哪些情况可以进行心理咨询?哪些情况需要到医院就诊?同样的还有社交平台上经常出现的各种“超准心理测试”:测试结果是否科学?自评量表显示“中度抑郁”时,是否该相信?近日,潮新闻记者采访了多位精神卫生科专家进行科学解读。

微博截图

有些心理疾病,不适用脱敏治疗

根据媒体公开报道,一位双相情感障碍女患者做了六年心理咨询,在两次脱敏治疗的次日,出现了试图自杀的想法并告知心理咨询师。在其第二次发出求助信息的10天后,女子被发现从小区单元楼18楼天台“自主高坠死亡”。这个悲剧事件引发了公众对于心理咨询和脱敏治疗的讨论。

脱敏治疗究竟是怎么回事?

潮鸣号大V、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浙江省中山医院)精神卫生科主任、主任医师裴双义介绍,系统脱敏治疗,临床上常用于恐惧症的治疗,其核心是通过“渐进式暴露”帮助患者降低对特定刺激的敏感性。

“比如,厌学的患者,在设计强度时,从‘在家里谈到学校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情绪,会产生什么样的身体或心理反应’开始;逐渐过渡到‘离开了家门,走在去学校的路上’;再到‘到学校门口了’;最后到‘坐在座位上,听老师讲课了’,每一步患者都会出现一些恐惧和焦虑的体验,强度逐渐增加。同时结合相应的放松训练,教他呼吸调整、肌肉放松的方法,帮助患者把这些焦虑或身体的反应减弱。”

裴双义表示,双向情感障碍是重度精神障碍,临床上他从未用过系统脱敏治疗。该疗法在临床中主要用于治疗焦虑症、恐惧症,对于双相来说,应以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为主,心理治疗只能作为辅助治疗。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精神卫生科主任医师唐劲松也表示,“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每个层级的提升,都是要在充分保护患者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当患者在出现自杀意念时,任何形式的心理治疗都需暂停,必须尽快找精神卫生科医生就诊。”

裴双义强调,有些患者可能不仅仅是恐惧症,还存在抑郁、焦虑等症状共病现象。如果此前已经有抑郁诊断,或者此前有过自杀行为,此时排在第一位的就不是心理治疗,而是应该转介精神卫生科,介入其它快速治疗手段,要等到患者情绪稳定下来,不再有强烈自杀倾向时,再加入心理治疗。

两位专家一致认为,在精神疾病诊疗上,专业的精神科医生不可替代性,重度精神障碍患者在做心理治疗前,应该先经过专科医生的评估。社会上有些心理咨询师,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更不具备处方权,如果心理疗法不当,可能会适得其反,就像往伤口上撒盐,会让患者情绪更加崩溃,甚至诱发自杀。

风靡全网的MBTI测试,靠谱吗?

这几年,随着大家对心理问题的重视,很多人察觉到异常后,会自行寻找帮助,比如心理咨询或者在网上进行心理自测,然后对号入座。

风靡全网的MBTI(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的缩写)职业性格测试,有企业也将其作为筛选用人指标,更有不少年轻人在社交、相亲等场合用测试结果贴标签,这个测试究竟靠不靠谱?

唐劲松表示,MBTI测试本质上是一个商业性测评工具,多适用于职场、社交场景,不能作为临床诊断工具。“MBTI人格测试是有科学依据的,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探索自我,但有些人过分迷信于测试结果,给自己或者他人贴标签,这是不对的,MBTI的测试结果只能作为职业规划或者社交活动的参考。”

此外,尽管是自评量表,也需要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没有按照指导语进行规范操作,也会影响量表的信效度。

唐劲松在门诊(受访者供图)

唐劲松曾遇到过一位女性抑郁症患者,在使用MBTI测出内向敏感类性格后,她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人”,日常的社交恐惧状态也是合理的,哪怕是简单地跟亲友沟通交谈她都在回避,也非常抗拒药物治疗。

“社交功能退化是抑郁症进展的重要信号。”唐劲松说,当患者开始回避亲友、丧失工作学习能力时,说明神经递质失衡已经影响到认知系统了。这个阶段,必须到专业精神卫生科通过进行治疗。

自测为抑郁后,名校毕业生辞职了

作为一名精神卫生科医生,裴双义在门诊中时常遇到带着心理自测结果来咨询的患者,“很多人一到诊室就跟我说,‘医生你看,我网上测出来已经是重度抑郁了’,但最后的诊断结果,有不少都是阶段性的情绪问题,而并非抑郁症。” 

22岁的小凯(化名)就曾通过网络自评,自我诊断为“中度焦虑、抑郁”。找到裴双义的门诊时,小凯已经辞掉了工作。原来,小凯成绩一直不错,高考顺利考入一所211大学。然而,毕业后初入职场,小凯就遇到了槛儿。

“很不适应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节奏,每次汇报工作进度的时候都很慌,跟同事的关系也一般,大家都很忙,感觉难以融入。”从此后,小凯常常陷入低落、内耗的状态,频繁自我否定,甚至一度自卑,夜里也常常会失眠。

偶然一次,小凯在社交平台上刷到一个“抑郁-焦虑症状自评量表”,一套测试做下来,结论直指“中度-重度焦虑、抑郁”。断定自己“生病”的小凯,决定安心休养一段时间,于是提交了辞职申请。

调整一段时间后,小凯发现自己的情绪慢慢好了一些。自己到底有没有焦虑、抑郁症?带着疑惑,小凯找到了裴双义。经精神检查和心理评估,排除了相关躯体疾病,最终,裴双义告诉小凯,“其实是短时适应性问题导致了这些负面情绪,一般一周之后就会明显减弱。”

裴双义在门诊(受访者供图)

裴双义介绍,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障碍疾病,需要通过临床系统评估才能诊断,仅仅是做个网络自测量表,有可能会被当时的情绪所误导。“临床上要明确诊断,首先要做精神检查,问诊过程中不单单是看患者的答案,还要关注他的‘知、情、意、行’,包括他的语言、思维、表情、行为等各方面的表达,结合相关临床诊断标准,来初步确定患者的精神状态。如果初步确定为抑郁状态,还要根据患者情况,测定与情绪相关的一些激素水平或微量元素,比如甲状腺功能、性激素等,进行病因排查,必要时可能还要做头部检查,排除脑功能的变化。除此之外,一些临床常用的心理量表,比如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等,更多的是医评量表,而非自评量表,且量表结果仅作为帮助诊断的其中一个依据,而并非唯一依据。”  

网络心理测评结果,临床吻合度很低

唐劲松也发现网络上的一些心理测评结果,跟临床诊断的吻合度很低。

一位大四男生因延毕压力经常失眠,论文修改遭遇瓶颈时,非常焦虑,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他怀疑自己抑郁症,就在网上找了一份抑郁症测评表,结果显示“中度抑郁”,还建议药物治疗,他立马来到医院就诊。

唐劲松在系统评估后告诉他,虽然存在失眠、兴趣减退等抑郁症状,但是这种负面情绪是和学业压力相关的,并没有导致社会功能受损,这只能说是抑郁情绪,还达不到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抑郁情绪和抑郁症就像感冒和肺炎,就像感冒的人很多,全人群中有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占到了四分之一,但都是一过性的负面情绪为主。”

唐劲松为他开具了运动处方,通过规律作息、适当有氧运动缓解抑郁情绪,在经过三次心理咨询配合生活方式调整,男生已经走出失眠阴霾。

“如果自测结果有抑郁倾向,应尽快前往医院进行专业诊断和治疗。抑郁症并不可怕,不要有病耻感,早诊早治,通过药物治疗、心理疏导以及生活方式调整,大多数患者可以恢复正常生活。”唐劲松表示。

那么,如何判断一份心理测试量表,是否专业科学?

唐劲松说,首先要看信效度指标,信度是可靠性,比如重测信度,是否一致。效度是准确性,是测到我们目标想要测的指标,比如目标是测体重,但实际测到的是身高,这就不准确了。另外,还要看量表是否符合标准化流程、是否有指导语、计分规则等。总之,专业心理测试是严谨的工具,而非娱乐标签,其核心价值在于为科学诊断提供参考。



“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3)
投票助手 · 2025-03-23 03:49 · 浙江杭州回复9
你认为心理健康最大的敌人是:
野味仙儿 · 2025-03-23 03:56 · 浙江温州回复1
哎,第三点深深戳中了我的心,总是担心自己不够好
一生暖阳 · 2025-03-23 04:29 · 浙江杭州回复
已经30岁了 我妈还天天早上给我发天气预报 告诉我今天应该穿啥 哎😢
展开6条回复
潮客_2xeqh4 · 2025-03-23 02:43 · 浙江杭州回复10
MBTI只能当兴趣了解,别拿它定义自己或别人的人生轨迹
潮新闻小编 · 2025-03-23 03:22回复2
别让MBTI给你的人生“盖章”,你的人生精彩着呢,可不止这几种类型
花语moonflower · 2025-03-23 03:51 · 浙江杭州回复
回复潮新闻小编:最多就只是个参考答案,你的人生你自己说了算
展开1条回复
橘子orange · 2025-03-23 02:08 · 浙江衢州回复10
抑郁不是简单的“心情不好”,需要科学对待和及时干预!
潮新闻小编 · 2025-03-23 03:21回复2
重要的事说三遍:有问题及时就医,有问题及时就医,有问题及时就医
最新评论(42)
轩轩再启航 · 2025-03-23 12:12 · 浙江杭州回复
MBTI测试只是情绪的一个参考,并不是情绪的标签。需要医生的诊断,同样需要心理咨询与物理药物结合的方案。心理咨询是为了让咨询者看到希望的曙光,放下心里的焦虑,释放心灵的能量,白衣天使一直在努力奔赴
潮客_dparhj · 2025-03-23 06:44 · 浙江杭州回复1
我是心理学专业的,说实话,有自杀倾向的都属于重度症状,我会建议他去医院挂号。因为再牛的心理咨询师都没有处方权,心理咨询和医院精神科心理科完全是两套体系,有条件的话,我建议是双管齐下;紧急情况必定是选医院,先吃药。
小雨cherry · 2025-03-23 06:53 · 浙江杭州回复
是啊,吃药是能改善的,这么严重不是咨询可以解决的
花好月圆FlowerMoon · 2025-03-23 07:13 · 浙江杭州回复
应该住院治疗,在医院有各种防自杀措施,病房不能反锁,护士晚上一小时巡查一次
醉书生 · 2025-03-23 06:19 · 浙江杭州回复
心理咨询师的基础知识,严重抑郁症不应该心理治疗,应该建议去精神科就诊。
且看且听心声 · 2025-03-23 05:58 · 浙江杭州回复1
对于有问题的孩子来说,感觉很多都是与自己对标的。家长要及早发现问题才行啊! ​
潮客_asurhz · 2025-03-23 06:48 · 浙江杭州回复2
大部分人应该都觉得一般能把自杀想法说出来的人抑郁还不严重吧,说过,那一刻是真的很绝望呢😭😭😭
白兔panda · 2025-03-23 03:09 · 浙江舟山回复
社会应给予心理疾病患者更多理解和关爱,减少病耻感
樱花雨落下的水滴 · 2025-03-23 03:49 · 浙江杭州回复1
其实是的,有人觉得根本不是病,要我说这些人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宝藏Hunter · 2025-03-23 05:08 · 浙江湖州回复
回复樱花雨落下的水滴:狠狠认同了,不要对别人的情况指手画脚,这也是现代人该有的礼貌
展开2条回复
花海里的蝴蝶 · 2025-03-23 02:54 · 甘肃兰州回复
抑郁情绪和抑郁症需明确区分
潮客_s7i3h3 · 2025-03-23 05:56 · 辽宁沈阳回复
一般人很难懂区别吧
今天很给力 · 2025-03-23 02:33 · 浙江杭州回复
有些心理咨询师根本不专业,误人子弟还耽误病情
潮客Phoenix · 2025-03-23 06:00 · 湖北武汉回复
她把心理医生当救命稻草,可医生把她当成摇钱树
山山水水 · 2025-03-23 06:22 · 浙江台州回复1
本科学的就是这个,老师千叮咛万嘱咐,碰到有心理疾病的,一定要转出去,因为那是生病了。我们做心理咨询的,解决的是心理问题和困惑
展开1条回复
鹤立鸡群 · 2025-03-23 02:23 · 浙江杭州回复
社交恐惧可能是病,但不能全靠测试结果来自我诊断啊。
潮客_d2rvht · 2025-03-23 03:52 · 浙江杭州回复
专业的事还是要交给专业的人办才对
潮客_3k3ght · 2025-03-23 04:33 · 浙江杭州回复
脱敏治疗虽有效,但不适用于所有心理疾病,需谨慎选择治疗方法
镜子里的旧模样 · 2025-03-23 04:23 · 山西太原回复
网络心理测试虽方便,但结果需谨慎对待
潮客_wp5vtc · 2025-03-23 02:45 · 浙江杭州回复
心里健康问题需要多关注,谨防意外发生。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