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身各大文学现场,策划线下文化活动,用一篇篇评论和报道挖掘海量新书中的闪光点,用一则则专访和对谈探寻写作者的内心世界……如果要寻找距离图书行业最近的职业人,媒体记者必然名列其中。
《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陈涛、《北京青年报》资深文化记者罗皓菱、澎湃新闻文学花边工作室记者罗昕、《新京报·书评周刊》主编马培杰、《中华读书报》资深文化记者舒晋瑜、四川日报首席记者肖姗姗、小强悦读会栏目编导于书韵、《中国出版传媒商报》阅读中心负责人张中江……当然,还有我们的春风月榜和钱报读书会的同事孙雯和宋浩。
这些年,媒体不仅搭建了读者与阅读的文化桥梁,也以各自视角敏锐地捕捉着每年的文学风向,努力走在行业的风口。
今年,春风悦读榜邀请身处文学一线的媒体人,作为“追风者”,一起推荐产生了第13届“潮新闻X浙江新华”春风悦读榜的第五张单榜——“媒体人精选TOP10”。
这10本图书分别是:《不间断的人》《程允亨的十九世纪:一个徽州乡民的生活世界及其变迁》《儿女风云录》《菌络万象》《空城纪》《如风似璧》《深山》《我的文俊老爸》《夜雨修书:陈超和他的朋友们往来书简》《云落》。
寻找跨越山河的时代画卷
优秀的长篇小说常常被誉为“时代的百科全书”,以丰富的人物群像和广阔的社会生活,展现出一幅幅时代画卷。毫无疑问,长篇小说依旧是记者关注的重点。
自1995年,《长恨歌》在《钟山》杂志连载后,时隔三十年,王安忆的新作《儿女风云录》再次将笔触对准上海的闹市街头与幽暗巷尾,从“老爷叔”的瑟的一生娓娓道来。
邱华栋的《空城纪》可谓独具巧思,让龟兹、高昌、尼雅、楼兰、于阗、敦煌六座古城在故事中复活,一座座废墟还原成宫殿城池,一个个人物从魏晋汉唐史书、从壁画雕塑中走了下来,构成了打开西域千年历史的钥匙。
张欣的《如风似璧》以20世纪初的广州为背景。从岭南特色的风土人情中刻画三位平凡女性的命运遭际和自我成长,细致展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独有的岭南美学、世相百态。
吕新的《深山》细腻地描绘了晋北太行山壑里生命群像,在无尽的深山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抵抗命运,试图冲破深山的环绕。
张楚苦心经营多年的《云落》则更接近于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小说。在土壤腥腐、云气氤氲的气息中,写出了中国县城《清明上河图》一般的生态。
从上海的市井弄堂,到西域的大漠荒凉,岭南的广府文化、晋北的千山万壑,渤海之滨的县城变迁……生活匆忙,不如跟着一部长篇小说,行遍山河大地。
在细微处洞见更广阔的世界
当然,文学的力量不仅是波澜壮阔的生命史诗。就如列文虎克无意中磨出的镜片,透过无数细微、独特的视角,我们可以看到更细致、更广阔的世界。媒体人们推荐图书,也往往是如此。
《程允亨的十九世纪:一个徽州乡民的生活世界及其变迁》以生命历程为经,以生活世界为纬,在细致解读主角及家人长达四十年的日常行事的过程中,从农田耕作到商品贩卖,全面再现了这个世界的不同面向。
翻阅《菌络万象》,我们可以跟着作者默林·谢尔德雷克前往意大利追随神秘的松露猎人和机敏小犬、深入巴拿马的热带雨林、在英国的实验室中找出最短路径的多头绒泡菌,在与真菌的各种奇遇中真切地认知世界。
在《我的文俊老爸》中,马小起以至纯至性的笔触,写下对“老爸”李文俊先生及家人的宁静日常。翻译家李文俊与张佩芬夫妇,褪去了文化名人的光环,还原为一双羞涩、柔弱,再平凡不过,也再可爱不过的老人。
《夜雨修书:陈超和他的朋友们往来书简》收录了诗歌评论家
陈超数十年间与近百位朋友的重要书信上百通,以萌生于纸信时代的美好记忆,怀念永恒的诗人与友人。
而在双雪涛新作《不间断的人》中,七个故事探向古老与未来时间。寻找鸟骨的仿生人、让时空流转的刺客、失去记忆的拳击手、温柔夜色里的孤独酒鬼,现实与虚构最终在小说中难分彼此,共同成为探索写作可能的精密试验。
4月19日,第十三届春风悦读榜颁奖典礼将正式在杭州举行,春风骀荡中,让我们一起期待更多活动和阅读的惊喜!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