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秒20只!秀洲这家企业智能化转型备战端午

潮新闻 见习记者 戴佳轶 通讯员 蒋新耀2025-03-19 06:36全网传播量1.1万
00:00
00:00
01嘉兴御荃顺食品有限公司实现粽子产线智能化改造,2022年完成后效率翻倍,日均产量达80万只,搭建起高效供应链网络。
02黑松露上汤粽成为行业创新标杆案例,团队耗时3年研发,成功平衡小众食材与大众口味,上市后迅速走红,成为高端商超与五星级酒店的定制选择,并打入国际市场。
03御荃顺研发团队不断突破传统,推出陈皮豆沙粽、上汤大肉粽等多种口味,满足年轻群体多元化需求。
04嘉兴御荃顺第二工厂建设中,预计7月竣工,自动化程度将进一步提升,品类创新也将得到更深层次的挖掘。
05御荃顺坚持传统工艺数据化与智能制造精细化双轨并行,力争在高端粽子市场保持领先。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端午未到,嘉兴的粽子企业已经开始忙碌。日前,记者来到位于嘉兴市秀洲区油车港镇的嘉兴御荃顺食品有限公司,只见生产车间内,银色的机器和传送带不停运转,从粽叶清洗、淘米、拌料、包裹、注入高汤到粽子包装、灭菌、冷却等环节都实现了智能化生产,每秒钟就能“蹦”出20只粽子。

“公司2022年完成粽子产线的智能化改造,效率相较传统工艺提升一倍。目前,日均粽子产量达80万只。”公司负责人陆凌佳介绍,作为荃盛集团旗下核心生产基地,嘉兴御荃顺在2020年获批高新技术企业,每年在技术研发上投入超千万元,已取得多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用于产业升级,最大程度保留产品的原汁原味。

依托规模化生产优势,嘉兴御荃顺承担着集团总产量三分之一的任务,搭建起辐射长三角、贯通全国的高效供应链网络。

科技提升了生产效率之余,如何保持产品的创新和竞争力?

答案藏在御荃顺的研发实验室里,平均年龄28岁的研发团队正为今年的端午新品做最后调试。他们的办公桌上,散落着数十种食材样本和实验记录,其中一份标注“黑松露上汤粽”的文件被反复翻阅,这款2020年横空出世的爆款粽子,至今仍是行业创新的标杆案例。

“灵感源于一次偶然的聚餐。”陆凌佳介绍到,研发团队成员在品尝北京某高级餐厅的黑松露菜肴后,萌生出将高端食材与传统粽子结合的大胆想法。

然而,黑松露风味独特、受众接受度两极分化,为了平衡小众食材与大众口味,团队耗时近3年,反复探讨选材与工艺,针对不同产地黑松露进行上百次风味测试,最终选定以“无酱油上汤”为基底,通过20小时熬制的高汤调和黑松露的浓郁气息,并独创“炒米灌汤+免煮灭菌”工艺,精准控制灌汤量、真空抽压等参数,确保每一颗粽子口感稳定。

市场也用真金白银为这种“较真”买单。黑松露粽上市后迅速成为高端商超与五星级酒店的定制宠儿,荣登山姆等大型商超的畅销榜,并且成功叩开国际市场大门,在新西兰美食展会上,让“荃盛食品”成为首个亮相南半球高端食品展的中国品牌。

凭借对消费趋势的敏锐洞察,御荃顺年轻的研发团队不断突破传统界限,满足年轻群体对口味、包装、食用方式的多元化需求。陈皮豆沙粽、上汤大肉粽、蒸鲜粽、血糯咸蛋黄流心粽子……结合当下流行的热门食材、各地方的特色食材、历史沉淀的创新食材等各种口味的粽子层出不穷。

这边六条粽子产线全速运转,美味的粽子的发往全国。距离不远的嘉兴御荃顺第二工厂也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我们的嘉兴第二工厂,预计今年7月将竣工。”陆凌佳兴奋地介绍到,新工厂的自动化程度会进一步提升,让包粽子变得更“聪明”,品类创新也将得到更深层次的挖掘。

“流水线上的智能变革,是为了让手工味道走得更远。”陆凌佳表示,御荃顺始终坚持传统工艺数据化与智能制造精细化双轨并行,力争在高端市场保持领先。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浙报深读丨平湖童车上演“速度与激情”
护佑女性健康 桐乡让文明实践触角延伸到千家万户
在驿站里宣讲!南湖区这场活动解锁引流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