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杭州观鸟胜地有位女导游,从鸟类小白到如数家珍,每天带游客开盲盒

    潮新闻 记者 杨云寒 通讯员 刘炜桐 彭旭东2025-03-18 23:01全网传播量21.1万
    00:00
    00:00
    01杭州钱塘大湾区湿地公园是观鸟胜地,规划面积达44平方公里,栖息着140余种鸟类,包括东方白鹳和黑脸琵鹭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02马湘灵是湿地公园的导游,也是“生态义警”,她通过专业学习和实践,现在能辨认出几十种不同的鸟类,并每天接待观鸟旅行团,向游客普及鸟类知识。
    03湿地公园里鸟类种类繁多,包括留鸟、候鸟和旅鸟,每天可以观察的鸟类都不一样,给观鸟者带来开盲盒般的惊喜,如马湘灵曾偶遇黑天鹅。
    04马湘灵和同事们重视湿地生态保护,带游客时避开鸟类繁衍保护区,避免对鸟类生活产生影响,生态好转吸引更多鸟类栖息,也带来更多游客。
    05马湘灵认为保护鸟类最好的方式是让更多人了解鸟、懂得爱鸟护鸟,并提醒观鸟爱好者不要大声尖叫或用无人机拍摄,以免惊扰鸟类。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除了西湖和西溪湿地,杭州的“观鸟胜地”还有哪里?

    无疑,杭州第一缕阳光升起的地方,钱塘大湾区湿地公园是其中之一。

    这片规划面积达44平方公里的湿地公园,栖息着140余种鸟类,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和黑脸琵鹭。


    (受访者供图 张明 摄)

    再过不到一个月,不少在此越冬的候鸟将陆续返程,再见面要等大半年。

    因此,眼下正是观鸟“黄金期”。

    这两天,钱塘姑娘马湘灵有些小忙:每天都有观鸟旅行团需要她来接待。

    马湘灵不仅是湿地公园的导游,也是钱塘公安临江派出所的“生态义警”,每天都在和鸟类打交道。

    记者 杨云寒 摄

    3月18日,潮新闻记者来到大湾区湿地,与马湘灵聊聊和观鸟有关的事。

    在湿地当导游,基本功是认识鸟

    上午10点多,马湘灵刚刚接到一个来自杭州市区的观鸟团。

    “这是反嘴鹬,这是苍鹭,那个黑色的是鸬鹚,还有那个翅膀扇动频率很高的是绿头鸭……”

    湘灵如数家珍,娓娓道来,观鸟团成员连连点赞。

    受访者供图

    其实,去年5月加入湿地公园运营公司之前,马姑娘能认出的鸟并不多。

    她是钱塘本地人,学的是旅游管理专业。大学毕业后,曾在宋城工作过一段时间。

    去年上半年,她在网上看到了钱塘大湾区湿地公园招人的消息。“从小的印象,我们钱塘是一个工业化很浓的地方,到处是工厂。这里有湿地公园?我的第一反应是意外。当时想着,如果能在自己家门口的景点上班,还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姑娘投了简历,过了面试,加入杭州大湾文旅发展有限公司。

    受访者供图 Dong视界 摄

    她发现要在湿地当好一名合格的导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来这里的游客,大多是冲着观鸟来的。”刚开始,有过尴尬时刻——游客指着远处水面上觅食的飞鸟问“这是什么鸟?”

    马湘灵看了半天愣是叫不出名字,只知道是一种鹭科动物。

    那时,她才意识到,要在这里当导游,识鸟是基本功。

    如何识鸟,姑娘下了功夫:请教专业鸟类摄影师,下载识鸟的APP,每天在网上刷鸟类的科普知识……去年有段时间,打开各大社交平台,自动推送的全是鸟类知识。

    “现在终于可以辨认出几十种不同的鸟类。”

    观鸟就像开盲盒,曾偶遇过黑天鹅

    马湘灵的朋友圈,隔几天都会发布湿地观鸟动态。

    比如,3月7日,她发了两张反嘴鹬的照片,配文“与‘翘嘴娘子’共舞。

    朋友圈截图

    照片是前来观鸟的摄影爱好者拍摄的。

    受访者供图 Dong视界 摄

    视频和照片,也有她自己拍的。

    马湘灵说,在湿地公园里,有长期定居的留鸟,也有来来去去的候鸟和旅鸟,每天可以观察的鸟类都不一样。“在这里观鸟,就像是开盲盒一样,充满惊喜。

    受访者供图

    今年1月的一个下午,正准备下班。突然听见烟雨堤上打扫卫生的环卫大姐大喊:“马湘灵,你看这里有只大鸟,是什么?”

    湘灵跑去一看,才发现是一只黑天鹅,正在靠近堤岸的地方嬉水,一点都不怕人。

    在她印象里,这是第一次在湿地遇见黑天鹅。

    还有一次,是在带团时,她正在给客人讲解,突然窜出一只野鸭,旁若无人地行走在观鸟团的队列中。有位客人留下一句话:“到无计处,与鸟亲人。”

    这些“盲盒”让她时时感觉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这个季节,游客来湿地公园,可以开出什么“盲盒”?

    马湘灵说,最近湿地里的鸟类,大多是留鸟和冬候鸟,像白琵鹭、凤头鸊鹈、反嘴鹬、小鸊鹈、斑嘴鸭等等都可以见到,运气好可能还能与东方白鹳和黑脸琵鹭在芦苇荡中偶遇。

    “保护最好的方式,是教会更多人懂鸟爱鸟”

    去年,马湘灵加入钱塘区临江派出所“生态义警”队伍。

    在派出所的指导下,她和湿地公园的同事们也更加重视湿地生态的保护。

    记者 杨云寒 摄

    “在湿地里有200到400米的禁入水域,都是鸟类繁衍保护区,平时带游客坐游船时,都会刻意绕过,尽量避免游船噪音和水波对鸟类生活产生影响……毕竟生态好了,来栖息的鸟类也多了,慕名来湿地的游客也会越来越多。”

    最近,她也开始带研学团队,给周边的学生群体科普鸟类的知识。

    马湘灵带孩子们研学 受访者供图

    “保护鸟类最好的方式,就是让更多人的了解鸟,懂得该如何爱鸟护鸟。”

    说到这里,马湘灵也想通过潮新闻给广大观鸟爱好者提一个醒:观鸟的时候,大声尖叫和用无人机拍摄都是不允许的,因为这些都会对鸟类造成惊扰,破坏它们安宁的生活环境。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