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鑫 摄
一份简餐、一张长桌、不设话题……3月15日一大早,在杭州市民中心23楼连廊餐厅,杭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姚高员同12位杭州企业家共进早餐,开启了一场3个多小时的“早餐会”。
从2023年开始,杭州已举办5场早餐会,与72家企业负责人面对面,倾听解决企业诉求,共谋杭州发展大计。
不过,和以往参会多为500强、行业龙头等企业相比,这次的参会企业几乎都是新兴的科创力量,“年龄”最小的企业创立不到4年。
一年之计在于春。杭州2025年首场企业家早餐会,“吃”出了哪些新味道?
第一口,吃出了“信心”
和前几次一样,今年杭州举办的企业家早餐会,依然将“C位”留给了企业家,政府和经济部门领导与企业家穿插而坐,使得早餐会的畅聊颇具开放性。
畅聊,从企业家分享自己的“开门红”开始——
杭州灵伴科技有限公司第一个发言,创始人祝铭明,曾在余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凭借一句“我的发言稿就在我的眼镜里”走红。“眼镜全部卖光,按照现在的产能,新品订货要排到12月份,我们正在全力排产争取更多人更早拿到。”祝铭明笑着说,更重要的是,经过这次走红,向消费者普及了“AR眼镜”这款产品,“技术比对手领先,价格却更合理,对于未来,我们很有信心。”
“我们的产品将进军欧洲市场。昨天,外国经销商还给我们打来电话,催我们抓紧供货。”和祝铭明一样,第二个发言的微泰医疗创始人郑攀也以“幸福的烦恼”开篇,“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国家倡导体重管理,这为我们带来了发展利好,我们研发出的糖尿病检测穿戴设备,同样是一款大健康的消费产品。”
天境生物科技(杭州)有限公司创始人臧敬五,带来了创新药研发的好消息。“经过前面8年的积累,我们总共花了十多亿美元,现在真正进入到一个爆发期。”臧敬五介绍说,天境生物已上报两个上市的产品,下半年还将有第三款创新药上市,第二梯队也有三款新药在研发,已进入到临床三期阶段。
得益于AI基础设施建设的风口,云尖信息技术去年的业绩是前年的3倍;让带电的设备实现自动化,杭州涂鸦信息技术去年帮助中国超万家制造企业,服务了约67家世界500强企业;深耕芯片,杭州进迭时空去年实现营收2000万元,今年朝亿元进军……
开局就要奔跑,起步就要跃进。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上升,各位企业家围绕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畅谈时与势、稳和进的发展之道,共同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其中,企业家的目光还聚焦在“国之大计”。“我们正在建设航天强国,但商业航天与国外还有差距。”地卫二空间技术(杭州)有限公司创始人温卓明说,基于此,企业聚焦差异化赛道,通过给卫星装上AI的数字“翅膀”,探索推动太空资源的互联应用,实现追赶与超车。
坚定不移向前沿领域、未来产业要增量。此前,杭州进一步提出“三个15%”的科技投入政策,即市财政科技投入年均增长要达到15%以上,市本级每年新增财力的15%以上要用于科技投入,同时统筹现有产业政策资金当中的15%集中投向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份落胃的早餐,一次坦诚的交流,杭州今年的首场企业家早餐会,首先“吃”出了发展的信心和底气。
早餐会的关键词
杭州第5次举办企业家早餐会,与以往相比,这一次的“浙大”“阿里”成分更浓。
记者经过梳理发现,参会的12位企业家中,云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朱升宏为杭州人,还有超半数的企业家都毕业于浙江大学,包括杭州行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贺青、杭州趣链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李伟、进迭时空创始人陈志坚、先临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涛、杭州灵伴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祝铭明、凌迪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刘郴、微泰医疗创始人郑攀等;而杭州涂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燎罕、杭州灵伴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祝铭明、进迭时空创始人陈志坚等又有着阿里的工作经历。
在高校里创业,是很多企业家共同的经历。比如,1982年出生的陈燎罕,早在2001年入读浙江理工大学时便开始创业,打造了一款PHPWind社区软件。再比如,杭州行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贺青赴美读博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参加了杭州在硅谷举办的创新创业大赛,最终决定一个人背着背包回国创业。而进迭时空创始人陈志坚、杭州趣链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李伟等都有高校任职的经历。比如,2016年,在浙江大学任教的李伟创立了趣链科技,同年带领团队推出国产自主可控的区块链底层平台Hyperchain。
跨界协同,是很多企业家共同cue到的词汇,希望探索出全新的赛道和机会。
天境生物科技(杭州)有限公司创始人臧敬五希望跟人工智能AI企业合作,通过交叉合作碰撞出新的发展可能;先临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涛也认为,杭州的产业生态很丰富,不止有明星企业或明星产业,不同的产业生态可实现更大的协同效应,从而深化杭州科技创新的多样性;地卫二空间技术(杭州)有限公司创始人温卓明建议,云计算上了卫星后,可以同区块链、大模型等杭州相关企业协作,充分发挥好这座城市在互联网、云计算等方面的独特优势。
“跳出企业看杭州”,很多企业家结合自身创业经历,为杭州的未来发展建言献策。杭州趣链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李伟建议,政府和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更多的创业引导,在更早的时候把宣传、融资、合规等专业知识进行普及,因为办企业不只是把技术做出彩;凌迪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刘郴希望,杭州加快打造空间智能的未来产业集群,聚集更多上下游企业的力量,全力占据下一个5年的全球制高点。
早餐会不像是一场会,更像是一个共谋发展的开放平台,不只聊出了企业家的心声,而且让政府与企业家在沟通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六小龙”的新解读
早餐会,亦是问题的解决会。特别是对于初创型企业而言,提出的问题是否能得到解决,关系着发展信心的凝聚壮大。
“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大家的心里话,大家不要拘束,有问题反映问题。”参加早餐会的企业家一落座,市长姚高员开场的话,让大家尽情打开了话匣子。企业家们纷纷反映在人才政策、产业支持、资金诉求等方面的问题。
杭州行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贺青首先提到的,是人才政策。“我们是集成电路上游第一环节的企业,是高度的人才密集型,国内这方面的人才稀缺,希望企业去海外引才的时候,杭州能给予定向的支持。”听完贺青的诉求,姚高员当场答复:请人才办明确细化要求,掌握定向支持的政策内容,有的市里可以支持,有的区里配合解决。
一边听,一边记,对于每位企业家反映的问题,姚高员都一一进行回应,“一些重要的问题,请分管市长即时交办,并反馈协调结果。”
一场“城”意满满的早餐会,让杭州与企业家心连心。面向未来,杭州将如何支持初创型企业更好发展?杭州的答案是:包容十年不鸣,静待一鸣惊人。“我们将持续提供精准的政策扶持,持续加强高效的创新供给,持续拓展丰富的应用场景,持续实施开放的人才政策,持续提供多元的融资支持,持续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为更多科创型企业提供包容式支持、陪伴式服务。”姚高员说。
就在早餐会前一天,杭州发布了《关于服务“新势力”企业的若干举措》征求意见稿,从政策、创新、知识产权等10个方面精准服务。其中,在应用服务中,杭州推动大型科学仪器、设施资源向“新势力”企业开放共享;在专班服务中,杭州将联系服务“新势力”企业纳入市区两级四套班子领导联系基层工作制度,实现“新势力”企业走访服务全覆盖。
“在我眼里,你们都是‘六小龙’!”早餐会尾声,姚高员动情地说,“‘六小龙’,只能说明杭州涌现了一批新锐的科技企业,它是一种新的经济现象,它是一个科技创新群体,折射出的是,杭州对民营经济有信心,对创新企业有信心,对初创型企业有信心,对年轻人有信心,这远大于‘六’的意义。”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