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辽阔而美丽的浙江东南沿海地区,有一条运河,她的芳名叫“温瑞塘河”,虽然小小的,远远没有京杭大运河的气象万千,功高盖世,也远远没有广西灵渠的历史悠久,名声大噪,但她是一个幸福工程,千百年初心不改地滋润着这片土地,千百年初心不改地幸福着瑞安的子子孙孙。
很幸运,十年前我曾经好多次走近她,闻到了她肌肤的芬芳,聆听了她妙曼的歌声,至今七老八十仍然魂牵梦萦难以忘怀。我记得当时曾在《瑞安日报》发表一首同题长诗,一开头便情不自禁的写下:
“1700多年前/瑞安人为了/泻洪排涝,人畜安全/为了家园安宁,浇灌田亩/撒网捕鱼;为了洗菜淘米/戏水沐浴;为了坐上竹筏走//亲戚,摇出小船——北上温州/南去平阳做买卖,他们一镢/一镢地,挖出了一条河/断断想不到,元人赞曰/雨霁南塘春水多/日光浮动绿生波/风前无数蜻蜓舞/柳下成群白鹭过/又续:垂钓老翁真可画/荡舟女子最能歌。就这样/成为一道靓丽无比的风景线”。
翻开《瑞安市志》有这样的文字:温瑞塘河纵贯瓯江和飞云江下游之间近海的温瑞平原,晋时在沿海泻河基础上由人工开挖贯通成河道。
还有南朝宋永嘉太守谢灵运《舟向仙岩寻三皇并始迹》及《游赤石进帆海》二诗,可见他曾顺此河自温州郡城至仙岩、帆游。唐会昌间(841-846),温州知州韦庸倡疏会昌湖,导汇郭溪、瞿溪、雄溪以及桐岭、岷岗、白云、大罗、吹台诸山之水,经温州城西南(古称南塘)通瑞安境的帆游与瑞安段河道相接,直通国安城。北宋时,沿塘河遍植莲藕,有“八十里荷塘”的美称。
忘不掉那年那月那日,荣幸地得到瑞安市的热情安排,派员陪我乘游船一览温瑞塘河风光。从瑞城东门塘河北路的古埠头上船,往东穿过拱瑞山路、安阳路、罗阳大道、辛阳大道的大桥,然后左拐一路向北,穿过万松路大桥、联中路大桥、塘梅路大桥、罗山大道大桥,但见飞檐翘角的伯温楼在前方几条支流交叉口广阔的水广场迎接,然后是左岸粉墙黛瓦的叶适纪念馆在夹道欢迎。
但我们没上岸继续前行,直到仙岩河口塘调头,一路上或高楼林立,或桃红柳绿,或禾田农舍,或巨树石桥,真是目不暇接。在白日当空,清风灌怀之际,我思绪翻涌,激动万分,诗兴迸射——
“君可见/碧波滚滚数十里,让人陶醉让人迷/我恨水性太差,不能纵身一跳/畅游其间;君可见/岸上人家肩挨肩亲密无间/似手足,道不完说不尽/人间性情和温馨/君可见支流条条手舞足蹈/伸进两岸腹地,挽着孩子/挽着村舍,船坞/君可见,水鸟或飞或停好像/进入无人之境,在塘河五线谱上增添/不少跳躍的音符;君可见/浣衣女人用娇健利索的动作/激起一圈圈涟漪,令过往船客/频频回头,伸長脖子;君可见/城市新建的高楼大厦/一座座一排排挤到河边/爭看龙舟竞渡火爆场面……/啊啊!年迈的,不不不/年青而活泼泼的河——温瑞圹河/啊!真如汀田人张棢所吟唱的/——萤飞星影乱,风透稻花香/孤棹鸣云水,繁星耀市场”。
瑞安人太了不起,居然1700多年前慧眼独具,在绿色皱褶中发现一条跟天底下所有江河溪涧一样的天然沟壑,可以加以疏通利用起来造福子孙后代。《瑞安市志》载: 宋淳熙十四年( 1187 ),温州知州沈枢又加疏浚,在傍河堤上辟驿路,称南塘驿路。温瑞塘河航道由尔形成,北起鹿城区小南门码头,南至瑞安市区东门白岩桥码头,途经鹿城区、瓯海区的梧埏、南湖、白象,在帆游(丽岙镇)进入瑞安市境后,经仙岩镇的河口塘、罗凤镇的塘口、塘下镇、江田镇、李滕镇、上望镇和城关镇,干流长33.85公里,俗称七铺河路(古十里为一铺)。干流台南至北汇集云山南麗沙塘底河、金岙河、星光河,白门河等15条支河之水。塘河瑞安段东岸与20多条入下塘河的浦沥相接。河床面宽30至50米,河网水面面积19.5平方公里,流域面积804平方公里,总灌溉面积48.2万亩,河水深浅比较稳定。
我纳闷,瑞安历史上为什么人才辈出得惊天动地?
这与温瑞塘河是不是有因果关系呢?
我在长诗中发问: “瑞安人——北宋大中祥符五年/出徐状元,皇裕年间/林石以《春秋》开坛授徒/隆兴元年出木状元/嘉熙二年出周状元/到了元丰时期许景衡、周行己/开创了新学名震中原/南宋绍兴年间陈傅良、叶适/以‘经世致用’的事功之学/让永嘉学派轰动全国/接下来到清乾隆四十三年/又有姓孙名希旦的瑞城学子/在殿试中摘得中文科探花桂冠/清代宣统元年和二年/连续出了参加留学生回国考试/优等第一名的洋会元林大同/和参加殿试荣获一等第一名/——中国科举史上罕见的洋状元项骧/这一切与温瑞塘河是否有关/——臣妾不知道”。
然后我又发问: “说到高则诚写出/《琵琶记》——糠和米/本是相依倚,被簸扬作两处飞/一贱一贵好似奴家与夫婿/终无见期。写得/字字如血似泪/蔡伯喈与赵五娘/呼之欲出,瑞安/因此成为南戏策源地/这一切与温瑞塘河是否有关/——不知道//还有晚清孙衣言/建了闻名全省的藏书楼/还有孙诒让,成为甲骨文开山鼻祖/陈虬等创办/全国最早的中医杂志/还有,还有更更了不起的瑞城人曾联松/设计出五星红旗/让全世界知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切与温瑞塘河是否有关/——不知道”。
我发觉,波澜壮阔的飞云江,是给予瑞安生命的母亲河;而臂弯一样紧紧抱着瑞城的温瑞塘河,应该是抚育瑞安一天天长大的乳娘,保姆。
瑞安人给乳娘保姆回报的爱,不是嘴巴说说的,而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史上有载:明清两代,塘河瑞安段大型人工疏浚共有五次。明代嘉靖元年,架起的桥梁四十七座——好像四十七只祖母绿的镯子,戴在塘河的手腕上,晶莹透亮,美不胜收。
“改革开放之始,瑞安人如何以/‘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创造名传遐迩的‘温州模式’/至今整整十多张国字号金名片/这一切与塘河是否有关/——我不知道”。
但是,塘河用长长的臂弯与躯体/用深深的愿景与企盼/把千家万户男女老少农村集镇/府第名宅,还有昨天今天明天/统统串在一起,串成一条常青藤/1700多年的与瑞安人相依为命/1700多年的与瑞安城共生共荣/一条蓝宝石项链啊,1700多年的波光倒映,清风朗月/舟船竞渡,灯火万家……/啊!温瑞塘河,沟通了瓯江飞云江两大水系/你是与新安灵渠、杭州中东河/及从北京到杭州的三千五百里大运河/一样伟大无比的人天相契啊,奇迹,奇迹!”
瑞安朋友介绍:悠悠塘河,流经千年,一直是瑞安人民生活、娱乐、交通、农耕的重地,对瑞安的防洪排涝、航运灌溉、居民供水、景观和生态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支流上马河、汀田浦等构成密集水网,沿岸为瑞安经济核心区、商品粮基地和工业重镇集中分布,素有“走遍天下,不及莘塍塘下”之称。
2000年开始,瑞安市开展新一轮塘河整治,实施了截污纳管、清淤疏浚、拆违治乱、污染源整治等一系列行动。2008年温瑞平原河网水污染防治列入《浙江省“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计划》。2013年省里开展“五水共治”行动,瑞安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大力开展以治污控源、水安保障、河网整治、治水美水、产业提升、文化兴河为主要内容的治水工作。2017年“清三河”全面达标,获省级治水“大禹鼎”奖品。
温瑞塘河不仅仅是一条河道,更承载了瑞安的千年文化。瑞安朋友介绍还可将塘河文化资源划分为物质文化资源与非物质文化资源两大类。前者包括宗祠、宗教、河居、榕亭、古桥、水运、农耕等七大类,后者包括学术思想、宗教文化、民俗民风、民间工艺、诗词戏曲等五大类。
塘河两岸有许多许多村庄,每个村庄都有临水而建的大小宗祠,宗祠与榕树与小桥与亭阁与游廊,显现了村庄的休闲空间的五彩缤纷。
塘河两岸有很多很多大榕树(瑞安市树)——不但有香樟树一样巨大无比的华盖,比水牛腰更为粗大的躯杆,还有外地大树没有的长长的垂地的胡须——几乎每个村的村口都有,据说这样的大榕树爷爷有近百棵。而且每棵树下建有亭子,由尔形成宋元以来瑞安水网地带的大榕树风景线,是塘河发展的历史文化标志。
《瑞安县志》又载,旧时塘河瑞安段总共有大小桥梁百余座,这些桥梁造型美观、结构各异,规模不同,主要有大木桥、祠堂桥、白岩桥和栏杆桥等。其中特别富有塘河特色的当数廊桥与硐桥。
可以说瑞安是浙江东南地区的威尼斯,以水为街,由水成镇,因水兴市。“楼台府舟楫,水巷小桥多。”塘河两岸,人家尽枕河,往来皆舟楫。而且岸上有数不尽的河埠头,分公用和私用两种。公用的建在比较开阔的街头和村口,便于货物集散和大型船只停靠;私用的筑在民房门前屋后。
塘河河道是与外界联系的主要通道,是为瑞城带来勃勃生机的大动脉。塘河典型的水运设施类型繁多、形式各异,主要的有:竹筏、替船儿、河鳗溜、河厢、内河拖船、水泥船、蚱蜢船、梭船、开口驳、刁龟、帆船和钢制船等。
看!金碧辉煌的大龙船划过来了,五彩缤纷的台阁船划过来了,锣鼓喧天的迎亲大船划过来了,欢天喜地的游客船划过来了,然后还有无数无数晶亮的河灯像满天星掉落河面,把塘河亮得五光十色的,好看极了!
“正月灯,二月鹞/三月麦螺当鬼叫/四月冷凊清/五月龙船声咚咚响/六月江河好泅魚//七月墙脚捉蛐蛐/八月生糖粘牙齿/九月甘蔗新上市/十月吃桔亦吃柿/十一月冬节吃汤圆/十二月年糕印状元”。
唱不尽的温瑞塘河。此起彼伏的童谣,佐证着你呵,人们可以千百年的诗意栖居。
最后我用长诗末尾几句来结束此文——“温瑞塘河,1700多年/不为业绩辉煌/不为功名利禄,不为一己得失/却赢得了2500年前/圣人赫拉克利特所言/——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见的和谐更好”。
一条绿色之河,文化之河,财富之河,生命之河,1700多年的幸福工程!
离开温瑞塘河回到五星大厦B-3105,老伴吮吮鼻子说,你老不正经去啦,怎么衣服上有海花的味道,眼球上有前所未见的亮光?
我傻傻地回答她: 不告诉你!
2025年3月8日妇女节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