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生育三孩发10万元! 呼和浩特卫健委负责人详解政策

    人民日报 2025-03-16 23:47全网传播量230.3万
    00:00
    00:00
    012025年3月1日起,呼和浩特实施育儿补贴政策。一孩家庭一次性补贴10000元,二孩家庭补贴50000元至孩子5岁,三孩及以上家庭补贴100000元至孩子10岁。旨在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提高生育率,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02补贴标准制定考虑地方实际,纳入居民收入、消费水平等因素,确保既能有效缓解家庭经济负担,又不挤压教育、医疗等领域预算。
    03细则首次将一孩纳入补贴范围,设置阶梯式补贴机制,并明确孩次计算口径,避免操作模糊地带,更好拉动生育率。
    04补贴分阶段发放,引导家庭纳入长期育儿规划,减轻地方财政压力,确保政策可持续性。每年发放前复核家庭资质,及时终止不符合条件补贴。
    05呼和浩特计划简化补贴申领手续,确保资金来源稳定,建立资金保障机制,并发展托幼一体化服务,为0-3岁婴幼儿家庭提供额外补贴,营造生育友好社会氛围。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考虑居民收入等因素,确保能有效缓解家庭经济负担

    为预防补贴被挪用于非育儿领域,分阶段发放

    3月13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落实〈关于促进人口集聚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育儿补贴项目实施细则及服务流程》。文件规定从2025年3月1日起,符合条件的家庭生育一孩一次性发放育儿补贴10000元;生育二孩发放育儿补贴50000元,按照每年10000元发放,直至孩子5周岁;生育三孩及以上发放育儿补贴100000元,按照每年10000元发放,直至孩子10周岁。

    针对政策制定的背景、考量及落地保障,记者采访了呼和浩特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口家庭与老龄健康科科长张洪民。

    记者:出台细则的背景是什么,主要想实现什么效果?

    张洪民:通过直接的经济支持,帮助家庭分担部分育儿成本,减轻因经济压力产生的生育顾虑,提高生育率;吸引年轻人就业和落户,放大人口集聚效应,扩大城市规模;刺激育儿领域消费需求,为母婴产品、儿童教育、亲子服务等领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记者:细则制定过程中有哪些难点,是怎么考虑的?

    张洪民:补贴标准如何定。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生育情况、育儿成本差异较大,制定补贴标准时要充分考虑地方实际。我们在财政可承受能力范围内,纳入本地居民的收入情况、消费水平、育儿成本等因素进行综合测算,既确保补贴金额能够有效缓解家庭经济负担,也避免因较高的财政支出挤压教育、医疗等领域的预算支出,努力在“能承受”与“有效果”间寻找最佳平衡点。

    不同孩次如何补。此前的生育补贴范围大多只涵盖二孩和三孩家庭,一孩家庭难以享受优惠政策,限制了首次生育意愿的提升。经过调研论证,我们将一孩纳入补贴范围,确保不同孩次家庭均能享受生育补贴,有利于更好地发挥生育补贴对生育率的拉动作用。同时,基于对不同孩次家庭的生育成本、生育意愿等因素的综合考量,我们设置了阶梯式的补贴机制,在普惠的基础上实现精准施策。此外,本次细则明确了孩次计算口径,充分考虑了再婚再育、多胞胎等特殊生育情况,尽可能避免操作时出现模棱两可的灰色地带。

    补贴资金如何付。一次性大额补贴,易被部分家庭挪用于非育儿领域,也会集中性加大地方财政压力。本次细则通过分阶段发放的形式,既能引导家庭将补贴资金纳入长期育儿规划,也有利于年度资金预算可控,确保政策实施的可持续性。此外,我们在每年补贴发放前会对家庭进行资质复核,针对户籍迁出等不符合申领条件的情况,及时终止后续补贴,避免投机行为。

    记者:下一步,如何确保补贴政策落地见效、惠及民生?

    张洪民:要对补贴的发放流程进行全面梳理,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进一步简化育儿补贴的申领手续,提升补贴发放的速度与精准度;要确保稳定的资金来源,科学划定专项预算资金,逐步探索财政支持为主、资金来源多样化的育儿补贴政策;建立资金保障机制,加强对补贴落实和资金使用情况的全程监督,严厉打击截留、挪用补贴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资金安全规范使用;完善配套措施,以创建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为契机,大力发展托幼一体化服务,增大普惠性托育服务供给,为入托的0—3岁婴幼儿家庭每年发放600元托育机构照护补贴,为备案的普惠托育机构发放每托位500元的一次性建设补贴和每月75元的生均补贴,营造生育友好的社会氛围。

    (原标题《内蒙古呼和浩特发布“生育三孩发10万元”,相关负责人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