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校园刮起“AI风” 打造人工智能教学“新高地”

潮新闻·共享联盟·嘉善 徐子涵 鲁宇韬 编辑 沈超2025-03-13 22:05全网传播量245
00:00
00:00
01嘉善县多所校园引入“AI+教育”,重新定义传统课堂。
02学生们在美术课上使用VR技术创作立体作品,体验前所未有的新奇感,作品可360度旋转,教师能即时指导。
03AI担任跳绳比赛裁判,记录学生体能曲线,助力体育课从“一刀切”转向“一人一策”。
04嘉善县第二实验小学开展AI棋类对弈,机器人根据水平调整难度,观察表情判断状态,进行人机对话。
05嘉善信息技术工程学校利用AI进行作业优化、批改,提供个性化学习资源和教学方案,推动教学模式创新与变革,被确定为浙江省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实验区。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戴上VR眼镜在元宇宙空间搭建立体美术馆,与AI裁判展开跳绳竞技,和机器人对弈象棋……新学期,在嘉善县的多所校园里,这些充满科技感的场景正成为课堂新日常。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场景,传统课堂的边界被重新定义,一场“AI+教育”的变革浪潮正在嘉善县校园内悄然兴起。

走进吴镇小学智慧美术课堂,记者看到,学生们头戴VR设备,手持感应笔在空中挥动,一座座充满未来感的立体图画便在虚拟空间里拔地而起。“以前只能在纸上画平面图,现在我的画可以360度旋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新奇和身临其境的感觉。”一名学生兴奋地向记者展示着自己的作品。

“学生们可以协作创作立体作品,还能实时互访彼此的画作空间。老师也能‘穿梭’到虚拟美术馆中,对构图、色彩进行即时指导。”副校长陆徐佳介绍,VR技术让美术教学突破维度限制。

除了美术,学校还将人工智能优势融合到其他课程中,辅助老师改进教学,助力学生的成长。

下课铃声刚响,吴镇小学的“AI运动吧”前已排起长队。几名同学正在进行一场跳绳比赛,比赛由AI担任裁判,通过动作识别进行计时计数。学生通过显示器就能实时获取倒计时、动作轨迹和成绩分析。“它就像个会说话的教练,提醒我哪里动作不标准,还会跟我说‘还剩30秒,加油’!”一位学生擦着汗笑道。

“这个机器有很多功能,有跳绳、开合跳、立定跳远等,比较符合我们上课或者测试的需求。”体育教研组组长叶勤芳告诉记者,智能设备可以记录每个孩子的体能曲线,教师依此定制训练方案,让体育课从“一刀切”转向“一人一策”。

嘉善县第二实验小学则把AI搬到了社团课上。在AI棋类教室,学生们和AI下棋机器人开始了有趣的对弈。“会夸我的走棋,比如,我第一步先走炮,它会说‘当头炮很厉害’。”四年级的王译说,自己从小学习下棋,机器人对手对他来说还十分新鲜。AI下棋机器人不仅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选择难易程度,还会观察学生表情判断对手状态,并适时发出语音提醒,进行人机对话。

嘉善县第二实验小学是嘉兴市唯一入选的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科创一直以来都是嘉善县第二实验小学一张闪亮的名片。从2005年开始,学校抓住机器人发展势头,大力开展人工智能活动。从单独的机器人项目,延伸出STEAM、智能创客、AR虚拟课堂、人工智能编程等多维立体人工智能科教网络,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实践空间与创新平台,使学生“爱科学,做科学,用科学”。

信息教师李婷婷介绍,学生通过学习图形化编程操控机器人完成物资运输、迷宫探险等任务,“在调试过程中培养出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会迁移到他们的各学科学习中。”

在嘉善信息技术工程学校,除了课堂上的人机互动,人工智能也已经走进了学校的日常管理和教学评估体系当中。老师们开展基于人工智能的作业优化和批改,不仅提供一对一的错题集推送和知识掌握情况跟踪,还可以进行动态调整,打造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

“现在备课精力更多投向思维引导,而非知识灌输。”物联网学科老师朱鑫浩的感受,印证着技术对教学重心的转移。学校依托“云灵数字人微课制作平台”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可以实时捕捉学生的学习动态,对学生学习数据进行抓取和分析,为学校教师提供精准学情反馈,同时也能够生成个性化学习资源和教学方案,推动教学模式创新与变革。

“下一步,学校将全力推进deepseek的本地化部署工作,不仅要确保其技术平台与学校现有教育体系的无缝对接,还要组织专业培训,提升教师队伍对智能教育工具的应用能力,同时探索建立基于deepseek的个性化学习模式,以科技赋能教育,真正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到高质量、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嘉善信息技术工程学校校长邱雨馨说。

浙江作为国内最早在中小学试水人工智能教育的省份之一,人工智能虽没有作为一门独立的必修课,但相关知识内容早已渗透进中小学各阶段教学中。2023年,省教育厅公布了数字教育试点单位名单,嘉善被确定为浙江省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实验区。

如今,迎着人工智能的时代东风,嘉善精心铺设了一条人工智能教育的“星光大道”。嘉善县已有5所学校成为全国“央馆虚拟实验”应用试点学校,9所学校成为“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等省级、市级试点校。

从人工智能普及课的启蒙,到机器人和编程社团的实践探索,再到人工智能竞赛的激情挑战,通过场景化应用打破技术“冰冷感”,让人工智能从炫酷的概念转化为可触摸的学习体验,嘉善正在为“面向未来的教育”提交独具特色的实践答卷。

相关新闻
科学启智 创新未来 南浔双林以科创空间促进学生智慧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张咏梅:促进多元社会主体共促贯通式科学教育
多地中小学校园刮起“AI风” 课堂有了哪些新变化?
开学第一天,杭州不少学校刮起AI风
脑机接口技术,改变生活从校园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