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无关图源视觉中国
近日,浙江省科技委办公室公布2024年科技体制改革20个典型案例,滨海新区“公司法人举荐制”拓展产业人才评价新渠道成功入选。去年,滨海新区通过公司法人举荐,成功认定24名高层次人才。
是不是人才,不是组织说了算,也不是评委说了算,而是由用人单位来举荐,这个机制确实很接地气、很务实。试想,上级组织也好,评委会成员也罢,连被推荐人才的面都没见过,仅从学历、职称、论文、获奖等纸面信息来研判人才的价值,来决定人才层级的升降,难免会有“走眼”的风险存在。企业作为用人单位,人能天天见面,事能件件洞悉,人才的贡献大小企业无疑更有发言权,把人才评价权交给企业,让企业优中选优举荐精英,更能确保人才选拔的质量。
很长一段时间来,人才都是评出来的,有些目的性很强的所谓人才,通过混学历、熬职称、攒论文等方式,跻身各级人才名录,而在实际工作中却是现代“赵括”,只能纸上谈兵。而那些踏踏实实一心扑在事业上为企业发展作贡献、为创新项目作沉淀的实干型人才,却因为职称、论文、奖项等门槛而被拒之门外。滨海新区的产业人才评价由“评”转“荐”,不失为除沉疴、治顽疾的创新之举,以实绩论贡献,以价值论英雄,让“谁用谁知道”的企业法人来举荐,可谓群众基础扎实,有利精准选拔人才。
“公司法人举荐制”破除了科技人才评价与使用脱节的困扰,提振了企业自主培养实用型人才的信心,不仅可以在科技型企业全面推广,还可以跨行业进行实践,特别是在一些人才评价相对生硬的领域。当然,“公司法人举荐制”也应遵循相关原则,譬如要综合工作经历、专业水平、科技成果、社会反响、群众意见等多个因素,既要避免单一指标导致评价偏差,又要防止“一把手”凭个人意愿形成荐才“一言堂”。因此,对参与举荐的企业要健全完善人才举荐标准,提升其识别和评价人才的能力,确保举荐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同时要建立举荐后的跟踪评估机制,对举荐人才的后续表现进行跟踪,确保举荐的实效性,也可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举荐过程进行监督,确保唯实、唯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