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如今的“momo”大军一样,“陌上花开”也曾作为网名席卷社交平台。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个风靡于文艺青年群体的网名源自何处。
苏轼在《陌上花三首》中写到,吴越王妃每年春天都要回家省亲,有一天,钱镠写信给王妃,信中有一句话流传千古:“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清人编撰的《十国春秋》中,记录了钱镠写信给王妃吴氏(一作戴氏)的故事,只是表述变成了“陌上花开,可缓归”。少了两个字,但浪漫的意味不减。
不过,如今流传更广的是九字版本。清代文学家王士祯评价道:“‘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二语艳称千古。”
图源:“杭州发布”微信公众号
一
世人知钱镠,大多是因为他一手建立的吴越国。他通过修筑海塘、疏河浚湖、广事农桑、通商海外等举措,让吴越国成为乱世中百姓生活安宁的乐土。他所留下的钱氏家训,不仅影响钱氏后人,也成为中国家风文化的代表之一。
相比治国打天下时的霸气,钱镠笔下的情书却柔情到了极致。
吴氏和钱镠同乡,都属于临安(现杭州临安区)人。吴氏小钱镠6岁,两人成亲于钱镠微末之时,伴随着钱镠的东征西战,直到吴越国建立,生活才安定下来。共患难的经历,也让钱镠与吴氏感情甚笃。
吴越国定都杭州后,每年吴氏都会从都城回老家临安,在娘家住上一段时间。有一年,或许吴氏回娘家的时间有点长了,直至春色渐盛、花开遍野,她仍未返回。
“故人何不返,春花复应晚。”可以想象一下钱镠写信时的场景,这位拿惯了兵器的武将,看到春花开满阡陌,写下这封信。寥寥数字未着华彩,读罢却觉满纸生暖。
不同于大胆直接的“我想你”,“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不见思念二字,但字字皆是思念。直到今天,还有人将其视作书写相思的典范。有网友说,“短短几个字,是动人含蓄内敛又压抑不住的爱意。”
故事虽然流传很广,但史书对两人的爱情故事并没有详实的记录,因此也无从得知吴氏收到信后的反应。不过,遗憾的余韵却在寂静中生长,它留给了后人对于这段爱情无尽的美好遐想。
北宋时,来到杭州任职的苏轼听闻故事后,有感而发,创作了《陌上花三首》,将儿女情长融入对历史兴替的咏叹之中。
“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田间阡陌的花依然开放得很热烈,但故事里的人已经不在了,所有的富贵功名已为陈迹,还好,“陌上花开”的风雅故事仍在民间流传。
图源:“都市快报”微信公众号
二
往事越千年,太多故事已沉入历史的河流里,而“陌上花开”的故事,已超越了爱情本身的寓意,代表着人们对宁静、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了无数人的网名和青春记忆。
这短短一句话,为何能触动现代人的心弦?
“陌上花”的寻常之美。丰子恺说:“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田间阡陌的野花实属平常,不管有没有人驻足欣赏,总是年复一年地准时在春风里盛开。在风和日丽的时候,空旷的田野里,漫步在阡陌之上,有春风拂面,有鲜花相迎,心情也就如同这风景豁然开朗了。
而且,对于穿梭在城市喧嚣之中的年轻人来说,“陌上花”中还蕴含着他们对于田园生活的想象,悠闲自在而又生气勃勃。
“缓缓归”的留白之美。中式美学讲求冲淡,追求留白,让读者可以代入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想象。钱镠虽然心里希望妻子快点回家,但落到纸上,却是“可缓缓归”,将催促化为了体贴。人生的幸福有时很简单,比如陌上花开时,有对象可以说“缓缓归”。
沈从文说:“我知道你会来,所以我等。”在双向奔赴的感情里,因为有人会一直等着,所以你可以慢慢来。就像茫茫人海中总有一抹温暖,会跨越山海,静静等你回家。一路的奔波,也会化作心中的万般温情。
慢生活的诗意之美。“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诗意无处不在,需要人静下心来,才能感受其中的美好。就像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里说的那样,月和竹柏永远都在,需要有闲情时和志同道合者一起欣赏。
生活不易,如果只是不停地追逐目标,难免会被焦虑裹挟,错过一路繁花。慢下来,是以诗意对抗焦虑的生活智慧,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在世事纷扰中保持内心的平静,时机成熟时,陌上花终会盛开。
3月1日,越剧《陌上花开》在蝴蝶剧场(小百花越剧场)公演 图源:“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微信公众号
三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历经岁月,在不断演绎中成了一个“文化IP”。近年来,通过越剧《陌上花开》、话剧《吴越长歌》和电视剧《太平年》的打磨和演绎,“陌上花开”和吴越文化的故事得以广为人知。
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我们或许也应该给予爱情时间与空间,多一些耐心,让它在生活的细微处悄然生长,慢慢开始、慢慢相守,细腻而绵长。
慢有慢的仪式感。“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不同于语音电话的即时性,字斟句酌的过程中,可以更由衷地表达爱意。有些话,说出来显得肉麻,但写下来却让人觉得很浪漫,如沈从文在给张兆和的情书中写道:“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等待回信的过程,是一种别样的延迟满足,在书信的来回间,爱情也因此有了更多的仪式感。
慢有慢的意味。文字落笔前,人们要先厘清自己的内心,挖掘自己心中的真挚情感,再付诸笔端。但囿于纸张空间的局限,有时只能以最精炼的话语诉说。这时,书信就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张力,纸短而情长,言有尽而意无穷。如同归有光写下的那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说的是树,想的是人。
慢有慢的回味。《查令十字街84号》的译者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我喜欢因不能立即传达而必须沉静耐心、句句寻思、字字落笔的过程。”对于相爱的人来说,写下每一句话,都是一份牵挂,爱和思念在日复一日中慢慢沉淀,越来越深。不仅如此,文字留存的记忆也更为持久。多年以后,再翻阅这些文字,昔日的美好仿佛就在昨天。
当下,杭州已进入春天。春风十里、杨柳依依的季节里,陌上花渐渐开放,远方的你,可缓缓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