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茶家丨从时间链到价值链,温州早茶为何不止于早

潮新闻 记者 郭婧2025-03-12 23:21全网传播量2.7万
00:00
00:00
01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为温州早茶等中国茶业注入新动能。文件提到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和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等政策。
02温州早茶市场历史悠久,上世纪80年代已开始远销海外。永嘉乌牛早品种的开发,经高麟溢等人的努力,成功列入农业部名优茶开发项目,形成差异化优势。
03苍南县首创“共富茶园”模式,通过四方共建,让茶农、消费者和企业多方获益。该模式已推广至多地,预计2025年将有更多茶园供认领。
04温州茶商在延伸茶产业链方面积极探索,如推出茶语扭蛋机、养生新茶饮等创新产品,吸引年轻消费者。子久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与浙江大学合作研发的健康产品市场反响热烈。
05温州早茶产业的目标是到2025年研发精深加工产品,争取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等项目落地,拓宽产业链,提升价值。政府、茶商和社会相关人士共同努力,推动温州早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随着甘霖的浇灌与气温的回升,温州早茶逐渐进入大面积开采阶段。2月23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其中提到“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等政策,为包括温州早茶在内的中国茶业注入新的动能。

近年来,温州全力推进从“浙江第一早”向“中国早茶发源地”品牌不断升级。在纬度与价格的竞争中,擅长开拓的温州人开始专注于从时间链到价值链的全面提升,秉持着“市域做大、县域做特、品类做精、整体做强、茶农共富”的发展目标,为温州早茶注入新的活力。 

苍南共富茶园 受访者供图

赶早:成就“早”之基因

每年2月,浙江春茶率先在温州开采,温州茶商也非常擅长利用时间差在早茶市场打一场漂亮的仗。早在上世纪80年代,温州茶商已将早茶远销海外。

温州早茶的发展离不开一个人——原农业部农业局副局长高麟溢。身为永嘉人,他生长在一个茶叶世家。早年祖辈用茶叶联结世界,高麟溢也在耳濡目染之下深谙茶叶加工与市场经营。进入农业部工作之后,高麟溢参与了改革开放后首个中央一号文件——《1982年关于做好农村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的起草工作。同时,他也始终心系家乡的茶产业。

1983年,高麟溢向时任永嘉农业局局长曹长焕建议,开发乌牛早品种早茶。第二年在温州同乡恳谈会上,他又与著名茶学家、原籍温州的王镇恒向温州市政府提出该建议。经多方努力,1986年,永嘉乌牛早被列入农业部名优茶开发项目,并获得中央资金补助。两年后,永嘉乌牛早名茶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并定名为“永嘉乌牛早”。永嘉乌牛早一经面世,便在市面上形成采摘时间早、上市早的差异化优势。温州早茶市场也因其激活。

此后,广西、福建、四川、贵州等地也开始种植永嘉乌牛早。目前,全国共有8省80县推广种植,面积超100万亩。部分茶区凭借纬度低、年平均气温高、成本价格低等优势,日渐对温州早茶市场产生冲击。   

为了重振局面,这些年,温州各地政府颁布了各类扶持政策,欲将时间优势提升为多重价值优势。温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孙淑娟告诉记者,2025年是温州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的攻坚之年,方案包括早茶品牌创响工程、龙头引育培强工程、产品提档提质工程、业态融合创新工程、早生茶树种业振兴工程。届时,还将达成全产业链综合产值100亿元的目标。  

共富茶园体验馆 受访者供图

共富:首创全国领先模式

早茶品种的开发,本就是对未知领域迈出的探索。一直以来,温商总是擅于在风浪中找寻突破点。近年来,随着云南、福建等产地的茶叶占据国内大量市场,温州茶商也开始思考策略,他们另辟蹊径,抓住销售端这一切口,铺陈价值链。

早在2022年,苍南县茶文化研究会会长丁云铭与理事们一道提出全国首个“共富茶园”概念,副会长许明坤成为项目牵头人。该项目的初衷是让茶农提高收益,让消费者买到实惠好茶,让温州早茶提高品牌价值。这一想法也非常契合“共同富裕”的理念。

如何能让一方茶园真正做到多方获益?如何能让早茶市场早日破局?模式非常重要。许明坤回忆道,“这个流程非常漫长,作为全国首个‘共富茶园’,没有可借鉴的模式,当时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走访茶农、合作社、加工厂、各方专家,统计茶园面积、海拔高度、茶树品种、采摘时间,联系有意助力推广的企业和社会相关人士等,最终“企业+专家+基地+农户”的四方共建模式诞生。

共富茶园体验馆 受访者供图

通过几年实践,这种创新模式让茶农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每户平均增收20%至30%;而认领人员也以优惠价格购得了品质优异的新茶。2025年是“共富茶园”认领活动开展的第三年,去年共有77家扶农助农单位及个人认领茶园1482亩,今年预计增加至2000-3000亩茶园供各方认领,目前已有上百人报名。

许多地方也纷纷借鉴苍南模式。一系列的成果让温州茶叶市场的发展有了新动能。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这与文件精神不谋而合。

在实施第一步时,温州茶商早已开始谋划第二、三步。“共富茶园”认领活动一直在完善迭代,赋予温州茶更多价值。

目前,在苍南县茶文化研究会的统筹部署下,北京、山西、浙江杭温等地已建起了共富茶园体验馆,主打共享、连锁、线上线下一体化。许明坤告诉记者,“共富茶园体验馆是共富茶园的延伸,为的是提高品牌价值,同时增加消费者黏性。”体验馆以县域为概念进行布置,陈列了各类苍南本地的“茶+”货品,品类多达一百多种。馆内还会不定期举行丰富多彩的茶叶品鉴活动、茶道学习活动等。

这一系列布局,串联起温州茶销售端的各个环节,从全国首创模式到价值链延伸,让人们看到“早茶,不止于早”。

子久出品的茶语扭蛋机 受访者供图

融合:破圈抢占年轻市场

除了销售模式,温州茶商在延伸茶产业链方面也早已有所探索。 

在温州市茶叶产业协会会长周拥军看来,做茶要跳出传统思维,融合不失为一种破圈思路。

周拥军来自平阳,经营着子久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他的微信头像写着“复兴平阳黄汤乾隆贡茶”。这些年周拥军一直致力于这份事业,但也一直苦于普通消费者对黄茶的认知度不高。于是,借用年轻人喜爱的盲盒类别,公司推出了“子鸣”茶语扭蛋机新产品。一个扭蛋机里包含多款产品,比如原茶、花果拼配茶等。

针对近年来兴起的大健康概念,公司与浙江大学合作研发了子久黄汤茶健康产品“趣呤黄”,并取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这款产品主要成分为黄茶中的儿茶素以及石斛多糖,在市场反响热烈。

此外,周拥军向记者提到了去年温州出圈的养生新茶饮“见青山”,“茶企携手中药材老字号,闯出了一条新赛道,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目前,“见青山”已研发20多款养生奶茶和养生袋泡茶,兼具颜值、功效与趣味性。许多上班族被身轻如燕、酣睡如泥、不容有湿、如龙似虎等产品圈粉。

养生新茶饮的赛道也吸引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浙江大学求实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刘雪松谈到,“近年来,我们从许多爆款趋势中发现,年轻人成为消费主力军。未来养生茶饮的创新生态具有勃勃生机,这对茶产业具有非常显著的意义。”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茶深加工与多元化利用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尹军峰也聊到了茶消费年轻化的话题,尝试与创新就是满足年轻化,这样才能刺激出茶产业新的消费点。

温州泰顺茶园 图源视觉中国

除了养生新茶饮,温州一些茶企也致力于开发年轻人喜爱的新茶食,比如,裂纹茶叶蛋、茶冰激凌、茶月饼等。将茶产业链从时间维度、价值维度延展开来。孙淑娟说,温州全市的目标是:到2025年,研发精深加工产品10个,积极争取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等茶原料综合利用项目落地。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这为大家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孙淑娟表示,正是在政府、茶商和社会相关人士的多方努力下,温州早茶逐渐突破时间竞争的壁垒,向着拓宽产业链的方向提升价值。

温州早茶,不止于早。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专题
观茶,观天下
《茶博览》2025年2月刊:早春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