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文化+德育+科技”育人新模式 这一联盟在嘉兴大学成立

潮新闻 见习记者 孔玉叶 共享联盟·嘉兴大学 周清2025-03-12 12:55全网传播量2879
013月12日,“嘉禾文化育人联盟”在嘉兴大学图书馆正式揭牌,标志着嘉兴开启“文化+德育+科技”育人新模式。首批成员50家,涵盖学校、文化场馆及政府企事业单位。
02嘉兴大学作为联盟理事长单位,将依托学术优势制定联盟规划,开发嘉禾文化课程体系,并探索AI与文化育人融合路径,搭建资源共享平台。
03嘉兴市秀州中学作为联盟理事单位,期待联盟整合零散资源,形成“教学共同体”,构建系统化育人体系,推动文化传承与德育融合。
04南湖革命纪念馆作为副理事单位,计划利用AI、数字技术扩大红色文化影响力,为联盟注入红色动能。
05地方文化德育AI智能体“禾灵儿”亮相,由嘉兴大学自主研发,未来将成为学习伴侣、教学助手等,为嘉禾文化传承与创新贡献力量。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3月12日,嘉兴大学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内气氛热烈,“嘉禾文化育人联盟”正式揭牌。与此同时,地方文化德育AI智能体“禾灵儿”同步亮相,标志着嘉兴正式开启“文化+德育+科技”三位一体的育人新模式。

作为地方文化研究和育人的前沿阵地,嘉兴大学联合嘉兴市教育局、文旅局、南湖革命纪念馆、马家浜博物馆等单位,组建跨领域、跨层级的“嘉禾文化育人联盟”。首批成员共50家,涵盖全市32所学校、10家文化场馆和8家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等。通过聚合“校、政、馆、媒”资源,嘉兴文化育人正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创新”的新阶段。

“嘉兴大学作为联盟理事长单位,我们将做好引领者、创新者和推动者。”嘉兴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张琦表示,嘉兴大学将依托高校学术优势,牵头制定联盟规划,统筹开发嘉禾文化课程体系,形成规范化育人模式。同时,学校还将探索人工智能与文化育人融合的创新路径,搭建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此外,学校还将建立跨学段、跨领域协作机制,联动教育局、文旅局、中小学及南湖革命纪念馆等成员单位,共建实践基地、共研文化课题,打造“文化传承创新共同体”。

嘉兴市秀州中学有着125年的悠久历史,陈省身、程开甲、李政道等14名院士曾在此就读。“近年来,我们也在不断挖掘学校的名人文化资源,通过资源整合,将学校打造成为嘉禾文化育人场。”嘉兴市秀州中学是联盟理事单位,校长陈国平坦言,学校在文化育人实践中面临资源分散、对接困难的挑战,“联盟的成立将打破校际、领域间的壁垒,整合零散资源,有望形成‘教学共同体’。我也期待联盟协同开发课程、共享实践基地,构建从幼儿园到大学的系统化育人体系,推动文化传承与德育深度融合。”

“我们将以联盟为平台,强化与高校合作,推动革命文物资源与思政课程深度结合,打造红色文化育人品牌。”南湖革命纪念馆是联盟的副理事单位,宣教部副主任钱思雯透露,纪念馆将利用人工智能、数字技术开发线上展馆、虚拟讲解等新型传播形式,扩大红色文化辐射力,为联盟注入红色动能。

当身着蓝色碎花旗袍、留着黑色短发、夹着金色稻穗发夹的“禾灵儿”出现在大屏幕上时,现场观众发出阵阵惊叹。“目前,‘禾灵儿’仍在开发阶段,我们正在向她‘喂’入源源不断的语料。未来,她将扮演学习伴侣、教学助手、讲解员等多重角色。”智能体研发项目负责人表示,这一由嘉兴大学自主研发的智能体,未来必将为嘉禾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贡献更多力量。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