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红船观察丨40余年正增长!嘉兴就是这么高“人气”

    潮新闻 记者 沈烨婷2025-03-12 02:19全网传播量2.9万
    00:00
    00:00
    01截至2024年末,嘉兴市常住人口达560.8万人,连续40余年正增长,且人口增长主要源于人口净流入,2021年人口增量力压苏州、佛山,居全国第一。
    02嘉兴常住人口年平均增长率1.84%,明显高于全国0.53%的平均水平,其人口引力源自城市带来的人居幸福感,包括教育资源共享、医保水平提升、高质量就业等。
    03随着人口增长,嘉兴经济也稳中向好,2024年GDP达7569.53亿元,增长5.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1%,产业基础雄厚,成为嘉兴最大的“人口容器”。
    04嘉兴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全市人才资源总量突破135万人,每万名就业人员中R&D人员数达249.66人年,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
    05嘉兴高度重视青年人才,五年新增青年大学生超50万人,打造青年创业创新支持平台、出台扶持政策等,吸引青年人才落地生根,已有1200多位青年人才完成从背包客到企业家的转型。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在这个“人口红利”被反复提及的时代,人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而是生产力、创造力、消费力的象征。

    近日,嘉兴市统计局发布2024年嘉兴市人口主要数据公报。截至2024年末,嘉兴市常住人口达560.8万人,与2023年末常住人口558.4万人相比,增加2.4万人,已连续40余年实现人口正增长。

    图片来源于嘉兴市统计局

    在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三年为负、城市人口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嘉兴到底靠什么维持高“人气”?

    (一)

    人气上升的“动力”来自哪里

    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

    2024年嘉兴常住人口中,自然减少人口0.1万人。在此背景下,嘉兴人口总量的增加,完全源于人口净流入带来的机械增长。

    翻阅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至2020年,嘉兴常住人口增量达89.92万人,增幅19.98%,连续十年保持正增长。同时,嘉兴常住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84%,全国仅为0.53%,嘉兴明显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甚至,2021年嘉兴人口的增长量力压苏州、佛山,勇夺全国第一,成为全国唯一一个人口增量超10万人的普通地级市。

    不难发现,嘉兴的人口增长不仅绝大部分来源于人口净流入,同时多年来频率非常稳定,人口流入一直处于高位运行之中。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但事实上,和直辖市、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相比,作为地级市的嘉兴,在“人口争夺战”中处于并不有利的位置,更遑论嘉兴处于四个“万亿城市”的包围圈里。

    长三角城市群的“引人”竞争,也格外激烈——3月10日,安徽省统计局发布2024年安徽省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其中提到合肥市常住人口为1000.2万人,这也意味着合肥正式成为了长三角第四个、全国第18个千万人口城市。

    与此同时,浙江温州、宁波,江苏南京的常住人口均已超过950万人,正展开朝向长三角下一座“千万人口大市”的冲刺赛。

    那么,嘉兴稳稳的“人口引力”从何而来?

    在于这座城市带来的人居幸福感,它是你来了,就舍不得离开,离开,也会想着再回来的地方。

    它把“共同富裕”的大理想,放在与每个人切身利益相关的“小幸福”上:通过“教共体”改革促教育资源互通共享,不断缩小城镇与城乡居民医保水平差距,推动更多劳动者实现高质量就业。逐步建成“20分钟公共服务圈”,把普惠型育儿、托幼、养老、助残等服务内容送到百姓家门口……

    城市不大不小,幸福恰恰好。它是精致的,又是厚重的,它是充满张力的,又是承载使命的城市,在这里,你可以从人们脸上的表情,读出幸福的模样。

    (二)

    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人口与经济的关系,其实很简单。哪里有钱赚,哪里就业机会多,人口就会流向哪儿。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随着常住人口增量不断曲线上升,嘉兴也交出了一张稳中向好的经济“成绩单”。2024年全市GDP达7569.5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较上年增长5.6%。2024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2920.15亿元,比上年增长7.1%;两年平均增长7.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全市33个工业行业大类中,24个行业增加值较上年正增长,增长面超七成。

    雄厚的产业基础,成为了嘉兴最大的“人口容器”;均衡发展的各县(市、区),也为嘉兴的“吸引力”不断加码。

    在去年的全省强县版图上,嘉兴4个县(市、区)上榜——海宁市、桐乡市继续领跑全市;继2023年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后,南湖区和平湖市再次拿到“千亿俱乐部”席卡,前者更是以2024年GDP总量1101亿元让排名跃升1个位次。

    眼下,嘉兴还在加快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向着“万亿城市”的目标冲刺,这也意味着,嘉兴还需要加速集聚人才、资本、项目等诸多创新要素,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所以,人口增长,既要看数量,也要看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最新数据显示,嘉兴全市人才资源总量突破135万人,每万名就业人员中R&D人员数达249.66人年、列全省第3;集聚博士后165人、省级以上博士后科研项目资助数创历年新高,连续5年新增就业青年大学生超10万人。

    技能人才队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在当前全球产业变革和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嘉兴将创新打造技能培育、技能创富、技能生态“三大体系”,力争到2025年底,全市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比重超过35%;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重超过36%,为劳动者铺设技能致富之路,为产业升级注入澎湃动能。

    对于人口的流动,学界还有一个共识:城市人口流动的本质,是因为城市间存在相对竞争的“优势差”和吸引力的“强度差”。但也有更多力量也在积极影响人口的流动,比如招贤纳士,就是一场城市的主动出击。

    春节节后的第一天,嘉兴就分5条线组织130家重点企业组成“招工团”,携带1万个以上优质岗位,分赴湖南、河南、贵州等地开展跨省驻点招工。

    给外来的人才备好舞台,也给想回家的孩子搭好台阶。年前,桐乡面向返乡毕业生推出2100余个优质岗位,涵盖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打造“人才归巢”直通车。直播间里,人力资源总监们化身带货主播,把技术岗位和职业前景“上链接”;线下展位前,求职者与招聘负责人展开“头脑风暴”。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三)

    城市的含“青”量有多高

    人口问题是全球性最主要的社会问题之一,也是当代许多社会问题的核心。在此背景下,一个城市如何进一步吸引、留住、发展人口中坚力量——青年人,对其应对社会老龄化、经济转型升级等问题至关重要。

    嘉兴的“引力场”,在于超高的含“青”量:据统计,2019年——2023年,嘉兴5年新增青年大学生超50万人。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对于青年人才的渴求和珍视,嘉兴早有动作,它在全国较早提出“人才生态系统”概念,持之以恒地推动人才链、政策链、产业链深度融合。2018年嘉兴在全省范围内首创人才日,此后便将每年5月18日作为全市人才日;每年的“星耀南湖·长三角精英峰会”为海内外高端人才、青年人才走进长三角、扎根长三角搭建“窗口”和“舞台”;陆续打造了“智立方”、人才大厦、“红船服务”总联盟等一系列高端平台,汇聚起吸引人才的强大磁场……

    青年之于嘉兴,是高质量发展的参与者、建设者,甚至引领者;嘉兴之于青年,也是机会来源地,是情感归属地。打造青年向往的“未来之城”,嘉兴一直是认真的。

    青年的生活状态可谓城市青春活力的“晴雨表”。在嘉兴,你能找到创新创业的奋斗力量:这里以智造创新强市建设为统领,统筹优化传统产业、壮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搭建了青年创业创新支持平台、青年人才社区、青创基地等多类平台,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让青年创新创造活力与城市创新创造活力相互激荡。

    在嘉兴,你也能找到享受生活的治愈力量:去梦里的江南古镇溯古寻今老城根,去热闹的街巷尝眼花缭乱的江南小吃,去乌镇看戏剧节,去盐官赏钱江潮,去南湖天地享受烟火气,再去青年夜校里提升自我……一路上,总有志同道合的青年相伴。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在天南海北创业的年轻人,选择来到嘉兴落地生根。在碧波荡漾的科创湖区中研发,在人才服务综合体里享受全生命周期的创新创业服务,凭借“嘉兴人才码”可实现百家运动场馆人才免费享……青创理想城,此言不虚。近几年已有1200多位青年人才在嘉兴完成了从背包客到企业家的华丽转型。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哪里有人才,哪里就会崛起,人才的纷至沓来会造就一城繁华。

    而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城市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最终要体现在人民的活力和幸福指数上。有高含“青”量,也有高“含金量”的城市,更有高度幸福感的城市,才是值得人们为之奔赴、为之共同奋斗的城市。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专题
    红船观察
    相关新闻
    出发!中国海宁至欧洲的首票TIR国际公路运输货物启运
    从低谷期到租车量翻倍增长,嘉兴公共自行车做对了什么?
    5分钟补能150公里!嘉兴中央公园液冷超充桩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