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平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
浙江吹响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的号角后,杭州临平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区。
3月11日,临平召开持续深化“八项工程”、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区动员部署会暨全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推动各项工作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这次,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良好人文环境的临平,扬起了哪些“帆”?
临平古海塘博物馆
文化传承之帆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的前提。
走进临平古海塘博物馆,巨大的柴塘遗址映入眼帘。木桩深入海塘,波浪场景、潮水声音、感应式水纹灯等,生动还原古时滔天巨浪冲击海塘的壮观场面。
临平古海塘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观众手持小型实体古海塘模型,即可观看古海塘筑造技术和迁移保护的动画展示,还能通过裸眼3D等技术,进一步了解古海塘的建设往事。
近年来,临平实施以“古今运河·时尚临平”为核心的新时代文化临平工程,积极推进文化数字化和传播智慧化。博物馆作为历史的见证者、文化的传承者,成为科技赋能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
今年5月,浙江省首座考古博物馆——玉架山考古博物馆将对外开放。这意味着,一座以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为核心,玉架山考古遗址博物馆和古海塘博物馆为骨架,各级乡村博物馆、民办博物馆为血管的博物馆之城将正式成型。
博物馆之城的另一面,是全国微短剧名城。
临平抢抓大视听产业发展机遇,全力打造微短剧产业高地。“临影厂”影视拍摄基地被纳入省级大视听产业重点项目,临平出品的《赵小姐的日记》《南风知君意》《水韵风情梦塘栖》等作品成功入选国家广电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推荐目录。
在此基础上,临平还通过“一基地、一政策、一基金、一大会、一计划、三中心”的“513”发展模式,持续推动微短剧产业繁荣发展。
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临平的雄心壮志远不止于此。
此次大会,临平出台《关于持续深化“八项工程”、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区的实施方案》。该方案明确,到2027年,临平高水平文化强区建设要取得重大突破,软硬实力齐驱、形神兼备的文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通过完善文化遗产保护大格局,深入实施文物平安工程,以及加快文艺精品攀峰,实施文艺精品创优工程等,临平要建设溯源铸魂传播标杆地、文化双创攀峰示范地、人文经济发展新高地、社会文明风尚样板地和国际文化交流集聚地。
市民游客体验民俗活动
文化创新之帆
会上,临平多家单位和企业代表作交流发言,其中“以创新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成为高频话题。
近年来,文旅东风正劲,吹遍大江南北,为各地发展带来无限机遇。临平喝到了“头口水”,成功创建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大运河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获评浙江文旅融合十佳区。
如何进一步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实现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
临平提出,全力打造长三角旅游目的地,以“千项万亿”、“双百”计划为牵引,加快推进杭州平行世界文旅综合体、杭州方兴渡微度假文旅综合体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文旅爆款产品打造,迭代“大景区+新业态”培育矩阵。
先看平行世界。
该项目投资60亿元,由度假乐园和度假酒店两大部分组成。其中,度假乐园分为“繁华宋京”“未来世界”“奇幻雨林”三大主题区域,为游客提供室内剧场大型梦幻演出、山水实景夜秀演出等沉浸式体验。
项目方杭州富悦平行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平行世界建成后,预计年营收达12亿元,将有效带动周边地区的文化、旅游、商业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再看方兴渡。
该项目作为国内首个集宋韵文化、江南文化、运河文化于一体的全场景沉浸式微度假综合体,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设计建设,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创意背景,重现南宋杭州临平方兴渡古渡口盛景。
未来,方兴渡还将打造微短剧影视拍摄集成基地,将短剧拍摄与旅游产品嫁接,让游客带角色沉浸式体验游玩,专业团队拍摄制作微短剧成片。
值得注意的是,两个重大项目都计划于2026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这是巧合,更是规律的必然。
当前,人民群众对文旅的需要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观光旅游,而是更加关注公共文旅产品的供给水平和服务质量。
临平加快推出集美学特点、文化内涵、现代设计、情感价值于一体的创新文旅产品,进一步拓展文旅消费场景,延伸文旅价值链和产业链。平行世界、方兴渡等重大项目,都是其中代表。
临平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正在着力构建“双螺旋”式文旅融合生态圈,健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动文学、动漫、游戏、演艺、影视等优质作品创意融合、相互转化。
杭州方兴渡微度假文旅综合体项目效果图
文化惠民之帆
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区,文化为民、文化惠民是最终落脚点。
自2021年创建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区以来,临平坚持从供给侧发力,在增量提质上下功夫,不断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诗与远方”在家门口触手可及。
城市书房、文化礼堂、临品书坊等文化场馆,作为人民群众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平台,在临平的社区和乡村遍地开花,成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加油站”。
走进南苑街道文化礼堂,一场民俗表演正精彩上演,吸引了众多居民驻足观赏。“现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这么精彩的表演,真是太好了!”居民王阿姨说。
在公共文化设施领跑全省的同时,临平也注重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
一方面,不断创新文化服务方式,推出了一系列接地气、惠民生的文化活动。临平图书馆定期举办读书会、讲座等活动,为居民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各镇街的文化走亲活动,让不同地域的文化在交流中碰撞出火花。
另一方面,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乡村振兴等战略目标,临平区在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配送体系中,注重将服务直接送达村社。比如,为农村文化礼堂定制了50余项服务清单,有效缓解农村地区文化资源相对匮乏的问题。
此外,临平区还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助其“飞入寻常百姓家”。
坐落于京杭大运河南端的塘栖古镇,拥有1300多年的悠久历史,如今在文化赋能的推动下正焕发新生。塘栖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仅2024年,该镇就新增了塘栖镇文化站等4处省级文化地标。
漫步在塘栖古镇,一场场传统戏曲表演、手工艺展示等活动让人目不暇接,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还能感受到浓郁的文化底蕴。临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如清水丝绵制作技艺等,也在活动中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展示。
眼下,浙江倾力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让居民步行15分钟左右,即可到达至少1个必备公共文化场馆和2个以上公益性公共文化空间,享受高品质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接下来,临平将加快构建均等化标准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全域实现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全覆盖;同时,深化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改革,推进人文乡村建设,完善文化特派员制度,提升惠民服务品质。
以文化为经纬,临平努力织就一座城的精气神。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