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新年伊始,佛山吹响“再造一个新佛山”冲锋号。作为制造业大市、全国27个万亿城市之一,佛山如何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勇挑大梁?
即日起,潮新闻客户端联合中共佛山市委宣传部推出“再造新佛山”系列专题报道,敬请垂注。
早春时节,佛山三龙湾科技城潮声阵阵。占地433亩的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内,橘色的机械臂有节奏地上下舞动。不远处,亚洲最大的洗碗机生产基地内,平均18秒钟下线一台洗碗机......
作为制造业大市,佛山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期。瞄准推动产业形态推陈出新的目标,佛山提出“三箭齐发”的清晰路径,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布局。
从空中俯瞰文华公园。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符诗贺 摄
传统产业
从“制造”向“智造”跃迁
一块块陶瓷薄板经过自动压胚、喷墨印花、高温烧制,由AGV机器人分类打包,工作人员通过数字操作系统,井然有序地掌控着整个生产流程。这就是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蒙娜丽莎”)氨氢零碳燃烧技术示范车间的工作场景。
蒙娜丽莎氨氢零碳燃烧技术示范车间。受访者供图
去年9月,全球首条陶瓷工业氨氢零碳燃烧技术示范量产线在蒙娜丽莎总部正式投产。“该示范线窑炉采用100%纯氨作为燃料,成功将二氧化碳排放量降至零,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零碳工业窑炉’。”蒙娜丽莎董事张旗康在接受潮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
绿色制造的背后,离不开技术的支撑。张旗康介绍,目前,蒙娜丽莎数智化示范工厂引进全球先进生产设备,智能储坯系统、降尘降噪系统等数控装备占有率超过90%,自动化水平达到90%以上,真正实现从生产到装配的一站式自动化工作。
近年来,在龙头企业带头下,佛山一大批企业投身数智化转型浪潮。在家具行业,佛山维尚家具在数智化项目建设上加大投入力度,订单周期从30天缩短为5天,生产效率提升300%以上;在家电行业,本土新兴小家电企业德尔玛,将数字化技术贯穿于全产业链环节,在竞争激烈的小家电红海市场中崛起。
截至目前,佛山实施数字化转型的规上工业企业超7400家、占比超72%。与此同时,累计打造2家国家“数字领航”企业、3家“灯塔工厂”、9家国家5G工厂,5家国家智能工厂、73家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198家数字化智能化示范车间。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佛山产业转型也迎来了颠覆式变革的新机遇。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佛山市委书记唐屹峰表示,要着眼提升数字化转型的覆盖水平和技术层次,深入推进“人工智能+制造业”融合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
目前,在佛山,探物智能研发的“探布无忧-布面缺陷智能检测系统”已在400多家佛山纺织工厂使用,有效降低了纺织工厂的废布次品率。伊之密基于紫东太初大模型,打造出国内首个AI注塑工艺辅助助手,解决了行业长期的工艺调参瓶颈......这样的场景越来越常见。
佛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潮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佛山产业根基在于传统,发展壮大的基本盘也在传统。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佛山正逐步提升制造企业全要素生产能力。”
新兴产业
从“零散式”向“集群式”发展
全市共派出212支招商小分队,签约项目73个,签约投资总额达487亿元......这是今年新春大招商,佛山交出的亮眼成绩单。
仔细梳理不难发现,新型电力系统装备、机器人、医药健康、新型显示、半导体芯片等新兴产业,无疑成为佛山招商的重中之重。
“显然,这些产业选择并不是随机决定。”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告诉潮新闻记者,佛山所瞄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方面是具备相关领域的科研基础,譬如新型显示、半导体芯片;另一方面是佛山原有的产业优势,像机器人、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以佛北战新产业园核心起步区为例,作为佛山千亿医药健康产业集群的主阵地,佛山云东海医药健康产业园、大同湖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发挥了“筑巢引凤”的作用,产业集聚效应持续增强。
目前,佛北战新产业园已吸引广东医谷、朗华供应链等百亿项目及一批龙头项目、医药健康类企业落户,涵盖个人护理品、器械设备、医用材料等细分的领域。
机器人产业也同样如此。在佛山顺德北滘镇,海创大族机器人制造城是佛山北滘机器人谷制造产业园的核心组织部分,也是典型的“上下楼即上下游”生态型园区,吸引大族机器人、隆深机器人等170多家企业入驻,其中40%是机器人及其上下游产业链企业。
海创大族机器人制造城。潮新闻记者 郑信鸿 摄
而在中国首个“千亿镇”佛山南海狮山镇,作为机器人专题园区的南海智能机器人科创园,拥有广东机器人“七剑客”之一的华数机器人等8家企业。“目前,公司已自主研发生产大量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达80%以上。”佛山华数机器人副总经理李琦告诉潮新闻记者。
佛山华数机器人企业机器人测试车间。潮新闻记者 郑信鸿 摄
值得一提的是,为解决机器人科技成果转化的一大瓶颈,佛山市科创平台——佛山智能装备研究院在南海智能机器人科创园,打造了“智能机器人产品与应用中试平台”,专门针对机器人产品、核心零部件及应用工艺进行质量检测、研发试验、中试测验等。
而随着今年智能机器人、具身机器人等走到了“聚光灯”下,佛山也提出了加快抢占“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发展新赛道。
佛山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协会秘书长高辉在接受潮新闻记者时指出,佛山传统制造业规模巨大,为培育机器人产业提供最佳土壤。“佛山应挖掘工业机器人更多种类、应用场景。同时,要进一步探索如何依托工业机器人强大基础,研发生产出更多智能机器人。”
可以说,从新型显示到半导体芯片,从生物医药到工业机器人,一批批新兴产业项目正走进佛山。向增量要动能,佛山也以最快速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促进新兴产业组链成群、聚能起势。
未来产业
从“0”到“1”,向变量要未来
如果说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做优存量,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就是做大增量,而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则是做大变量。
2025年佛山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要科学布局绿色氢能、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向变量要未来,佛山统筹前瞻布局和科学规划,挑选一批产业“种子”,来切入未来产业赛道。
年初,国产大模型DeepSeek爆火出圈,掀起一股全球性AI旋风。早在去年9月,佛山就发布了《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佛山制造行动方案》,为人工智能发展设定一个“三年计划”。在此之前的7月,佛山市人工智能应用赋能中心平台发布,这是广东省首个地市级人工智能应用赋能中心平台。
探物智能总经理周国华对潮新闻记者表示,从制造业企业的需求来看,佛山的传统支柱产业如陶瓷、布匹纺织、铝合金等,对质量检测的要求非常高且需求非常大,“接下来,企业将AI质量检测技术扩展到其他行业,持续规划从多场景到全场景的覆盖。”
佛山市人工智能应用赋能中心主任方桃接受潮新闻记者采访指出,佛山作为中国乃至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其制造业产业升级和转型的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佛山市人工智能应用赋能中心调度大屏。潮新闻记者 郑信鸿 摄
数据显示,目前佛山拥有10万家工业企业,其中包括1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这些企业为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提供了广阔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
而在其他领域,“硬科技”同样有了场景支持。作为最早布局氢能产业的城市之一,佛山自2009年引进第一家氢能企业,目前已集聚氢能企业机构超170家,实现“制、储、运、加、用”全链条布局,成为“中国氢能产业之都”。
在华南城市研究会创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看来,佛山氢能产业起步早,产业集聚度也较高,要把握先发优势,拓展在本地示范性应用的空间。“进一步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推动在广湛氢能高速等项目的示范,拓展更多的应用场景。”胡刚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