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评丨大厂开启反内卷,何时“非必要不加班”能不再是新闻

潮新闻 评论员 王彬2025-03-10 11:46全网传播量44.9万
00:00
00:00
01近日,大疆、美的集团、海尔等大厂开启“反内卷”行动,强制员工准时下班,引发社会关注。这些行动表明职场风向可能正在改变。
02我国《劳动法》规定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每周不超过44小时,早前人社部、最高法已明确“996”违法。大厂的“反内卷”行动,本质上是重回法治轨道。
03尽管大厂开始反内卷,但仍有疑虑存在,如员工是否会在家或线下加班,工作量是否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反内卷需避免沦为新的形式主义。
04多家企业开启反内卷可能是新的开始,但实效需时间检验。只有当“非必要不加班”成为常态,大家习以为常“8小时工作制”,才是正常景象。
05健康的职场生态应是在法律框架下,企业保障员工权益,员工工作积极主动,注重实效而非形式,这是“反内卷”应追求的现实境界。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在“996”曾成为常态的互联网和制造行业,越来越多企业加入到“反内卷”行动中来。

近日,大疆开启“不准加班”运动,强制员工晚上9点必须下班,深圳总部一到晚上9点,主管和HR分三轮赶人下班;美的集团也传出消息,近期开始提倡各部门严格控制加班,规定18:20不允许有人还在公司加班,同时也禁止了员工就餐后再返回工位继续加班的现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而在今年2月,国内另一制造业巨头海尔也被曝出公司要求强制双休,工作日加班不得超过3小时/天。

几家大厂因为“不准员工加班”,上了热搜,成了新闻。断电赶人,强制双休,为了不让员工加班,大厂们这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之前还是“996重灾区”,现在摇身一变,成了“反内卷”斗士,让人感慨:职场风向这次可能真的要变了!

无论大厂们这样做的具体动机是什么,“反内卷”都是值得肯定的。因为畸形病态的“加班文化”,是现实中的一剂慢性毒药,侵蚀员工的健康肌理,也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系统的良性运转。对“无效加班”“形式主义加班”“过度加班”说不,把所谓的“下班羞耻感”狠狠扔进垃圾桶里,让“非必要不加班”成为常态,这也是全社会的共同心声。

不过,在为这些大厂的“反内卷”叫好之前,我们得先回顾一些法律常识。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早在几年前,人社部、最高法就曾明确“996”严重违法。

基于这些法律规定和官方定调,再来审视大厂们现在的“反内卷”,本质上只是重回法治的轨道而已。有了“996”的前车之鉴,现在面对大厂们的“反内卷”,尤其是“一刀切”式的“强制员工不加班”,也很难不让人心存疑虑。比如,办公室里是没人加班了,那员工家里呢?线下呢?员工手里的活,到底能不能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内完成?如果变的只是“员工不能在办公室加班”,那么,反内卷,反“形式主义加班”,就有沦为新的形式主义之嫌。

如今,多家企业开启反内卷,可能是个新的开始,但最终实效几何,能不能经得起检验,还需要时间给出答案。何时“非必要不加班”能不再是新闻,大家不再抱怨“为什么总有加不完的班”,并对“8小时工作制”习以为常,那才是正常景象。在法律的框架下,在“以人为本”的价值坚守中,企业努力保障好每一位员工的正当权益,员工的工作状态更积极主动,工作更重“实效”而非“形式”,这是真正健康的职场生态,才是“反内卷”当追求的现实境界。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潮评丨卫健委主任花7分钟谈“腰围”,体重管理绝非“小题大做”
潮评丨大字版的药品说明书,藏着暖暖的心意
潮评丨烟盒纸上的建议,何以写进地方食品安全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