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国宴级“甜蜜诱惑”,藏着半部临海美食史

    潮新闻 共享联盟·临海 张宇2025-03-10 07:10全网传播量1万
    00:00
    00:00
    01临海美食蛋清羊尾背后有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其名字曾令人误解,实则与羊无关,而是豆沙裹蛋清炸制而成。
    02蛋清羊尾曾是清乾隆年间千叟宴上的惊艳之作,如今在临海紫阳街成为游客惊叹的国宴美食。
    03姚建军作为蛋清羊尾代表性传承人,其手工技艺精湛,蛋清打发需“立筷不倒”,制作过程充满匠心。
    04蛋清羊尾等临海传统美食在工业文明时代面临挑战,但仍有人执着坚守,这些美食不仅是味蕾享受,更是情感记忆。
    05临海美食种类繁多,梅花糕、海苔饼等琳琅满目,共同构成了临海独特的美食文化。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第一次出差来临海,差点就闹出笑话,话说在紫阳街上寻美食,初看“蛋清羊尾”四个字,第一反应就是要尝尝这羊的尾巴裹着蛋清是什么滋味?由于是节假日,售卖蛋清羊尾的店铺前排起了长队,于是,我耐心地打开手机搜索这道美食,才发现蛋清羊尾和羊没有丝毫关系。

    图片

    几年后,再次来到临海,有幸看到临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蛋清羊尾代表性传承人姚建军在亲自制作蛋清羊尾。店铺中,油锅已腾起一缕青烟。金黄的蛋清羊尾在热油中翻滚,蓬松如云,翘起的小尖似羊尾轻摇。是啊,三年前初遇这道美食,我曾困惑于它的名字——羊尾何在?直到咬破酥壳,滚烫的豆沙涌出,烫得让我顿时眼眶湿润,才明白:这甜,是临海人文化与技艺的传承,也是临海人热情的待客之道。

    图片

    蛋清羊尾的履历,藏着半部临海食事史。清乾隆年间的千叟宴上,临海长寿老人王世芳携此物惊艳御厨。北方的雪衣豆沙与之相似,却在南渡的岁月里褪去华裳,化作临海人年节供桌上的朴素甜点。人民大会堂的档案里,仍存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老师傅制作全程的胶片。如今,它在临海著名的紫阳街的明厨窗前,任由游客举着手机惊叹:“原来国宴美食,竟是这般模样。”

    仔细地看着制作蛋清羊尾,数个鸡蛋的蛋清需在铜盆中打发,竹筷飞速旋转,直至提起时拉出弯钩,筷插其中纹丝不动——谓之“立筷不倒”的奥义。姚师傅的腕力是祖传的功夫,三十年练就的节奏,让蛋清膨如冬雪。豆沙丸子裹上这层“云絮”,入油锅的刹那,热浪激出细密孔洞,三分嫩黄时起锅,多一秒则老,少一秒则塌。“机器打不出活气。”姚师傅擦了把汗,将刚出锅的蛋清羊尾撒上白糖。糖粒落下的簌簌声,像极了括苍山初雪融化的声响。

    图片

    最地道的蛋清羊尾,注定是一瞬息的惊艳。出锅一分钟便开始塌缩,如同所有传统技艺,在工业文明时代有败退的迹象。但总有人执着地坚守着铁锅。南昌的白糖糕、苏州的梅花糕、绍兴的茴香豆,与临海的蛋清羊尾一样,都是时光的琥珀。机器复制的味道,永远蓬松规整,但却失去了那口烫舌的一瞬与等待冷却的心焦。

    暮色中的紫阳街,游客捧着蛋清羊尾匆匆而过,咀嚼在口中的滋味却永久不曾消退。当然,临海的美食,不仅局限于蛋清羊尾,梅花糕、海苔饼、乌饭麻糍等美食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这也是临海人的口福和情感记忆。这些临海美食,或甜或咸,或软糯或酥脆,共同构成了临海独特的美食版图。

    再品蛋清羊尾,道不尽,味更香,情更浓!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