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履职备忘录丨全国人大代表葛明华:多措并举破解医疗服务保障难题

    潮新闻 记者 孙婧宜2025-03-09 03:08全网传播量13.3万
    00:00
    00:00
    01全国两会期间,医疗健康成为热门话题。全国人大代表葛明华关注医疗服务保障。
    02AED部署在社区的重要性凸显,浙江省每年有2.5万例院外心脏骤停病例,出院生存率仅2%左右。葛明华建议社区广泛布置AED,加强应急救护知识普及。
    03老年痴呆病防治问题严峻,我国现存患病人数近1700万。葛明华呼吁强化宣传力度,提升基层筛查能力和公众认知水平,建立远程医疗协作机制和智能平台。
    04为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葛明华提出建立“社区-医学中心-家庭/康养中心”合作的疾病全程管理模式,引导多方共同参与。
    05葛明华希望通过这些建议,解决老百姓的“急难愁盼”,让更多人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每年全国两会,民生议题总是牵动着代表、委员们的心,而医疗健康作为民生保障的重中之重,更是两会上的热门话题。

    作为医疗领域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农工党浙江省委会主委、杭州医学院副院长、浙江省人民医院院长葛明华始终关注医疗服务保障问题。今年,他将目光聚焦在社区AED部署和老年痴呆病防治等方面。

    全国人大代表 葛明华 受访者供图

    AED,看似小巧的设备,却是“救命神器”。它能在危急时刻自动分析患者心律,识别是否为可除颤心律,并在需要时提供电击除颤,帮助心脏恢复正常跳动。

    医学研究表明,心脏骤停后的“黄金4分钟”至关重要,每延迟一分钟,患者的生存率就会下降7%至10%,超过十分钟,抢救成功率几乎为零。因此,能否及时使用AED,意味着生与死的分界线。

    浙江省域急救一体化平台“浙里急救”2024年数据显示,浙江省每年有2.5万例院外心脏骤停病例,其中有60%以上发生在家中,出院生存率只有2%左右。

    为此,葛明华深入部分省市调研AED布局情况。他发现,目前AED部署主要集中在交通枢纽、体育馆、学校、商场等公共场所,社区不到10%。这意味着,如果患者在家突发心脏骤停,很可能错失在黄金抢救时间内获得AED的有效救助。

    “我们要将AED部署网络推进到城市的最小单元——社区。”葛明华建议在社区物业广泛布置AED,建设社区急救驿站,对于山区、海岛等偏远地区,可以构建陆空协同急救网络,探索无人机投送AED。

    设备有了,如何确保设备在紧急情况下能被迅速找到且正确使用,是下一个关键问题。

    “只有人人都掌握急救技能,才能在关键时刻为生命争取更多机会。”在葛明华看来,应急救护知识的普及和培训急需加强,特别是小区物业、保安等关键人员。“要多渠道、多形式地推进心肺复苏术、AED使用和急救知识进社区、进家庭。”

    除了AED部署和急救技能培训,葛明华还特别关注老年痴呆病的防治问题。《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4》显示,我国现存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痴呆患病人数近1700万,占全球总数近30%。

    数字背后是无数家庭面临的沉重负担。“老年期痴呆现在没有有效的对症治疗方式,只能所以特别需要通过开展定期筛查早期认知障碍有效预防。然而,基层早期筛查能力薄弱、基层治疗和护理条件欠缺、公众对疾病认知不足,使得预防工作举步维艰。”

    葛明华呼吁,将防治关口前移,强化宣传力度,提升基层筛查能力和公众认知水平。

    具体而言,可以在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设置记忆门诊或认知门诊,常态化开展早期筛查干预。同时,强化基层医护人员培训,推广智能筛查工具和便携式筛查设备、低成本血液筛查替代部分影像检查。

    针对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问题,葛明华认为,应建立远程医疗协作机制和老年期痴呆早筛与防治智能平台,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此外,可以引导医疗机构、医药集团、社会企业、慈善基金会共同参与,建立“社区-医学中心-家庭/康养中心”合作的疾病全程管理模式。

    “健康是每个人最宝贵的财富,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葛明华希望通过这些建议,能实实在在解决老百姓的“急难愁盼”,让更多人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专题
    聚焦2025全国两会
    相关新闻
    全国人大代表何小鹏:一个全新的AI时代正在到来
    00:29
    全国人大代表蓝景芬:扎实推进山区和民族地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
    全国人大代表李校堃:打造科研成果转化的“雨林生态”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