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举行高质量发展大会。和其他地区类似,大会表彰了一批优秀企业,但特别的是,上台领奖的有不少是农业企业。
山行科技是其中一员,被评为瓶窑镇高质量发展示范企业。
高科技赋能,让农业也能“潮”起来。山行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在瓶窑镇打造了一座彭公数字农场。机器狗巡田,土壤传感器触发智能灌溉,AI系统实时诊断作物病虫害并指挥机器人精准施药……在农场里,各种科幻场景照进现实。
肉眼可见的“硬核”,促使彭公数字农场获评省级未来农场。而像类似的省级荣誉,瓶窑镇已有18家企业摘得,包括省级植保农机综合服务中心浙农飞防科技、省级农艺农机融合示范基地满山红果蔬专业合作社、省级低碳农场福山农场,等等。
一座小镇,何以拥有18位省级“农业大咖”?
或许从一个“谷”中可以找到答案。2022年,在余杭区政府的支持下,瓶窑镇以彭公数字农场为核心区,北至福山农场,南抵张堰农事服务中心,打造了总面积5.46万亩的“数智农谷”,旨在通过专项政策支持、发挥集聚效应等更好地发展数智农业。
“谷”,是地理意义的低地,也是产业发展的高地。
放眼杭州,已有“中国视谷”“中国数谷”“中国元谷”“中国飞谷”等。它们分别聚焦视觉智能、智能计算、元宇宙、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这座“数智农谷”为何聚焦数智农业?
这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之举。瓶窑镇相关负责人说,良渚古城遗址乃至整片良渚遗址群,在瓶窑镇占据着不小的“地盘”。面对发展和保护这一世界性难题,农业只能向“新”发展,通过提高机械化水平和数字化管理水平,实现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和高效化。“可喜的是,瓶窑镇农业资源和创新要素都比较齐全。”
瓶窑镇地处苕溪流域,是五千年前良渚文明和农耕文明的发源地,历经长期的农业生产活动和演化,自然条件利于农业发展。该镇粮油种植面积为4.75万亩,粮食总产量1.8万吨以上,位居余杭前列;张堰茭白占据杭州茭白市场70%以上的份额,大观山蜜桃更是杭州市民瓜果消费的“品牌首选”。
古老土地的另一面是创新热土。瓶窑镇不仅是余杭区排名第一的工业强镇,而且拥有北航中法航空学院和天目山实验室等高能级科创平台。前者为区域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后者聚焦先进航空技术和高性能航空材料等方向,已形成 “天目山一号” 等多款全球领先的无人机成果。
眼下,以“数智农谷”为试点,瓶窑镇正在谋划打造“育种育苗一大田作业一种养结合—全程机械一精质加工—秸秆利用一农牧互补”的绿色低态循环农业产业镇街模式。
一批企业正在大显身手。比如,满山红果蔬专业合作社凭借全程机械化育苗技术和温室智能化培育模式,让农田的年种植茬数从传统耕作模式下的5茬提升至7茬;满元农业科技把秸秆做成青贮饲料,助推全镇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97%;骆驼九宇不仅自己种茶,还依托所属浙茶集团的出口优势,助力抹茶热潮席卷全球……
接下来,“数智农谷”将通过建设大型农业园区、提高数字化利用率等举措,吸引更多青年人才回归乡村、扎根农业,“我们期待的不是简单的‘接班’,而是用数字技术重构农业生产关系,实现农业生产、乡村生态、农民生活的良性循环”。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