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神舟十九号乘组正在“太空出差”,我国载人航天又公布了新进展。近日,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2025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将扎实推进空间站应用与发展和载人月球探测两大任务。
放眼2025年,中国载人航天工作“档期”满满。据了解,2025年,工程规划了2次载人飞行任务和1次货运飞船补给任务。与此同时,瞄准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的目标,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各项研制建设工作按计划稳步推进。
今年中国载人航天工作有何看点?我们距离登月还有多远?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第二次出舱活动 图源:中国载人航天官方网站
“太空货梯”加大空间
今年空间站还将“上新”什么?
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航天向大家交出了一张硕果累累的成绩单。今年,中国空间站依然很忙,神舟二十号、神舟二十一号、天舟九号三艘飞船将“登台亮相”。其中,神舟二十号、神舟二十一号为载人飞行任务,天舟九号则会担任物资“快递员”的角色,执行为空间站提供补给的任务。
官方介绍,神舟二十号和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的航天员乘组已经选定,正在开展相关训练。三艘飞船的任务标识也已于今年1月发布。
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乡村航空航天科普“向天空出发”发起人曹林说,近地轨道是深空探索重要的第一港,如今已是全球共识,所以在近地轨道上的空间物资转运会越来越多。他认为,通过神舟飞船、天舟飞船、天宫空间站的协作,一个中国的太空港口已经完整的成形。天舟货运飞船作为目前全球载货能力最强的大船,为港口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补给。
今年两次载人飞行任务期间,主要任务是航天员出舱活动和货物气闸舱出舱任务,其中,货物气闸舱有效提升了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的效能。气闸舱是用于人员和货物进出外层太空的“中间地区”,航天员一般通过主气闸舱出舱活动,而在梦天实验舱的“肚子”里,有一个气闸舱专供货物进出,如同为空间站加了一部“货梯”。作为一部超大超宽的全自动的“货梯”,货物气闸舱可大幅提高舱内外货物交换效率,减少航天员出舱次数和工作量,通过载荷转移机构、货物气闸舱、内外舱门、机械臂协同配合,就可以完成相关的科学任务。
2022年10月31日15时37分,搭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 图源:新华社
值得关注的是,此前,神舟十九号乘组在“太空出差”期间,新搭档“小航”引发关注。作为我国首台空间站舱内智能飞行机器人,“小航”能拍照,会巡检,航天员能够使用“小航”和人机协同交互实验软件开展实验。曹林认为,今年神舟二十号和神舟二十一号或许还会“上新”,新技术会在航天当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值得期待。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中巴开启航天合作新篇章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开放合作让中国太空“朋友圈”持续扩容。
近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巴基斯坦太空与高层大气研究委员会签署合作协议。按计划,双方将利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完成选拔工作,巴基斯坦航天员将在中国接受全方位的系统训练。根据中国空间站的飞行任务规划安排,将在未来几年内择机安排巴基斯坦航天员与中国航天员一道进入中国空间站执行短期飞行任务。
中国与巴基斯坦签署选拔训练航天员合作协议 图源:中国载人航天官方网站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曹林认为,中国正在迈向航天强国,中国主张所有国家享有不受歧视地参与和平利用外空的权利,推动航天成果惠及全球,此次中巴双方的合作,正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践行。
此次合作开启了中巴两国在载人航天领域深化合作的新篇章。那么,神舟二十号和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上,会出现巴基斯坦航天员的身影吗?
“我认为今年可能不会。”曹林解释,从选拔,到培训,一名专业航天员的培养需要花费多年的时间。航天员培养如同特别的“研究生”锻造过程,当前合作尚处“招生阶段”,未来还会有“专业课”学习,以及“毕业大考”。因此,巴基斯坦航天员登上中国空间站,从选拔到执行任务至少需要2-5年的周期。
瞄准2030年中国人首次登月
普通人何时能来一场“月球旅游”?
在人类探索宇宙的壮丽篇章中,登陆月球无疑是许多人的向往。
根据官方公布的登月“进度表”,我国预计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的目标。目前,有“登月全家桶”之称的主要飞行产品取得了阶段性进展,文昌发射场登月任务相关测试发射设施设备正在有序开展研制建设,测控通信、着陆场等地面系统已完成总体方案,将陆续开展各项目建设。
上世纪,美国曾实施过“阿波罗”登月计划。 曹林强调,我国登月计划与其存在本质差异。“中国的目标是和平利用月球,将登月作为未来太空探索的起点。而上世纪60年代的“阿波罗”计划是美苏太空竞赛的产物,以今天的视角来看,就像是‘坐着澡盆划过太平洋’,是充满了技术冒险的一个计划,今天肯定不能这样,登月计划更要注重可持续性、常态化,以及安全性。”
中国航天员或将在未来不到五年的时间内登上月球,那普通人何时能够来一场“月球之旅”?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会永远待在摇篮里。”面对公众关切的"月球旅游"愿景,曹林引用人类航天之父、俄国科学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的话作为回答。由于现阶段仍面临技术成本与安全性的双重挑战,普通人登月或许还需要一定时间。但曹林对此依旧满怀信心,“未来,普通人也一定可以拥抱星辰大海,去月球旅游或许还会成为下一代人的新市场!”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