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具身智能入选“新一代信息工程科技新质生产力技术备选清单”,标志着人工智能正从“数字智能”向“物理智能”跃迁,成为全球科技发展的新趋势。
作为“数字经济第一城”,杭州凭借其深厚的数字技术基础和创新生态,再次站上具身智能发展的前沿。千寻智能是国内唯一具备AI大脑和机器人全栈生产力级技术能力的企业,因其在具身智能领域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化潜力,受到广泛关注。以千寻智能为代表的杭州创新力量,正推动具身智能从实验室走向千行百业,在践行推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部署要求,也为杭州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同发展注入新动力。
政策引领:为企业发展及技术更迭提供强大支撑
杭州政府高度重视具身智能产业发展,积极出台多项政策为千寻智能等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今年1月,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起草了《杭州市人工智能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明确提出聚焦关键技术研发、算力购买使用、模型研发创新、场景融合应用等方面,持续给予财政支持。此外,杭州市政府通过“3+N”产业基金集群等国有资本投资,撬动社会资本重点投向人工智能产业,推动重大项目实施及成果转化。这些利好政策为以千寻智能为代表的具身智能头部企业的技术研发、模型进化和商业化落地,提供了坚实财政保障。
千寻智能:技术破壁与人机共融的双重突破
作为杭州本土的具身智能企业,千寻智能成立仅1年,就率先推出了国内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多任务连续泛化具身模型机器人。这一突破性成果不仅标志着中国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重大进步,更为全球机器人市场注入新活力。
千寻智能的核心团队在具身大模型、机器人研发以及场景落地方面具备全球顶级技术实力。公司联合创始人高阳在伯克利跟随强化学习领域顶尖教授Pieter Abbeel开展研究,在强化学习领域提出了样本效率极高的EfficientZero算法,并在模仿学习中开发了高性能的EfficientImitate算法。此外,千寻智能还创新性地提出ViLa和CoPa模型,使机器人能够在复杂环境中实现任务级别的泛化。这些技术突破使得千寻智能的机器人能够在非结构化环境下完成如冲泡咖啡、搬运苹果等任务,展现出强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除了在技术上实现破壁,千寻智能还致力营造人机共融环境的未来愿景。公司创始人兼CEO韩峰涛表示,千寻智能致力于让通用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成为每个人生活中的亲密伙伴。通过构建高泛化、高通用的机器人大脑,千寻智能致力于打造能够适用于各类机器人的通用具身模型。这种模型将赋予机器人更强的泛化能力和适应性,使其能够在家庭、医疗、教育、物流等多种场景中独当一面。
未来图景:从杭州到全球的智能进化
在2024年之江实验室全球人工智能峰会上,千寻智能联合创始人高阳提出了具身智能的未来愿景,具身智能的核心在于构建能够理解环境、适应需求的智能机器人,帮助人们完成各种日常任务。高阳博士在MEET 2025智能未来大会上进一步阐述了这一愿景,预计未来十年内,世界上10%的人将拥有自己的AI服务机器人。
千寻智能希望通过技术突破,让机器人从单一的专用工具升级为真正智能的助手,走进家庭和工作场所,帮助人们完成繁重、重复的劳动。公开信息显示,千寻智能计划在2025年完成首个商用场景闭环并开始小规模出货,2026至2027年实现具身大模型在各类任务中的完成率超过80%,并拓展更多应用场景。
千寻智能凭借其极具前瞻性的愿景,成功吸引了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在2024年已披露的信息中,千寻智能已顺利完成三轮融资,其中,最新一轮融资由宁德时代副董事长李平掌舵的柏睿资本领投。据可靠消息,公司近期刚刚完成一轮超大规模的Pre-A轮融资,此轮融资所获资金将主要用于人才引进,以及在商业化场景下推动模型与产品的迭代进化,同时助力业务拓展。
在政策、技术、资本三重加持下,千寻智能或将有望成为全球首家在高附加值真实场景中实现批量交付的企业,为全国乃至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杭州样本”。
(图片提供:千寻智能)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