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发芽!茶,发芽!”3月5日,正值惊蛰节气,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翁家山村迎来了“唤醒春意,品茗龙韵”喊山祈福活动,祈愿春茶丰收。
翁家山村是杭州主城区海拔最高的行政村,地处龙井茶产区的“狮、龙、云、虎、梅”的狮、龙地带的中心。村民世代从事茶叶生产,“喊山祭茶”的习俗也就此继承了下来,表达了茶农们对自然的感恩之情和希冀茶叶丰收的美好愿望。
“目前我们从龙井43号这个品种来看,芽头大概在0.7到0.8公分左右,距离我们的采摘标准的2.5公分还有一段距离。”翁家山村植保员周天宇介绍,茶叶品质依靠天气情况,如果光照充足,有利于茶叶营养物质的吸收,春茶的鲜爽度、滋味和香气都会更好。“按目前的天气来看,预计3月18号前后可以开采。”
喊山现场
新闻+ 惊蛰为什么要喊山祭茶?
为什么惊蛰有喊山的传统呢?茶文化学者周重林在《宋茶:优雅与腔调》里说,惊蛰喊山在北宋就已经成型,欧阳修茶诗《尝新茶呈圣俞》里就有“夜闻击鼓满山谷,千人助叫声喊呀”。
《宋史·方偕传》里记载了仁宗年间建安县的情况:“县产茶,每岁先社日,调民数千,鼓噪山旁,以达阳气。”在鼓声雷动中,前人呼唤,沉睡的植物快快醒来。
古人春季祭社主要是为了祈求社神赐福、五谷丰登。在《广记》中记载:“村舍作中和酒,祭勾芒种,以祈年谷”。是古代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一种祈求。
春社日又叫中和节,是春季祭祀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的节日。春社日一般是在农历二月份里,具体日子要由立春日推算出来,从宋代开始一般是在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是“春社日”。
宋代庞元英《文昌杂录》里讲祭茶的时候鼓声之大,可以传到数十里外:“建州上春采茶时,茶园人无数,击鼓闻数十里。”
后来这个喊山仪式从春社日移到了惊蛰,周重林推测,这是气候变化,导致茶发芽时间不同,也有人对春茶的认知有关。《宋史·食货志》里,把春茶分为三种,社前茶,火前茶与雨前茶。社前是指春社前,火前就是寒食前,这个节日与清明很近,又进一步发展明前茶,雨前茶就是谷雨前。
王观国在《学林新编》里讲,茶中精品,要在春社以前制造;其次要在火前,就是寒食节以前制造;最下等的是雨前茶,就是在谷雨之前制造。
要想获得高等级茶,茶就必须在惊蛰到清明发芽并完成制作。周亮工在《闽小记》里记录武夷山的喊山习俗,时间已经到了惊蛰:“御茶园在武夷第四曲,喊山台、通仙井俱在园畔。前朝著令,每岁惊蛰日,有司为文祭祀。祭毕,鸣金击鼓,台上扬声同喊曰‘茶发芽’”。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