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村咖,缘何香飘乡村?

潮新闻 共享联盟·上虞 楼丽君 戚罗燕 毛锐 文 魏新宇 摄2025-03-05 03:31全网传播量1万
00:00
00:00
012024年12月,丁宅乡双桥村“管溪里·村咖”开业,日均销量超300杯,通过政企联动,推出共富计划,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02岭南乡东澄村“从前咖啡”以自然场景重构消费逻辑,日均售出200多杯咖啡,春节期间七天创下1500杯业绩,成为游客心中的诗意栖居地。
03梁湖街道西华瑶村“空阁咖啡”由返乡青年陈建锋投资打造,春节黄金周每天仅营业半天售出200余杯,为当地创造20余个就业岗位,计划二期投资5000万元打造多元业态。
04村咖项目如“管溪里·村咖”推出水上活动、简餐烧烤等多元业态,让每位顾客找到乐趣,预计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近6万元。
05咖啡馆从城市走进乡村,成为年轻人回归乡土、激活乡村经济的生动实践,承载着返乡青年的创业梦想,吸引着更多年轻人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当咖啡香漫过千年梯田,浸润溪畔湖岸,氤氲古巷转角,一杯村咖正以青春之姿,调和着城市与乡村的经纬,重构着风景与文化的肌理,淬炼着情怀与现实的交响。这类生长在田间地头的咖啡馆,究竟如何破土而出?有何独特风味?又为乡村振兴注入哪些新鲜活力?连日来,记者走访我区多家村咖,探寻其独特的发展密码。

一杯村咖调和城市与乡村的味道

走进丁宅乡双桥村,清澈的下管溪畔,一座典雅的黑色咖啡屋静静矗立。它沿溪绵延300余米,与周围的板栗林、竹林以及大草坪上的泡泡屋和谐相融。

这家名为“管溪里·村咖”的咖啡店,作为远离喧嚣、尽享乡野宁静的世外桃源,成为年轻人打开乡村游的新方式。游客只需一张入场券,便可换取一杯新鲜现磨的咖啡,在溪水潺潺、鸟语花香中感受那份难得的悠闲与自在。

这杯咖啡的诞生源自一次政企联动的“化学反应”。联合创始人刘洋杰曾是我区一家户外用品企业负责人,2024年12月,他到丁宅乡考察时,乡党委书记胡银洲向他推荐了双桥村闲置地块,并指定专人提供“一条龙”服务。短短一个多月,投资200万元的“管溪里·村咖”便开门迎客。

“自大年初二试营业以来,咖啡日均销量超过300杯。”刘洋杰自豪地说。值得一提的是,团队还推出“管溪里·双桥甜蜜共富计划”,即每售出一杯咖啡,就捐赠1元用于支持村庄的公益事业。

在村咖的独特魅力吸引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返乡工作,追寻那份久违的乡愁与归属感。空乘专业毕业的“00后”女孩冰冰,成为“管溪里·村咖”的摄影模特兼前台接待员。“村里的生活节奏很慢,让人感到非常放松和自在。”冰冰笑着告诉记者。

面对如潮的游客,刘洋杰也表达了他的担忧与期望,“目前我们的客人主要是来打卡的游客,如何让这种‘网红’效应更持久,将短暂的‘销量’转化为长久的‘留量’,是我们面临的关键挑战。”他透露,“管溪里·村咖”项目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独特的摄影打卡点,将当地的文化特色与咖啡文化巧妙融合,让顾客在品味咖啡的同时,也能深度体验乡村的美好。

城市商业思维与乡土资源的深度碰撞,从审美到产品都带着年轻基因。“我们的目标是一年卖出5万杯咖啡。”刘洋杰介绍,在二期规划中,“管溪里·村咖”将增设水上桨板、透明船等丰富的亲子项目,开发简餐烧烤和汽车营地等多元业态,推出音乐会、宠物生日会等特色活动,让每位顾客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这里原本是一条通往下管的老路,随着新公路的建成而逐渐被人遗忘。如今,却因为一杯咖啡而重新焕发生机,成为年轻人探索乡村游的新热点。”双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主任王学忠表示,通过出租场地和引进新业态,“管溪里·村咖”项目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近6万元,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在城乡融合的大背景下,乡村与城市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露营+咖啡”“溯溪+咖啡”等复合模式,让城里人的休闲方式在田间地头生根发芽。暮色中的丁宅龙鳞坝泛起碎金,恰似这杯调和城乡与乡村味道的村咖:三成城市时尚奶泡,七成乡村醇厚基底,被青创客的梦想拉出金色涟漪。

一杯村咖调和风景与文化的味道

当咖啡机里响起豆粒清脆的碰撞声,岭南乡东澄村的晨雾已从千年梯田间散开。“从前咖啡”主理人陈艳红在台前熟练操作,研磨机震动声与山涧鸟鸣交响,咖啡机蒸汽与山间岚雾交融,一杯“桂花拿铁”渐次成型——这是覆卮山景区观景平台上最具诗意的晨曲。

十几年前,台州姑娘陈艳红嫁到上虞,在百官街道经营一家甜品店。去年倦意袭来,于七月租下观景平台平房创办咖啡店,国庆黄金周正式开业。她笑言:“旺季赚收益,淡季赚心境。从老家玉环海岛到上虞覆卮山巅,收获了别样幸福——即便门庭冷清,静坐观景亦是享受。”这场空间的迁徙,实则是一次精神的还乡,一次对生活真谛的追寻。

这家刻意与商业节奏保持距离的“从前咖啡”,却收获了意外回响:周末时光,日均能售出200多杯香醇咖啡;即便在春节期间的连绵阴雨中,七天之内也创下了1500杯的傲人业绩。“从前咖啡”以自然场景重构了消费逻辑——人们购买的不仅仅是咖啡因的提神效果,更是被山风轻轻熨烫过的悠闲时光。

与众多执着于“成本”和“利润”的创业者不同,陈艳红更加注重生活的品质与内涵。“从前咖啡”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其高颜值的外观,更在于其散发出的独特气质。全玻璃的落地推门设计,加上出自设计师丈夫之手的原木风格装饰,通过村屋、咖啡、甜品、绿植以及猫咪与人的温馨互动,传递出别具一格的生活态度。游客们围坐在温暖的火炉旁,目光所及之处是历经百年的古朴村落、层叠的千年梯田,啜饮着醇香咖啡,将休闲时光融入山水画卷。

店外,陈艳红还邀请了专业的园林设计师,精心打造“上房揭瓦”打卡点。市民杨倩带着孩子在此捕捉清晨的美好瞬间:“在这里,不仅能品尝到特制甜点,还能享受到一杯香浓的咖啡或茶饮,体验到了真正的‘向往生活’,让人心旷神怡,无比惬意。”她在小红书上的分享迅速引发了热议,冲泡咖啡的优雅、品尝甜点的满足、漫步梯田的闲适,每一个瞬间都值得被铭记、被打卡。

面对地理位置偏远、人手短缺的挑战,陈艳红坦言:“为了咖啡馆的未来发展,计划推出轻食简餐,并与周边的民宿等旅游业态展开深度合作,更深度融入东澄古村1号街文创矩阵——与石壁精舍、后来书吧等业态形成体验闭环,让咖啡香气成为串联农耕文明的隐形线索。循着咖啡香深入百年古村肌理,东澄村的“文艺基因”持续发酵。

一杯村咖调和情怀与现实的味道

初春的皂李湖畔,梁湖街道西华瑶村的“空阁咖啡”露台,游客们手捧拿铁,远眺青山,享受宁静与美好。不远处,石空山营地内,多巴胺色系的集装箱与创意打卡点相映成趣,年轻人举着限定款咖啡,定格下这独特的乡村风情。

“当时这里杂草丛生,觉得特别可惜。”“空阁咖啡”主理人陈建锋指着如今的景观区回忆道。去年5月,这位在广东打拼多年的“80后”做出人生重大转折——承包下老家130亩土地和80亩湖面,掏出830万元完成一期投资,将荒废的村集体土地改造成多功能的文旅空间。

从城市到田园,情怀落地需要穿越现实的荆棘。三个月的装修期里,陈建锋既要解决基础设施配套难题,又要考虑如何将都市审美融入乡村肌理。“能赚钱最好,不能赚钱就把家乡弄干净。”这句看似随意的话,实则凝结着返乡青年的双重追求:既怀揣振兴故土的情怀,也需直面市场规律的考验。

试营业期间,“空阁咖啡”在今年春节黄金周每天仅营业半天,却能售出200余杯咖啡,其魅力可见一斑。“我们并未在社交平台上刻意运营,所有的推荐都源自游客的自发分享,不经意间,‘空阁咖啡’的美图已占领了朋友圈和小红书。”陈建锋欣喜地说。

“以前要去城里打工,现在走十分钟就能上班。”“很方便,还能照顾家里……”如今,“空阁咖啡”已为当地创造20余个“家门口”就业岗位,村民在保洁、安保等岗位上获得稳定收入。

“与工业项目没法比,文旅项目投入回报周期长。”陈建锋并未止步于现状,他拿出二期规划图,计划投资5000万元,打造民宿、康养中心、国防研学基地等,让城里人不仅能喝咖啡,还能住得下、玩得开。

咖啡馆从城市走进乡村,不仅是城乡融合的象征,更是年轻人回归乡土、以创新思维激活乡村经济、重塑乡村文化的生动实践。小小村咖,承载着返乡青年的创业梦想,也吸引着更多年轻人奔赴而来。他们在这里放下城市的桎梏和压力,在青山绿水间畅聊梦想,感受生活的本真与美好。


相关新闻
曹娥江城区段防洪堤焕新
瞄准L4级AI眼镜 晶盛机电欲以碳化硅赋能
“小蛟龙”浪里争先! 2025 年上虞区小学生(幼儿)游泳比赛开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