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2吨!南湖区的“串串番茄”你吃过吗

潮新闻 共享联盟·嘉兴 蔡舒安 通讯员 汪燕鸣 王佳萱2025-03-04 22:04全网传播量1155
00:00
00:00
01嘉兴市南湖区湘家荡农业数字化工厂实现了智能化管理,管理人员通过手机即可调整作物水肥供给,智能温室大棚提高了生产效率。
02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强调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03湘家荡农业数字化工厂采用椰糠种植、定制化水肥供给等高科技手段,小番茄日产量达2吨,主要销往多地,实现了丰产丰收。
04湘家荡农业数字化工厂通过全自动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智能环境控制系统等,节约土地、水源,减少污染,提升了番茄品质。
05湘家荡积极发挥“农业+”优势,涌现出湘家荡农业园区、湘家荡农业数字化工厂等高能级农业平台,助力现代农业创新和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看不到连片的土地,看不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日前,记者走进嘉兴市南湖区湘家荡农业数字化工厂,管理人员在手机上就能调整作物的水肥供给,工人们踩在登高车上移动采摘,全玻璃材质的智能温室大棚宽敞明亮,俨然是一座高科技“植物工厂”。

今年2月,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一词在历年中央一号文件中被首次提出。文件指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在嘉兴的农村,智能化大棚里育苗、植保无人机施肥等智慧化的场景已经越来越常见,发展好农业必须依靠科技赋能成为自上而下的共识。

丰收背后的科技含金量

“这段时间,我们的‘爱索301’小番茄已经进入了产量高峰期,每天能产出2吨番茄,订单也特别多,主要销往浙江、上海、广州、深圳等地。”今天,湘家荡农业数字化工厂生产经理赵金星穿上白色工作服,进入大棚内观察番茄的情况。

数字化工厂的番茄种植方式和我们常见的完全不同,赵金星带着记者走进大棚一探究竟。番茄不是种在地上,而是种植在离地1米左右的架子上,一株株高达十几米的藤蔓整齐排列,向上缠绕生长,串收型的番茄像一串串葡萄挂在枝头,一股果蔬特有的芬芳扑鼻而来。

“我们的小番茄不使用土壤,而是采用椰糠,椰糠就是将椰子的外壳通过粉碎、脱盐等工序加工,保水保肥透气性比较好,还避免了土壤栽培有可能产生的病虫害。”赵金星托起一串番茄,果实在果柄上一左一右整齐排列,点缀在绿叶之间煞是喜人。

每一株番茄边上,记者还发现了一根黑色的管子,这是番茄的“营养管”,肥料就通过这根管子输送进来。整个大棚实时检测光照、温度、湿度等数据,工作人员会结合每天的监测数据和作物的需求,操作电脑自动控制运输给作物的肥料。“你看,每一株番茄都接着一根黑管子,是因为每株作物的生长情况不同,每株作物得到的水、肥料量也是定制化的。”赵金星扬扬手机,“在手机也能看到,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一个个浇水施肥了!”

小番茄的丰产丰收,包含着满满的科技含金量。

在工厂的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往桶里倒入肥料,调整参数,全自动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便开始运作;另一边,工作人员坐在电脑前,通过智能环境控制系统便能轻松控制棚内的温度、湿度、通风角度等,大棚的温度常年维持在15℃-28℃。“这是整个工厂的‘大脑’,大棚内的温度、光照、水、气体环境、肥料等工作全部依靠机器完成。”赵金星告诉记者,这样的种植模式不仅可以节约土地、水源,减少污染,也是番茄甜脆口感的秘诀。

科技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

今年66岁的顾明荣是湘家荡湘南社区的一位居民,也是湘家荡农业数字化工厂的一名员工。“这里种番茄、采番茄跟我们以前不一样的,我们虽然年纪大了,有了高科技的帮助,干农活也比以前省力了。”踏上可升降的采摘机,顾明荣上下左右移动机器就可以采摘番茄,比弯腰采摘轻松了不少。

两万五千平方米的种植面积,员工数量却不到20人,在数字化工厂,良田、良种、良技、良机融合,带动番茄产量、质量双双向好,还让这里成为开展研学活动的绝佳场所。亲自体验采摘番茄的乐趣、了解科技赋能农业带来的变化之后,不少人感慨,“没想到现在的农民已经这么先进了。”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瞄准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攻克一批突破性品种”“加快国产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等研发应用”“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这些靶向精准的“点题”,找准了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突破口,为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湘家荡积极发挥“农业+”优势,加快农业项目建设,加大农业生产投入,加强农业产业集群,湘家荡农业园区、湘家荡农业数字化工厂等高能级农业平台涌现,带动农业智治水平不断提高,助力乡村振兴。“我们将大力推进在建的农民创业创新孵化园、小英斋等项目建设,继续培育壮大集智慧农业、旅游观光、科普教育和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生态田园农业综合体,助力现代农业创新和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湘家荡相关负责人表示。

相关新闻
大智惠文明实践品牌系列报道④红色电影节
南湖区大桥镇推进文明养犬共建和谐家园
2024年度浙江考古重大发现!就在南湖区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