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金美凤的微信被上百条信息连番“轰炸”。细细翻下去,一条条信息都是来自全国各地朋友发自内心的祝福。
2月28日,全国妇联公布了2024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巾帼文明岗名单,海宁硖石街道西山社区党委书记金美凤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这份荣誉,众望所归。
提到金美凤,大家对她的称呼都不太一样。最早时,大家都喊她“金书记”,到后来,她的昵称有十多个——她是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的“金姐”,是新居民孩子的“金妈妈”,更是桃李满全国、带出了一批批社区管理能手的“金老师”……
一个个“家人式”称呼的背后,是她工作的一个个足迹,也是群众对她的一声声认可。
20多年来,居民们在西山感受到家的温暖,志愿者在西山实现了人生价值,西山社区更从一个乱象丛生的后进社区,到10项国字号荣誉加身的明星社区。
她是无所不能的“金姐”
手机热线24小时不打烊
她对西山居民“事事有回应,句句给答复”!
“事情处理好了就行!大家不要争吵!”2月23日,在硖石街道西山社区相院里小区互助群里,一位居民业主和物业工作人员起了小争执。起因是小区出现了一条流浪狗,这名业主是爱狗人士,她希望物业做好引导工作,不要粗暴赶走流浪狗,可物业误解以为业主嫌他们工作不到位。
忙碌中的金美凤看到信息后,暂时停下了手头工作,编辑发送了上面的话。但她又担心误会没有彻底解开,拨通了小区物业电话,叮嘱他们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很快,双方和解如初。“事情本身不大,大家互相体谅,就过去了。”处理小纠纷,金美凤经验老道。
每次要采访到金美凤并不容易,因为她总是在外奔波忙碌,鲜少有时间坐在办公室。即使她特意腾出一刻钟接受采访,手机铃声几乎响声不断。
像相院里小区这样的微信群,金美凤的手机里有200多个。“金姐,我打算开一家餐饮店,需要办理什么手续啊”“金姐,家里漏水了,快来帮帮忙”……在西山社区,大事小事麻烦事,居民都爱找“金姐”。在他们心中,“金姐”无所不能。即使再忙,金美凤只要空下来,就会关注跟踪微信群。
时间回拨到2001年,金美凤从一名下岗女工成为西山社区书记。她对自己当时评价并不好:“刚进社区的第一年,我工作是不合格的。”金美凤原本的性格挺内向的,也不太擅长与居民们打交道。可繁琐的社区工作,让她不得不改变自己。
2004年,为了让居民们随时随地都能联系到她自己,金美凤用办公室的座机开设了“金姐热线”,当无人接听时会转到她的手机上,24小时不打烊。
后来有了微信,金美凤公开了自己的微信号,不用审核便能直接加她为好友,只要有事@金姐,她事事有回应,句句给答复。就这样,“金姐”成为西山社区居民对她最亲切的称呼。
20多年过去了,金美凤说,究竟接过多少热线,真的数不过来了。可居民们有了烦恼能想到她,把她当自家人,让她很欣慰。“累肯定是累的,但是事情总要有人做,总要去做做看。”金美凤说。
她是无微不至的“金妈”
“爱心教室”连续开办14年
“新二代”内心深处,西山早已是第二家乡
做一件好事不难,但连续15年坚持做好一件事,委实“不简单”。而西山社区的“爱心教室”,将在今年暑期迎来第16年的如期而至。
为何设立“爱心教室”?
西山社区常住人口1万多人,新居民占三分之一。早在2009年,社区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社区里约有70%的孩子暑假里无人看管,家长们特别烦恼。
“居民盼什么,我们就干什么!”听到了大家的心声,做事向来雷厉风行的金美凤,第二年暑期就办起了“爱心教室”。
早期的“爱心教室”设在社区一间50多平方米的活动室里,由社区工作人员兼职照看孩子。然而,首期报名只有廖廖数人,一询问才知:“家长们不太相信会有这样的好事。”于是,金美凤和社区干部挨家挨户上门沟通,这才打消了大家的疑虑。
如今的“爱心教室”,早已换到了大教室,新居民孩子已从开办时的7人扩大到100多人。“当初办‘爱心教室’时,场地、管理都不是问题,难就难在怎样让孩子们学到更多知识?”金美凤的担忧,很快就消除了。
开办的第二年,社区退休老党员、热心居民来帮忙维持秩序;第三年,义工、大学生志愿者加入。再后来,中国计量大学、杭州师范大学、上海电力大学等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也纷纷加入。在众人的全力托举下,“爱心教室”不限于单一的看管、作业辅导,还增加了文化课辅导,制作硖石灯彩等兴趣课。
浙江科技学院大学生志愿者李毅齐连续三年“赴约”,“我就是‘爱心教室’的第一期学员。”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每当李毅齐辅导孩子们功课,看到孩子们脸上洋溢的那份纯真与快乐,她就会想起当年的自己。“我愿将这种接力,看成为一种传承和一份承诺。”李毅齐说。
“我记得‘爱心教室’大学生志愿教师最多的一年,我们社区一共来了169位。”金美凤说,虽然“爱心教室”早已不需要她操心,但在工作间隙,她会偷偷站在窗口,看看孩子们好不好。
“爱心教室”延续的15年间,服务新居民学生4000人次,有6000多人次志愿者参与。金美凤也成为孩子们共同的“金妈妈”,在“新二代”们的内心深处,早已把西山认同为第二家乡。
这是一场起源于爱,来自海宁与五湖四海的双向奔赴,“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从不间断!
她是大名鼎鼎的“金书记”
从后进社区到明星社区
她的工作理念很朴素:“群众想什么,我们干什么!”
这几年,金美凤每周都要接待一批批前来取经调研的专家学者、考察团。
今年2月7日,西山社区迎来了浙江省委书记王浩,他参观考察了西山社区的幸福家园党群服务中心,询问了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情况、经验做法。
这既是对金美凤20多年社区工作最有力的肯定,也是干好西山社区下一个20年最大的鼓舞。“特别开心,我们一定再接再厉,让居民生活在西山更有幸福感。”金美凤坚定地说。
回望来时路,金美凤刚到西山社区工作,也面临着“缺人缺资金缺资源”的“三缺”烦恼。西山社区的地理方位十分特殊,它地处老城区火车站区块和皮革城商圈,治安、卫生一度成为社区治理的老大难问题。
一次,因为劳资纠纷,大量新居民聚集声讨,甚至引发了伤人事件。等到金美凤赶到时,其中一位当事人愤愤不平地撂下一句话:“你们早干嘛去了?”这句话,深深刺痛了金美凤,但她意识到,有一位老乡当中间人,也许就能打破新居民间的地域圈子壁垒。
痛定思痛,怎么让新居民从“有事找老乡”转变为“有事找组织”?几经讨论,社区党委明确了一个最朴素的理念:“群众想什么,我们干什么!”
2004年,西山社区创办了全省首个新居民管理服务中心——温馨港湾服务中心,也率先在海宁建立新居民党组织。四川籍新居民党员张清平是率先加入的成员之一,在他的参与下,许多纠纷调解变得顺利。在他的影响下,4万多名川渝籍新居民投身公益,“海宁把我们当家人,我们也要为这个美好家园做点贡献。”张清平语气中透露着自豪。
虽不是西山社区居民,却在这里找到归属感的还有倪海东。作为海宁潮乡救援队的队长,倪海东时常活跃在观潮保卫、大型赛事现场,一来二去,就和金美凤熟络了。“海东,我们社区有很多公益项目需要你们这样的专业力量来支持,有兴趣帮忙吗?”面对金美凤的邀请,倪海东爽快答应。
西山社区老年人居多,金美凤想给独居老人多一些关爱,就和倪海东一起策划了西山社区“121”爱回家项目,该项目最终升级为“益呼应”独居人员紧急求助项目,为独居老人提供全天候智能保护服务,打造了“1次按键、3分钟回应、10分钟到达”的闭环服务。
“我们这群人,以前只会比轰车,现在比救人、比找人,真的找到了人生价值!”倪海东说。
如今,在金美凤的身后,不仅只有10名“两委”班子、8名专职社区工作者,更有32名专职项目社工、158家公益团队、2.1万余名志愿者,他们共同参与着西山社区基层治理。社区先后获得了全国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等10项国字号荣誉,成为了“一呼百应”的明星社区。
她是桃李满全国的“金老师”
每年在全国各地开展100多场授课
西山社区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基层治理的样板
“社区干什么?老百姓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
“社区怎么干?让专业的人来干专业的事!”
“谁来带头干?干部带头,凝聚多方力量!”
“谁参与?自家的事情,自家来处理!”
“社区工作怎么评?干得好不好,老百姓说了算!”
2月28日,金美凤刚在江苏完成了她今年第一场有关基层治理的授课。去年,金美凤受邀在全国各地进行了100多场授课,她的学生既有村书记、社区书记,更有机关党员干部。每次上课,她都会围绕社区治理这“五问”展开。
“平均每个月外出授课两次,我的手机里已经加了全国各地8000多个好友。”金美凤说道。每次声情并茂的讲解,总能深深打动一批台下听课者。
“印象最深的是,西山社区将项目化理念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精准解决群众关切的事,成为工作突破的关键。”说这话的,不是海宁本地人,而是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广场街道晒书台社区党委书记程昕。
程昕是一名“85后”,2019年和2020年,在嘉兴、孝感两地组织部门牵线下,他曾两次来西山社区学习取经,每次约为一周时间,已经和金美凤十分熟络了。2021年,程昕到晒书台社区任职,他发现晒书台社区地处孝感市东城区中心,近1万的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的老人接近三分之一,他立刻就想到了西山社区。
“同样是城市社区,老龄化等问题都比较突出,因而有着一份天然亲近感。”程昕说,同年5月,两个社区正式结对,他效仿西山社区开办了老年食堂。日常工作中,西山社区的基层治理经验,已经渗透到了晒书台社区管理的方方面面。
作为浙江省兴村治社名师,金美凤深知“一枝独秀不是春”。她牵头成立“潮城治社培训中心”,开发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课程,累计为全国6000余名社区干部传授经验。西山也成了社区书记的“成长摇篮”,这些年,金美凤带出了8名社区书记,从西山班子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如今,西山社区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基层治理的样板,其经验做法在各地复制推广,真正实现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