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潮评丨捏造“80后死亡率突破5.2%”多人被罚,趋利性造谣当休矣

    潮新闻 评论员 王彬2025-03-04 10:49全网传播量68.3万
    00:00
    00:00
    01近期,一则关于80后死亡率的谣言引发关注,经公安调查,谣言源自网民“夏老师在上海”发布的视频。
    02公安机关对造谣网民进行了行政处罚和批评教育,揭示了谣言背后的动机:博眼球、博流量或售卖保健品。
    03谣言出现并传播的主要原因是谋取私利和对法律的漠视,以及谣言本身的迷惑性强,增加了辟谣成本。
    04此谣言案例对社会“治谣”机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强调权威信息披露需更加公开透明。
    05公安部门依法惩处造谣者,并将其作为典型案例公开,提醒大众并传递出“趋利性造谣当休矣”的明确信号。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

    图片来源:公安部网安局微信公众号

    据公安部网安局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期,一则“截至2024年末,80后死亡率突破5.2%,相当于每20个80后中就有1人已经去世”谣言引发广泛关注。经公安调查,网民“夏老师在上海”发布视频“80后到底还剩多少人”,捏造“80后剩余存活率降至94.8%(死亡率5.2%)”,成为后续系列谣言数据来源。此后,个别网民为挑拨情绪、售卖保健品,继续捏造“70后死亡率却低于80后”“同学已经有几个提前走了”“认识的80后已挂掉3个了”等系列谣言,引发网民关注,造成不良影响。

    对此,公安机关网安部门依法对网民夏某、尹某灯、朱某春等3人予以行政处罚,对网民史某凤、李某、高某等6人予以批评教育。

    一个谣言,何以出现在我们面前?从这个案例中,我们或许能得到一些答案。

    谣言的源头来自一位网民的社交媒体账号,至于是由该网民自己编造的,还是借助AI等工具生成的,公安的通报里并未提及。但可以合理推论的是,在无权威来源的情况下,就敢将这一耸人听闻的数据公开发布出来,很难不让人怀疑他的具体动机,即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博眼球、博流量。

    之后,这一谣言被更多别有用心之人看到,又动了歪心思,就有了我们看到的后续系列谣言。而他们的动机,公安部门的通报里也已点明:为挑拨情绪、售卖保健品。为了卖点东西,就什么话都敢说,什么谣都敢造,完全不顾社会影响,不在乎公共利益的受损,那等待他们的就只有“被收了”的结局。

    理清楚此事的前因后果后,谣言出现并传播的主要原因也很明了了。博眼球、博流量也好,为了卖货也罢,本质上都是为了谋取私利,“趋利性造谣”的本质,也显现了出来。此外,相关人员对法律的无知和漠视,对网络行为的边界存在模糊认知,以及不知道从何而来的侥幸心理,也为谣言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这个谣言案例的特殊之处还在于,谣言本身确实迷惑性较强,分辨门槛比较高,大多数网民根本“招架不住”,也拿不出具体的反驳理由,只能眼看着相关谣言给社会造成进一步的负面影响,辟谣成本也随之升高。这对社会的“治谣”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样值得思考的是,相关权威信息的披露,是否还可以再公开透明些?唯有真实的信息足够公开透明,谣言才没有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依法惩处,就是对现实最好的警示。公安部门不仅依法依规处理了相关人员,还将其当成典型案例进行公开,既普及了常识,提醒了大众,又再次划出了底线,也传递出了“趋利性造谣当休矣”的明确信号。网络并非法外之地,凡事三思而后行,为了一点私利,就行越轨之事,事实无数次证明,这真的得不偿失。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潮评丨马拉松跑者校门口随地小便惹众怒,跑出速度还需跑出文明
    潮评丨“考试神器”热销百万件,教育容不得这般“神通”
    潮评丨AI生成虚假信息泛滥,我们该如何堵截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