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应对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健身器材配置有了“国字号”标准

    潮新闻 记者 李颖 王琼2025-03-03 08:55全网传播量10万
    00:00
    00:00
    01近日,国家体育总局发布《老年人健身器材配置指南(试行)》,旨在服务老年健身群体,完善全民健身体系。
    02《指南(试行)》针对老年人室外和室内健身器材,提出适老化要求,涵盖心肺、力量、平衡、律动、柔韧等功能训练,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健身需求。
    03该指南适用于社区、长者运动健康之家等公共场所,明确器材应轻缓、简便、适宜负荷,可及时中止,确保老年人安全使用。
    04器材配置需多样化,根据老年人健康和运动能力系统配置,鼓励全方位锻炼,提升体质,同时满足多人参与、互动交流需求。
    05《指南(试行)》的发布,将推动公共场所老年人健身器材的科学配置,激发老年人体育锻炼积极性。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近日,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发布了《老年人健身器材配置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试行)》)。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社会发展的趋势,《指南(试行)》在服务老年健身群体、完善和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有明确举措。

    《指南(试行)》围绕心肺类、力量类、平衡类、律动训练类和柔韧拉伸类等功能训练,分别就老年人室外健身器材和室内健身器材,提出具体的适老化要求,引导各地配置适宜老年人使用的健身器材,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健身需求。《指南(试行)》适用于指导社区、长者运动健康之家、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老年人活动中心、养老院等公共场所老年人健身器材的配置,所配置器材适用于60岁以上、具有自主行为能力,适合体育健身运动的人群。

    图源 科普中国

    这份《指南(试行)》明确,老年人室外健身器材按照功能分为心肺类、力量类、平衡类、手脑协调类、按摩类、牵引类、休闲益智类;老年人室内健身器材按照功能分为心肺类、力量类、律动训练类和柔韧拉伸类。

    器材应结合老年人身体特点,具有运动轻缓、操作简便、负荷适宜、可及时中止运动等特点。

    《指南(试行)》要求,器材配置要遵循多样化原则,根据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运动能力,系统配置心肺类、力量类、律动训练类、平衡类、柔韧拉伸类、休闲益智类、按摩类等器材,使老年人通过全方位锻炼提升体质。同时,器材应满足多人参与、互动交流需求,激发老年人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