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作文全判0分”?各高校“立规矩”了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3-02 15:21全网传播量302万
00:00
00:00
01DeepSeek火爆,人工智能热度攀升,大学生利用AI写论文成趋势。
02近六成高校师生常使用生成式AI,其中近三成大学生主要用于写论文或作业,但存在不当使用及学术不端行为。
03复旦大学等高校出台AI工具使用规范,明确允许和禁止范围,违规者论文成绩将不合格。
04天津科技大学要求本科生毕业论文智能生成内容比例不超过40%,多校试行或出台相关规范。
05《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提出提升师生AI素养,众多高校将人工智能设为通识必修课。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最近,DeepSeek火爆出圈,人工智能热度再上新高。在高校,学生们利用AI工具辅助论文写作已越发普遍,相比翻阅厚重的书籍资料或者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查找资料,借助AI工具让论文撰写方便了很多。但在调查中,记者发现,一些大学生对AI工具产生了依赖,不当使用正呈上升趋势。

大学生使用AI时

近三成用于写论文或作业

动动手指,在聊天框里输入指令,就可以迅速获得一篇像模像样的结课论文。如今,AI工具兴起,成为不少大学生完成报告、论文的“神器”。这是某高校大一年级英语作业群里的一份通告,老师将利用AI工具直接生成的作文全部判了零分。

某高校学生:有些同学可能图省事儿,直接把AI工具生成的作文就交上去了。其实我也没想到老师会用AI检测工具。说实话,我身边的同学对AI的使用确实挺普遍,而且我觉得诱惑性挺大的。

据第三方机构对3000多名高校师生的问卷结果显示,近六成高校师生每天或者每周多次使用生成式AI。而大学生在使用生成式AI时,有近三成主要用于写论文或作业。采访中,一些学生也坦言,在写报告或论文时,他们会直接复制粘贴AI生成的内容。

利用AI伪造研究数据等

学术不端引发担忧

一些高校教师和专家告诉记者,除了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直接生成文本应付论文和作业外,在少数学生中出现的利用AI伪造研究数据、进行实验图片编辑、替代自主设计等不当或学术不端行为,也引发了大家的担忧。

教育部信息网络工程研究中心科研助理 丁峻鹏:据我了解,最恶劣的有用AI工具自动生成论文这样的行为。现在更多的还有会使用生成式AI伪造的图像,甚至是还有AI编辑过的图像。AI技术会让造假的成本大大降低。

高校纷纷为AI

工具使用“立规矩”

AI可以是赋能工具、是学习的帮手,但它绝不能成为偷懒的工具,更不能成为大学生的“枪手”。近期,复旦大学等不少高校纷纷出台AI工具使用规范,明确允许和禁止的范围。

复旦大学:明确允许和禁止使用AI工具的范围

允许使用的范围,则包括文献检索、代码调试和统计分析等辅助性工作,但要求经过学生的审核和指导教师的同意,确保AI生成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如果出现严重违规者,论文成绩将被认定不合格,影响学生取得学位。

学生要签字并声明,是否在写作的过程中使用过AI,是不是触及了相应的边界和底线。

天津科技大学:论文智能生成比例不超40%

天津科技大学去年发布了《关于2024年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查重和AIGC检测的通知》,要求对所有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进行智能生成内容检测。要求学生论文中智能生成内容比例原则上不超过40%。在2025年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依旧延续了这一要求。

据了解,目前,北京邮电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湖北大学、福州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不少高校,都在试行或出台相关规定或办法,对学生借助AI进行论文写作的行为进行规范。

识别AI生成内容

研发科研诚信检测系统

在AI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如何避免AI在大学生学习中的滥用,识别技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以技术治理技术,目前,国内多个研究团队都在推动AI生成内容识别技术的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生成技术的发展,学术剽窃等不端行为已经不是简单的搬运,一些论文查重系统也已经落后于时代。在北京邮电大学,从事多模态大数据处理和理解技术的鄂海红教授团队,受科技部等部门委托,正在进行科研诚信检测服务的研发,尤其是对科学实验中运用AI工具进行图像造假等行为进行反识别。

AI生成内容的准确性

也可能存在缺陷

据了解,目前国内还有多个团队正在从不同方向发力,进行AI论文反识别的检测研究。专家表示,随着AI技术的迭代和更新,反识别技术也要加速更新,才能持续对学术造假起到震慑作用。

采访中,一些学生和专家也提醒,AI工具是根据它捕获的海量信息进行的智能分析,但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可能存在缺陷,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高校开设人工智能必修课

提升师生AI素养

堵不如疏,专家看来,强化师生的AI素养也非常重要。不久前出台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专门提出,要制定完善师生数字素养标准,深化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近两年,众多高校都把人工智能作为通识必修课,不断推动师生AI素养的提升。

最新评论(19)
潮客_d6wxhz · 2025-03-03 07:58 · 浙江杭州回复
AI虽然方便,但不能代替思考,学生们还是要培养独立思考和写作能力。
潮客_qizwh6 · 2025-03-03 07:48 · 湖北武汉回复
识别AI生成内容的技术很重要,希望未来能更精准,杜绝学术造假。
永瘦宫主位 · 2025-03-03 07:13 · 浙江杭州回复
天津科技大学规定智能生成内容不超过40%,这个比例很合理,既用了技术又保证了原创性。
潮客_abfgh2 · 2025-03-03 07:02 · 河南郑州回复
复旦大学明确禁止AI代写,这是好事,学生应该多动脑筋,少依赖工具。
潮客_2tmivf · 2025-03-03 06:45 · 辽宁丹东回复
学术不端用AI伪造数据?这种行为必须严惩,不然学术界岂不是乱套了?
汽水Soda · 2025-03-03 06:42 · 浙江杭州回复
每天用AI生成内容的大学生,你们是不是觉得太轻松了?学习还是要靠自己。
日薄西山满尘沙 · 2025-03-03 06:32 · 浙江嘉兴回复
学术不端用AI伪造数据?这种行为必须严惩,不然学术界岂不是乱套了?
花语无解人自欢 · 2025-03-03 06:31 · 浙江杭州回复
我们学校也出现过平时作业和期末考查用AI完成文章的同学,老师看出不对劲一律打不及格~其实虽然现在AI越来越智能,可是生成的文章和人写的还是能看出细微差别,大部分AI作品比较格式化、标准化,似乎在套模板和常用结构,缺少独特观点和创新见解,或者缺少情感抒发、趣味性和文学性~
潮客_wis8hj · 2025-03-03 06:12 · 浙江杭州回复
高校立规矩,禁止AI代写论文,这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学术负责。
潮客_27nmhs · 2025-03-03 06:02 · 浙江杭州回复
依赖AI写论文?这波操作真的不提倡,学术诚信才是王道!
猪小闲Piggy · 2025-03-03 05:56 · 浙江杭州回复
AI作文全判0分,真是给懒癌患者敲响了警钟!该自己努力的时候别偷懒。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