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花季,却也伴随着成长的烦恼。当孩子开始对异性产生好奇和好感,家长们是选择“讳莫如深”,还是“循序引导”?
近日,记者走进了初中、高中家庭,聆听了几场关于青春期爱情的亲子对话,感受了新时代家长教育理念的转变。
《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剧照
一场对话,儿子给爸爸上了一课
自从上了高中,除了管学习,家住杭州市滨江区的吴先生就很担心儿子天天的早恋问题。
上周接娃放学时,他听到同班几位妈妈们正在闲聊,“我听她们讲,我们班已经有好几对小情侣了,当时就‘自动对号入座’,担心我家儿子是不是其中之一。”
当天晚上,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悄然打响。这位爸爸走进儿子房间,看着正在奋笔疾书做作业的儿子,他好几次想询问,但又不知道怎么开口,直到儿子发现了老爸的异常,孩子直接问:“有什么话就直说,你都坐那半小时了。”
“如果啊,我说如果,你认识了一个女孩,她一开始就说喜欢你,她长得漂亮又聪明……”还没等老爸说完,天天打断道,“那就是脾气大。”
“那如果她漂亮聪明,脾气又好……”“那就是不爱学习。”
“那如果她漂亮聪明脾气好,学习还能好……”“那就是做梦。”
一轮对话下来,面对家里这个“钢铁直男”,吴先生说自己悬着的一颗心算放下了一半。
趁热打铁,这位爸爸继续说:“你刚上高中,我和妈妈商量了一下,觉得是时候和你讲一下关于爱情方面的问题……”
谁知,孩子看了他一眼,淡淡地说:“好啊,你有什么不懂的就尽管问我。当我爱别人的时候说明我有能力;当我被爱的时候,说明我是一个有价值的人。你们家长不要把早恋说成是可怕的事。我也知道,只有我具备足够爱的能力,才能去更好地爱一个人。”
短短三分钟沟通,吴先生安心退出了儿子的房间。
吴先生感慨,对青春期孩子而言,谈恋爱和游戏、外出旅游的性质差不多,只是一种调节情绪的方式,对男孩而言更是如此。“我感觉,他们几乎不会将恋爱与婚姻联系起来,喜欢是在一起感觉很开心,但是不掺杂性欲。”
吴先生补充道:“现在孩子知识面很广,但毕竟处理亲密关系,对成年人来说,尚且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何况对于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呢?那次谈话后,我感觉自家这小子应该还没开窍,但之后还是会关注这方面的变化。”
《小别离》剧照
一次对抗,妈妈和女儿都学会了理解
面对“早恋”风波,与早慧的天天不同,也有不少孩子的确会为此苦恼。
李女士的女儿小琦今年上初二,性格开朗,成绩优异,一直是爸妈的骄傲。然而,最近李女士却发现小琦有些“不对劲”:经常对着手机傻笑,学习成绩也有所下滑。
经过一番“侦查”,李女士在小琦的书包里发现了一封情书,这才意识到女儿可能“早恋”了。“当时我的脑子‘嗡’的一下,感觉天都要塌了。”李女士回忆道,“我和她爸都是比较传统的人,觉得学生就应该以学习为主,谈恋爱会影响学习,甚至学坏。”
于是,李女士没收了小琦的手机,严格控制她的作息时间,甚至偷偷跟踪她上下学。然而,这些做法不仅没有奏效,反而让小琦更加叛逆,母女关系也降到了冰点。
图片来源:icphoto
就在李女士一筹莫展之际,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参加了一场关于青春期教育的讲座。讲座中,专家指出,青春期的孩子对异性产生好感是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家长应该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并通过沟通和引导,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听完讲座,我反思了很久,意识到自己的做法确实有些偏激。”李女士决定改变策略。
那天晚上,李女士做了一桌小琦爱吃的菜。饭后,她主动和女儿聊起了自己的初恋。“妈妈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喜欢过一个男生……”用轻松的语气,李女士讲述着自己的故事,并引导小美分享她的想法。
“其实,我也知道现在谈恋爱还太早,但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小琦终于敞开心扉,向妈妈倾诉了自己的烦恼。
同时,李女士积极学习青春期教育的相关知识,尝试用更科学的方法引导小琦。母女俩一起观看关于青春期的纪录片,阅读相关书籍,并鼓励小琦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渐渐地,小琦从这段懵懂的感情中走了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母女俩的关系也更加亲密,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对于青春期的爱情,需要家长理解,并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李女士说,她也咨询了女儿的班主任老师,老师给了她很多操作层面的建议:要尊重孩子的隐私,不要偷看他们的日记、手机等;要和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倾听他们的想法,并分享自己的经验;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让他们明白爱情的真谛和责任。
《小欢喜》剧照
>>>小调查
这一届家长更开明也更好学了
为了更好地了解家长对青春懵懂的态度,以及他们在引导孩子时的困惑,教育微信公众号“升学宝”开展了一场关于小调查,近200位家长说了自己的心里话。
家长普遍认为孩子在10-15岁之间开始对异性产生好奇,这与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基本一致。初中阶段(13-15岁)是孩子性意识觉醒的关键期,家长对此有较高的认知。
家长普遍认为青春期的懵懂情感会带来情感困扰和心理压力(31%),并分散注意力,影响学习(29%)。面对青春期孩子,大多数家长(55%)选择在必要时进行引导,44%的家长选择主动与孩子沟通,几乎没有家长选择不主动提及或完全不闻不问。
在沟通青春懵懂话题时,家长最大的障碍是担心孩子反感(37%)和不懂如何把握引导的尺度(37%)。这表明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缺乏自信和方法,同时也反映了家长对青春期教育的知识储备不足。所以,家长最希望获得的是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36%),其次是开放接纳的家庭环境(25%)和专业的青春期教育知识(24%)。
通过这次小调查可以发现,对于孩子在初中阶段开始对异性产生好奇和好感,现在的家长显得更开明,普遍认为是正常的,并倾向于通过观察和引导或主动沟通来应对孩子的懵懂情感。同时,家长也更好学了,他们希望获得更多的沟通技巧和方法,以及专业的青春期教育知识,以更好地引导孩子度过青春期。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