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浙报聚焦丨以音乐为媒,唤醒苍南蛮话童谣记忆

    潮新闻 2025-02-28 01:30全网传播量790
    00:00
    00:00
    01今年,苍南县钱库镇项东村的10个孩子,在“我们的村晚”舞台上用蛮话童谣表演,展现了文化传承的价值。
    02蛮话是温州苍南等地区方言,面临失传风险。李睿浦发现传统蛮话童谣存在缺陷,决定融入流行唱法创新,并制作详细发音指南,重新赋予蛮话童谣生命力。
    03通过微短剧等现代传播形式,项东村成功推广蛮话童谣,吸引超200万人次关注。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也让这门古老语言得到传承。
    04苍南县蛮话文化研究发展中心及当地年轻人积极参与蛮话推广,形成合力。
    05新年计划包括改造蛮话文化特色儿童公园、创办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中心等,李睿浦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推动乡村文化从“被动输血”到“主动造血”的转变。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文化特派员日记丨湖州师范学院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主任李睿浦
    重点结对村:温州市苍南县钱库镇项东村

    在今年“我们的村晚”省主场活动舞台上,苍南县钱库镇项东村的10个孩子用蛮话童谣表演了歌曲串烧。从不太会讲家乡方言蛮话,到将蛮话童谣推向更广阔的舞台,孩子们的变化令我欣喜,也令我深切地感受到文化传承发展的价值所在。

    蛮话是温州苍南等地区的一种方言,使用者约有30万人。作为古越语的分支,蛮话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尤其蛮话童谣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独特记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蛮话童谣几乎只有老人会,小孩子不怎么喜欢,面临“失传”的窘境。

    钱库镇项东村。图源苍南发布

    当地对蛮话童谣是有深厚感情的,也想了很多办法去传承,苦于效果不佳。症结在哪?我一到项东村,就展开了广泛的调研,发现传统的蛮话童谣存在发音不整齐、缺乏节奏感、没有音乐伴奏等缺陷,不利于传唱。我决定融入流行唱法等年轻人喜欢的现代表达方式,重新赋予蛮话童谣生命力。

    说起来简单,但落实起来并不容易。我召集村民开了一次又一次的会,大家对蛮话的发音、曲调和使用乐器都意见不一。于是我就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整理规范蛮话童谣文字、曲谱,制作详细发音指南。经过反复修改、创作,再整理成册。

    创新传播路径,是我们重点考虑的。传统的口耳相传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必须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传播和推广。微短剧是我们为蛮话童谣量身定制的第一种传播形式。我们在项东村取景拍摄了《童谣回响·项东情》《项东古韵》等3部微短剧,讲述文化特派员带着乡村儿童传承发扬蛮话文化的温情故事。我们还创作了项东村村歌《项家桥》、歌谣《兑糖谣》《割秋稻》等文艺作品,吸引超200万人次关注。

    借助“村晚”的高流量,我们蛮话童谣小演员团队登上了省市县的“村晚”舞台。还记得孩子们凌晨就起床赴外地排练、全家参与的那种热情,令我感动不已。孩子们从学蛮话童谣到学说蛮话,不知不觉中让这门古老的语言得到了传承。

    一个团队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各方力量形成合力。苍南县蛮话文化研究发展中心提供珍贵的一手资料,还帮忙发动学生家长参与。钱库镇有一个年轻人更是致力于在网上推广蛮话,靠个人的力量制作和传播,他的精神也给了我很大的鼓舞。

    新年伊始,我们就在项东村开了一个会。关于新一年的工作,我们打算围绕着“三个一”展开:改造一个蛮话文化特色儿童公园,创办一个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中心,举办一系列惠民音乐会及文艺志愿活动。作为项东村一分子的我,将继续发挥我的专业优势,进一步实现本地优秀文化从“被动输血”到“主动造血”的转变,全面点亮乡村文化之光。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文化特派员来了后:乡村艺术复兴,“乡村无界美术馆”正萌芽
    长龙翻腾,鱼灯闪耀!文化特派员搭起异地非遗文化走亲桥
    “阅读大篷车”驶入建德航川村,助力文化特派员播撒文化种子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