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寻“新”记|更稳定更绿更高效,浙产太阳能电池不用“晒太阳”?

    潮新闻 记者 林辰辰 通讯员 孟迪2025-02-28 00:34全网传播量3.2万
    00:00
    00:00
    01浙江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高质量发展。
    02西湖阳光公司创始人王睿演示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弱光下稳定发电,该电池可自由弯曲、折叠,重量轻。其团队研发的柔性叠层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达23.4%,已投入量产,可满足数万家庭年用电需求,减少大量碳排放。
    03钙钛矿电池对光照强度依赖低,吸光效率高,且能有效防水,适应高低温环境。使用后电池材料可溶解回收,实现全程绿色工艺。
    04未来,钙钛矿电池有望应用于屋顶瓦片、汽车、无人机等领域,提供低成本电力。王睿希望让钙钛矿走进千家万户,为偏远地区提供稳定低廉电力。
    05王睿表示,“产学研用”一体化生态环境吸引他在杭州成立企业,政府提供了选址、补贴等支持。目前企业已与多家国际知名企业达成技术合作意向,收获产品订单意向。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编者按: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当今世界,颠覆性和前沿技术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在浙江,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新质生产力让传统产业迭代,让新兴产业抢滩,让未来产业争先,为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为此,潮新闻策划推出《寻“新”记》系列报道,从细微处,看浙江如何向“新”而行。

    “关掉一盏灯,再关一盏。”当办公室渐渐暗下来,仅凭一盏LED灯光源的照射,一片如头发丝厚的黑色电池,正驱动着数十个小灯泡持续闪烁。

    日前,在西湖阳光(杭州)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睿给记者演示了这样的场景。他介绍,在500lux左右的弱光下,也就是正常太阳光的1/1000左右,公司研发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依然能稳定发电。

    西湖阳光研发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记者林辰辰/摄

    他手中,不用“晒太阳”的太阳能电池,还能自由弯曲、折叠,再掂两下:“重量很轻,可以随身随带。”

    王睿是名90后创始人,也是西湖大学对外官方报道中的“常客”。这位西湖大学独立PI、博士生导师团队在钙钛矿电池领域取得的创新突破,频频被《自然》《科学》等国际期刊收录。

    本月新鲜出炉的《自然-光子学》在线报道,就关于团队的柔性叠层电池:将两种太阳能电池“叠起来”后,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3.4%。

    一篇篇创新成果,搭起了这块电池走出实验室的时机。差不多半年前,王睿成立西湖阳光,一条“十兆瓦生产线”已于今年2月正式投入量产——

    按理论数据计算,十兆瓦的太阳能电池可满足约 5.8万到7.3万户家庭的年用电需求,这样的清洁能源还相当于减少燃烧 3.5 万吨标准煤,或抵消 8.7 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西湖阳光产线车间 记者 林辰辰/摄

    团队畅想,凭借钙钛矿电池的“十八般武艺”,未来公司将打造研发、产品、应用等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为社会带来一个更稳定更绿色更高效的电力体系。

    针对特定需求特定环境,“小电池”也能坚持“发光”。“相较传统晶硅电池对光照强度的依赖性。钙钛矿吸光系数极高,”王睿介绍,“不仅是弱光,对近红外光、可见光等单光源来说,我们的电池吸光效率也会远高于晶硅电池。”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受访对象供图

    经过新材料和创新工艺的深度融合,电池也能有效做到防水,并适应-40℃至120℃的低温、高温环境。

    “在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我们也能做到从生产到回收,全程绿色工艺。” 王睿告诉记者,在15余年的使用寿命后,电池材料可以溶解于特殊水溶剂,实现99.5%以上完全回收。“这项工艺目前在全球都是独一无二的。”

    技术突破将持续拓宽未来能源应用的边界。

    比如柔性电池可以更好地嵌入屋顶瓦片或车顶,将汽车和建筑自身转化为发电站;在机器人、无人机甚至商业卫星这些热门的领域中,清洁能源也能提供低成本电力。再发挥想象力,或许未来,可折叠的太阳能充电衣、背包能让户外活动摆脱充电焦虑。

    “我希望能做到让每一缕阳光都能被自由捕获。”在公司初创阶段,王睿更具体的目标,就是让钙钛矿走进千家万户,“让偏远地区也能拥有更稳定、更低廉的电力。”

    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王睿是站在成果转化第一线的90后科学家兼创业者。

    采访中,他表示,是“产学研用”的一体化生态环境,吸引他在杭州西湖区成立企业的关键因素。入驻半年来,杭州紫金港科技城在提供企业选址、房租补贴、研发补贴、企业培育、“绿色通道”审批等方面提供了关键支持。“人才政策让我们得以快速建立团队;创业服务加速了实验室建设与设备落地,帮助我们完成首条10M瓦产线的建设并且在市场方面也有了火热进展。”

    据透露,目前企业已成功与某家国际知名的汽车企业以及多家全球著名的电器厂商初步达成了技术合作意向,并收获了产品订单意向。当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发生“光合作用”,新质生产力也将以“浙江速度”加速跨越科研和产业的鸿沟,带动产业变革。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新评论(20)
    洒水车 · 2025-02-06 07:38 · 浙江嘉兴回复
    赓续传承中华文脉
    潮客_wzmv67 · 2025-02-06 00:45 · 浙江杭州回复
    传承久远
    潮客_wcqtgb · 2025-02-06 00:37 · 浙江温州回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潮客_wcqtgb · 2025-02-06 00:37 · 浙江温州回复
    凝聚人心,谋求大同,和合文化在新时代正发挥出独特而又重要的作用。
    财漂篮球 · 2024-11-03 09:08 · 浙江绍兴回复
    和合之道,是世界和平发展的光明之路!
    潮客Phoenix · 2024-11-03 01:35 · 湖北武汉回复
    弘扬和合文化,让世界更加和平美好,共创辉煌。
    非诚勿扰开播了吗 · 2024-11-03 01:25 · 浙江湖州回复
    和合文化,不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宝贵财富。
    枫叶飘落时 · 2024-11-03 00:50 · 青海西宁回复
    “和合”思想,古老智慧,指引现代文明新方向。
    泉下有语 · 2024-11-03 00:40 · 陕西西安回复
    和合文化,全球共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潮客_24qw4t · 2024-11-03 00:20 · 浙江杭州回复
    和合之道,弦歌不辍,文明生生不息,未来可期。
    潮客_24qwzr · 2024-11-03 00:20 · 浙江杭州回复
    传承和合文化,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惠及百姓。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相关专题
    寻“新”记
    相关新闻
    浙报深读|点墨成金,宁波探索石墨烯产业化科创新路径
    桩体重450吨 国产特大打桩锤温州下线
    而立之年在徐汇创业逐梦,他开发了"直膝行走机器人"
    “空中交警”从海外火到国内 杭州无人机企业开年手握亿元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