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为何说“不游雁荡是虚生”

    浙江宣传 温轩2025-02-26 00:30全网传播量46.3万
    00:00
    00:00
    01雁荡山被誉为“海上名山,寰中绝胜”,是“三山五岳”中唯一临海的一座,集自然美景、地质研究与人文底蕴于一体。
    02雁荡山以奇山秀水著称,特别是“雁荡三绝”:灵峰、灵岩、大龙湫,吸引了《琅琊榜》等影视剧取景,展现了如梦似幻的山水美景。
    03雁荡山是全球首个以中生代火山地质地貌为主题的地质公园,历经亿万年火山喷发与流水侵蚀形成,成为地球演化进程的实体见证。
    04自南朝以来,雁荡山激发了7000多篇诗文创作和400余处摩崖石刻,文人墨客如谢灵运、苏轼、徐霞客等都曾留下足迹与佳作。
    05艺术家如张大千、黄宾虹、潘天寿等也对雁荡山钟爱有加,留下了众多书画作品,使雁荡山的人文底蕴与亿年山水交相辉映。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神州大地,山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但要说到最出名的,还得是“三山五岳”。坐落在浙江乐清的雁荡山,是“三山五岳”中唯一临海的一座,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的声誉。雁荡山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非只以风景见长,而是集多重意蕴于一体:

    在普通游人眼里,它是雄奇壮丽的自然山水,呈现鬼斧神工般的天地之美;对科研人员而言,它是“活着”的地质标本,具有丰富的研究价值;在人文学者那里,它则是积淀深厚的文化宝藏之地。

    晚清时在乐清为官的江弢叔曾评价,“欲写龙湫难着笔,不游雁荡是虚生”,这成为雁荡山的一句“推广语”。为何会说,“不游雁荡是虚生”?神游雁荡山,能够领略到几重意?

    雁荡山风光 图源:“浙江文旅资讯”微信公众号

    雁荡山并不以高峻闻名,最高的百岗尖,也不过一千米出头,与名山相比,它在高度上只能算个“小字辈”。雁荡山的魅力在于奇山秀水,用沈括的话来说就是:“温州雁荡山,天下奇秀!”其中最为人所称赞的是“雁荡三绝”:灵峰、灵岩、大龙湫。

    先看灵峰,这里是天然的“地质博物馆”,分布着130多个特色景点,既有高耸的山峰和刀削般的绝壁,也有形状奇特的岩石和幽深的洞穴,还有溪流、瀑布、亭台、石桥等各类景观。像著名的观音洞,九层悬阁嵌于天然的裂隙中,异常壮观。

    灵峰之美不仅在白日,夜景更为神奇迷人。当夜幕降临,明月初升,灵峰的“地质剧场”才刚刚开始,竞秀的奇峰在夜色中幻变万千,移步换景,仿佛梦境一场。比如合掌峰,一改白日的庄严肃穆,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仰望,时而如“相思女”凝眸远望,时而如情人热切相拥,时而如雄鹰展翅高飞。

    灵岩 图源:“浙江文旅资讯”微信公众号

    与灵峰相比,灵岩的山景自有另一种韵致,正所谓:“峭刻瑰丽,莫若灵峰;雄壮浑庞,莫若灵岩。”灵峰以锐锋深洞引人,灵岩则以柱峰叠嶂傲世。屏霞嶂如丹霞垂天,天柱峰与展旗峰对峙成天门,抬头仰望,唯觉人类之渺小、造物之神奇。天柱峰平地挺立270多米,四壁垂直,成了“灵岩飞渡”最好的天然舞台——表演者在200多米高空的绳索上翻腾跳跃,让人一时欢呼一时屏息。

    而大龙湫的奇绝之处在于水,正所谓“雁荡经行云漠漠,龙湫宴坐雨蒙蒙”。大龙湫瀑布落差达190多米,是中国单级落差最高的瀑布。瀑布从断崖垂直坠落,轰鸣声响彻天际,富有想象力的古人便将它形象地命名为“大龙湫”。

    此外,方洞、显胜门等景观也各有特色,被游人所钟爱。雁荡正因其风景雄奇、宛若仙境,所以才吸引来《琅琊榜》《神雕侠侣》等爆火的影视剧在这里取景,并拍出了如梦似幻的山水美景和神话意境。

    雁荡山水 图源:“雁荡山旅游”微信公众号

    与其他名山不同,雁荡山不仅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它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全球第一个以中生代火山地质地貌景观为主题的地质公园。

    20年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专家评审会在巴黎宣布,雁荡山入选第二批世界地质公园。当时就有人评价,“雁荡山是一部由岩石、流水、生命组成的交响曲,是世界的一大奇观”。

    雁荡山如今的辉煌离不开漫长岁月里的淬炼,从形成至今,它已历经亿万年时光。约1.2亿年前的白垩纪时期,雁荡山地区经历了多次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喷发而出的流纹岩,在冷却过程中层层堆叠,构成了雁荡山山体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一神奇的景观,被徐霞客形象地称为“叠嶂”。

    我们今日所见的叠嶂石门、锐峰柱峰、怪洞天桥,都是当时火山喷发的自然馈赠。这片地区出名的叠嶂有数十座,层层相叠,高耸入云,成为雁荡山的脊梁。

    当年,沈括探索雁荡山风貌的成因,认为是流水侵蚀山地的结果。其实,他只说对了一部分,流水的搬运只是对地质地貌进行进一步雕琢,火山地质运动才是雁荡山的根本成因。

    因此,雁荡山在地理价值上具有相当的独特性:它犹如一部立体的时光机,成为地球演化进程中地质运动重大事件的实体见证;也好似一部生动的文献,记录了1亿多年前火山爆发、塌陷、复活、隆起的变迁过程;它更是一座永不关门的“地质博物馆”,丰富多样、门类齐全的流纹岩让研究者纷至沓来。

    前世今生如此激烈壮阔,这是雁荡山的第二层魅力。

    图源:“雁荡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在文人墨客、艺术名家眼中的雁荡山,又是另一种底蕴,它不仅是自然的杰作,更是人文的渊薮。据不完全统计,若从南朝起算,历经唐宋鼎盛时期至今,雁荡山的山山水水里已“流淌”出7000多篇诗文,另有摩崖石刻400余处。

    文人墨客如谢灵运,他在担任永嘉太守期间,四处游山玩水,其留下的《从斤竹涧越岭溪行》一诗便传与雁荡有关,诗中名句“岩下云方合,花上露犹泫”被后人盛传。斤竹涧一带涧壁陡峭险峻,峰峦高低错落,水流清澈湍急,堪称“雁荡第一涧”,是徒步者的最爱。

    大文豪苏轼没有谢灵运的好运气,没机会寻访雁荡,只能在朋友周邠的画作里欣赏雁荡的美景。他在回赠周邠的七律《次韵周邠寄雁荡山图二首》里写道,“此生的有寻山分,已觉温台落手中”。周邠是苏轼的好友,当时在乐清担任县令,游玩雁荡山后,特意画了雁荡山的美景与远在密州的苏轼分享。对苏轼来说,这属于是“看图解渴”了。

    而知名旅行家徐霞客,则是雁荡山的“死忠粉”,他一生三游雁荡山,留下了两篇内容详实、细节生动的雁荡山游记。比如,他第一次来雁荡山时,走了20里路登上盘山岭,看到“望雁山诸峰,芙蓉插天,片片扑人眉宇”的雄景。此行,他还遭遇了险境,以至于20年后再来时还印象深刻。他说:“余二十年前探雁湖,东觅高峰,为断崖所阻,悬绠绳索而下,即此处也。”

    摩崖石刻 图源:“雁荡山旅游”微信公众号

    艺术家对雁荡山的表达,就是挥毫泼墨了。张大千81岁时作《雁荡大龙湫图》,兴致勃勃地回味40多年前与友人的雁荡之旅;国画名家黄宾虹曾三次游览雁荡山,留下的雁荡山书画作品数以百计,足以显示其对这片奇山秀水的钟爱;潘天寿更是多次带学生前去采风,现在当地盛传“雁山尽是潘公石”。

    如此看来,雁荡之美在其外形,叠嶂入云,飞瀑不绝,是让人忘返的天地大美;雁荡之韵在其身世,亿年时光,水火共锻,方成今日之筋骨;雁荡之魂在其文脉,骚客赋诗,名家泼墨,行者留迹,千年人文和亿年山水交融,文化底蕴终成。

    不来雁荡,或许不算是你遗憾一生的事,但肯定会是你这一生的一件遗憾事。

    最新评论(1)
    孤竹小灯 · 2023-10-31 15:08 · 河北衡水回复
    张瑾华老师的访谈文章真棒!
    相关新闻
    解码“含韩量”
    相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