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甬江潮|宁波机器人产业为何辨识度不高?

    潮新闻 记者 王凯艺2025-02-25 03:32全网传播量6.2万
    00:00
    00:00
    01杭州“六小龙”科技新贵震动全球科技圈,宁波深刻反思并看到机遇。
    02宁波在机器人产业领域有扎实基础,是“单项冠军之城”,将全力打造科技创新和产业培育生态,强化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
    03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是宁波余姚人,其人形机器人火出圈,带动宁波人形机器人赛道热度上升,宁波政企正加力推广。
    04宁波已有50余家机器人产业链上的规上企业,总产值近百亿,但人形机器人方面需加强场景创新和产品应用推广。
    05宁波企业正积极争取加入宇树科技供应链,多家上市公司宣布进军人形机器人赛道,利用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优势抢抓新机遇。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连日来,杭州“六小龙”震动全球科技圈引发的连锁反应,还在持续。

    “六小龙”,谁不爱?借着“何以杭州”的追问,国内不少城市进行了一次深刻的自省和反思。

    对同为浙江“双子星”的宁波而言,引发的思考可能更为深刻和宏远。特别是,“六小龙”之一的宇树科技,其创始人王兴兴是地地道道的宁波余姚人。这名“90后”老乡,让人形机器人一夜爆火,迅速打开了产业成长的空间。

    值得喝彩,可以反思,更要行动。宁波应当看到更大的机遇——在机器人产业领域,超前布局、深耕多年,打下了扎实的发展基础,而眼下恰是“卡位”新兴产业链的关键节点。

    宇树科技机器人登上春晚舞台。2025春晚视频截图

    记者采访时,多位区域经济观察者指出,从宏观层面或战略角度来看,“杭州+宁波”能更好地彰显两座城市的特色优势,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

    电影《哪吒》里,全体龙族用身上最硬的龙鳞,为敖丙组成了可以扛天雷的万龙甲。同样,“六小龙”的真正腾飞离不开产业链的支撑。作为“单项冠军之城”的宁波,与其“寻龙”,不如让更多企业成为那一片片坚硬的“龙鳞”。

    “老乡”的产业火了

    “六小龙”火出圈,王兴兴这个“老乡”成了许多宁波人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八卦”王兴兴其人之余,宁波政企看到这条被“老乡”带火的人形机器人赛道,将愈发“热辣滚烫”。

    日前,宁波市市长汤飞帆带队调研当地的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还专门听取了企业及研究院关于人形机器人项目的汇报。

    “牢牢把握人工智能发展机遇,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全力打造科技创新和产业培育生态”“要紧盯人工智能的前沿领域,发挥好工业场景落地、零部件生产两大核心优势,坚持强化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市长汤飞帆现场划重点。

    位于宁波余姚的机器人小镇。受访单位供图

    发展新质生产力,重在因地制宜。与其问“为什么没有”,不妨先看看“宁波有什么”。

    目前,宁波在机器人产业链上的规上企业就有50余家,规上总产值接近百亿,而且宁波还是国内少有的涵盖关键零部件、整机、系统集成应用全产业链的城市。

    余姚有机器人小镇,海曙有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都是省级平台;创新中心的“领航者”、均普智能的“贾维斯”、动子科技的“布鲁斯”和“西弥斯”,可见,宁波也不缺开发人形机器人本体的企业机构。

    但对比春晚舞台上,一群会扭秧歌、转手帕的宇树机器人,甬产机器人似乎少了点“才艺”。

    “在人形机器人爆火之前,宁波着重布局的是工业机器人,多年来,我们招引、孵化的企业也多是聚焦工业领域。”在余姚机器人小镇,一位属地相关部门人员直言,接下来,在场景创新以及产品应用推广方面,政企都需要再加把劲。

    另一方面,炫酷的机器人表演背后,离不开核心零部件、算法、操作系统及人工智能技术等“软实力”的支撑,这是当前宁波正在力补的短板。

    而在很多宁波企业自己看来,虽然制造能力是最大优势,但配套企业一向习惯“闷头干事”,执着于产品本身,并不热衷于“出圈”,这也是宁波机器人产业辨识度不高的原因之一。

    挤破脑袋都想进的供应链

    “最近总有人来问我们,有没有加入宇树科技的供应链。”宁波一家零部件生产企业的相关负责人直言不讳,“我们也想啊!”机器人彻底火了,现在网上流传着各种版本的“宇树科技供应链揭秘”,说明这时候大家挤破脑袋都要进去。

    “今年,我们预计有8万台减速器专门供人形机器人,这批订单主要来自上海、苏州。目前,我们还在跟宇树科技密集对接,如果能够成功拿下老乡的订单,今年突破10万台基本就稳了。”在布局多年之后,这家宁波的减速器制造商看到了市场“爆发点”。

    人形机器人“跑步入场”,嗅觉敏锐的宁波企业赶上了转型的窗口期。

    年初以来,拓普、均胜、中大力德、柯力等上市公司密集“官宣”,要大举进军人形机器人赛道,而这些企业大部分都是深耕汽车行业多年的宁波企业。

    甬产机器人正在“拧螺丝”。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供图

    从汽车“跨界”到人形机器人,不仅技术上有一定的同源性,而且有着大量的供应链重叠。对此,一家本地的车企负责人坚定地认为,宁波拥有众多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利用这个优势,抢抓人工智能时代的新机遇,宁波制造实现升级跃迁正当时。

    “今年年底前,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将达到一个新的量级。而且顺利的话,明后年,服务业和工业等领域基本就能推广应用了。”前不久,王兴兴本人的这番预测,再次给整个产业的发展进化上了“发条”。

    而且,宇树科技追求的是“高性能、低成本”的高性价比机器人产品,从这一点来看,王兴兴与很多宁波企业的理念吻合,“降本增效”向来是宁波制造所见长的。

    均胜电子机器人零部件布局图。受访企业供图

    此次杭州“火出圈”后,虽然压力给到了全国各大城市,但“六小龙”等科技新贵的强势崛起,也让其周边城市从中看到了承接新一轮溢出效应的发展时机。

    正如宁波这样的制造大市,一大批零部件制造商就算挤破脑袋,也要去争取宇树科技的供应链,努力“攀”上老乡的产业。

    立足长三角看“六小龙”

    从“六小龙”引发的反思潮中,能看到“科技创新焦虑”下的区域竞争愈演愈烈,每座城市都渴望找准自己的创新发展密码。

    然而,资源禀赋不同,产业结构各异,并非每座城市都能长出“六小龙”。透过“六小龙”,“近水楼台”的宁波,看到了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等科技产业井喷,抢抓产业化落地的机会。

    跳出浙江来看,宇树机器人的横空出世,搅动了原本北京、上海、深圳“三足鼎立”的国产机器人产业版图,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制造业集聚地,对于人工智能产业新高地之争,烽火已起。

    从“单兵作战”到“区域抱团”,宁波正紧紧跟住“老乡”的步伐,利用生产制造及应用领域的强项,努力去打造“龙”身上最坚硬的鳞甲。

    电影《哪吒》系列里的敖丙。图片来自影片截图

    最近,各地在解码“六小龙”崛起之路时,还不约而同关注到“耐心资本”。杭州自己也把“真金白银”陪跑市场主体,视作“六小龙”挣脱引力、一飞冲天的首要秘诀。

    “六小龙”当中,至少四家接受过杭州资本的加持。在初创公司最烧钱、最难熬的阶段,杭州科创基金的连续追加,让企业一步步站稳了脚跟。前不久,杭州又研究提出“三个15%”科技投入政策,从制度层面培育“耐心资本”。

    不只有杭州,当全国各地纷纷加码科技创新,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时,对“耐心资本”的呼声也愈发强烈。

    2月13日,浙江省委书记主持召开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座谈会。会上,全省20家企业、科研机构等负责人先后发言时,一名宁波企业家就提出:“要加快推动‘负面清单+容错免责’机制的制定,通过制度保障,来降低企业的创新顾虑和创业风险。”

    他还建议,通过扩大“耐心资本”规模,设立风险补偿基金,优化企业新技术审批备案流程等,让创业创新企业敢闯敢试敢投,让更多的科技人才“放开手脚”,拥有更大的施展空间。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专题
    甬江潮:政经视角 深读宁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