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是很了解泰顺,却知道泰顺廊桥。看到这座桥,常常能想起“泰顺”这个名字。
2月25日,泰顺因这座古老的木拱桥再次名声大噪——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传承发展交流会在浙南山城召开。国家文旅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和浙闽两省四市七县相关代表、专家学者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相聚于此,研讨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传承和文化保护。
这座桥和这座城的故事,便开始解锁了新的面貌——
千年传承:从生存通道到精神脊梁
梦里依稀见故乡,廊桥依旧水波长。青石板路声声慢,岁月悠悠诉衷肠……说起故乡那座桥,很多泰顺人会都会觉得纸短情长难抒胸臆。在浙南群山褶皱中,泰顺人用木头编织出跨越溪流的古廊桥,最早可追溯至唐代。
彼时,南迁的泰顺先民,在大山里以编木为梁的技艺,在险峻的山谷间架起通勤的生存通道。这些无需一钉一铆的木拱桥,不仅是交通枢纽,更是山城规划的核心:每隔十里建一桥,桥上设廊屋,供行人避雨、歇脚、交易、议事。
在泰顺现存的32座古廊桥中,有15座被列入“国保”,其木拱结构甚至与北宋《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一脉相承,被誉为“中国桥梁技术的活化石”。
温州博物馆副馆长季海波从小就在薛宅桥边长大,用随身的相机记录了来往村民的笑脸,也见证了廊桥的变迁。他曾说“其实人家说它是文物,但我觉得它是一种精神象征”。
泰顺廊桥。图源:泰顺发布
一场洪水的考验,一场精神的觉醒,让廊桥根植于泰顺人心中的精气神自然勃发。2016年9月,台风“莫兰蒂”裹挟山洪,冲垮薛宅桥、文兴桥、文重桥三座国保廊桥。洪水未退,泰顺人自发跳入激流,打捞了九成以上的原木构件。一个月内,民间募集近千万元修复资金,老人捐出积蓄,孩童拾回桥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曾家快带领团队,用传统技艺将构件一个一个“甄别归位”。90后青年郑浩以脚步丈量廊桥变迁,站在同个视角用14793张照片记录修复全程,剪辑成《廊桥筑梦》动人影像,成为当时网络爆款之一。
这场自发的“全民救桥”行动,不仅让国保廊桥在15个月内重生,更让“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精神内核在新时代迸发——桥塌了,人心却筑得更牢。
保护与传承,成了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传承发展交流活动的关键词,也是研讨达成的共识之一。依托数字化技术,古老的廊桥迎来了新的保护方式。如今,文兴桥、北涧桥等古廊桥,借助“廊桥监管保护一件事”数字应用平台,由AI技术实时监测桥体温度、烟雾与水文数据等,为这座千年古桥配上了24小时不下班的“智能保镖”。
当古老技艺邂逅现代科技,廊桥这珍贵的文化遗产,也以健康而崭新的面貌,渐渐在文旅领域“出圈”。
以桥为媒:从文化交流到联通世界
从山涧到世界,廊桥早已成为泰顺文化IP。
泰顺人深知,廊桥的“活态传承”需与现代生活共振。在廊桥文化旅游节上,碇步龙舞动桥畔,木偶戏演绎传说,百家宴摆满桥廊。在北涧桥旁的民宿,以廊桥幽梦为主题,枕水听涛间感受千年文脉,吸引游客纷至沓来。更引人注目的是,泰顺还将廊桥“搬”进城市:街头雕塑、路灯纹饰、文创产品中处处可见桥影。廊桥,也成了这座城市的符号。
如今廊桥市集已成颇有名气的文旅品牌。记者 尤建明 摄
当廊桥携手氡泉,51.6平方公里的范围,氡泉资源联接上了廊桥文化,经历连续6年举全县之力攻坚,廊桥-氡泉旅游度假区,终于加上了“国家级”前缀。廊桥,也伴随着多元业态植入、特色文化融合,以崭新的面貌吸引游客。
泰顺廊桥。图源:泰顺发布
如今,廊桥承担起了新的历史使命,并首次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联心桥——2019年,一座浙江泰顺廊桥跨越海峡,落成于台湾南投。2022年,廊桥再次走出国门,一座由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季天渊创作的廊桥模型,跟着两个大学生漂洋过海来到美国肯恩大学“安家”。在交接仪式上,美国肯恩大学拉蒙校长欣喜不已,坦言“这是我收到的最棒的礼物”。
廊桥,因其独特工艺和文化底蕴,成为中外民间交流重要的文化使者。在省市县活动中,廊桥模型多次被赠予美、日、韩等多个国家,成为连接不同文明、文化交流的桥梁。
其实,为了让世界看见“中国智慧”,早在2009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非遗名录”后,泰顺便积极行动,联合浙闽六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共同推动“闽浙木拱廊桥”成功进入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2024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再次迎来里程碑式突破,成功转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走向全球的重要窗口。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示吸引不少人气。记者 尤建明 摄
在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传承发展交流活动中,以桥为媒汇聚了国家文旅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和浙闽两省四市七县代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还吸引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遗国际培训中心专家。浙南山城因廊桥研讨有了国际范方向,廊桥也吸引了不少全球粉丝代言。
桥见未来:从造桥思维到山区跨越
来泰顺参加交流活动的人,许多赞叹云山之巅的生态之美,也有感叹浙南边陲的发展之难。大家在交流中发现,那跨越在山涧的廊桥,似乎也在给当地的发展带来启示——泰顺人将廊桥的编梁结构技艺转化为发展方法论:以小构件编织大格局,以协作力突破资源限。
山区县,要跨越发展,离不开工业。然而,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城,怎么发展工业?以“造桥思维”破解发展难题,眼里有光,脚下有路。泰顺从生态资源禀赋和地理特点中挖掘出新赛道,连续多年组建项目攻坚服务队,瞄准酒水产业、低空经济、抽水蓄能等领域,开启工业强县攻坚战。
泰顺廊桥。图源:泰顺发布
走进泰顺县罗阳镇泰顺酒谷(酒水产业园),天关山酒业改造提升的新厂已进入忙碌状态,厂区里阵阵酱香扑鼻。紧挨着的顺水山泉项目也正在生产全新的苏打水产品,预计在3月份便可投放市场。
深藏的山水硬是吃出了真香滋味,当地在寸土寸金的城区腾出土地1.88平方公里建设泰顺酒谷,以酒水主题C位出道:古廊桥酒业、珐酷原浆活啤、金丝玉玛酒业、醉美温商酒业、康鸿高端茶饮等纷纷签约,泰顺酒业协会携手浙江酒业协会,泰顺县政府与浙江工业大学、浙江海洋大学签约合作……当地围绕水经济,正在布新局、下大棋。
在平淡中谋出新奇,在崎岖中独辟蹊径,当各地兴起低空经济时,泰顺在浙南山区建设通用机场,打造飞行运动基地,引入通航企业……就在前不久,在泰顺注册落户的浙江飞翔通航有限公司,还获颁CCAR-135部运行合格证。公司负责人方仕金介绍,计划在泰顺及周边地区开展载人(商务包机)或载货飞行、长途空中游览、短途空中游览等多业态运营业务。尚未通高铁的山区,赢得了空中发展先机。
泰顺廊桥。图源:泰顺发布
如遇险阻,化虹行之。这样的造桥思维传承下来,便是若要等风来,不如追风去。在省级奶牛遗产改良与乳品质重点实验室,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获国家级认证,浙产首例遗产改良胚胎牛在云岚牧场降生,多项繁育技术填补国内种业领域空白。在山城工业园区,泰顺产的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顺利下线,并陆续走向市场,打开了山区县新能源产业链条的关键之环。
浙江泰顺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新朱湾大桥迎来合龙。这座横跨飞云湖的拱桥,桥位高约180米,是电站建设施工交通、物资运输的主要通道。中铁十局项目经理尹朋飞介绍,新朱湾大桥建设充满挑战:两个桥台全部位于悬崖陡壁之上,高边坡高达110多米,沿山遍布危石。在政企合力和多方合作攻坚下,项目顺利打通了“任督二脉”。
见证人来人往的廊桥,承载着无数的奋斗故事。如今,这座桥与这座城,跨越千年、来自世界的对话还在延续:这不仅关乎技艺与传承,更关乎这座城这群人如何以编木为梁的智慧,在传统与现代、守护与创新之间寻找到平衡与默契。
当廊桥从山涧走向世界,当造桥精神化作发展动能,这座浙南山城正以桥为笔,书写属于自己的时代答卷。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