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肺癌离世,妹妹也查出多发高危结节!“手术+消融”赢了肺功能保卫战

潮新闻 记者 刘千2025-02-25 02:30全网传播量33.8万
00:00
00:00
01近年来,肺癌治疗取得革命性突破,多学科协作模式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02秦大姐在姐姐因肺癌去世后查出多发高危结节,经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成伟团队综合评估,采用“手术+消融”方案,最大限度保留肺功能,术后恢复良好,生活质量未受影响。
03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领先开展“光学导航机器人”辅助消融手术,提高手术效率,减少肺组织损伤及术后并发症。
04陆阿姨四年半前诊断为肺腺癌伴转移,经基因检测发现“ALK融合阳性”,采用靶向药物治疗效果显著,耐药后通过MDT调整方案,继续靶向药结合冷冻消融治疗,病情控制良好,实现晚期肺癌“慢病化”管理。
05精准化治疗发展创造生命奇迹,肺癌治疗目标不仅是生存率,更是让患者回归有尊严、有质量的生活。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近年来,肺癌治疗领域迎来革命性突破,早期肺癌得到根治希望,晚期患者也从绝症逐渐走向慢病化。在多学科协作(MDT)模式下,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手段,患者的生存质量越来越高,生存期不断延长。

姐姐肺癌去世后,妹妹查出多发高危结节

晨光熹微,秦大姐(化名)刚做好早饭,就到家门前的菜地里忙活,进进出出,步伐矫健,旁人很难想象,她曾在半年前经历了一场与肺癌的生死博弈。  

两年前,她的亲姐姐查出肺癌晚期,没多久就去世了。极少体检的她非常害怕,会不会遗传?子女带着她到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慕名找到胸外科主任医师周成伟。

周成伟表示,肺癌本不是遗传性疾病,但存在一定的遗传易感性,也就是说,家中有近亲患癌那本人是存在致病的高危因素。在得知55岁的秦大姐从未做过肺部CT后,周成伟赶紧让她去筛查。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结节多到影像科医生都感叹复杂——秦大姐右肺上叶两枚,其中一枚是实性1.5厘米短毛刺、还伴随胸膜牵拉,高度疑似典型的浸润性腺癌,另一枚是0.8毫米的磨玻璃结节,可能是原位癌。 

此外,右肺中叶边缘有一枚混合磨玻璃结节1厘米;右肺下叶2枚,肺底部还有一枚纯磨玻璃结节0.9厘米,在临近下叶肺门旁,还有一枚1.1厘米混合磨玻璃结节,最后就是左肺上叶上舌段的一枚1厘米混合磨玻璃结节。

“手术+消融”最大限度保留肺功能

这么多结节,手术肯定是跑不了,那要动大刀吗?肺部损伤后还能正常呼吸吗?秦大姐感到绝望。

周医生宽慰她:“尽管是多发的结节,病情相对复杂,但也胜在办法多,我们会综合分析结节大小、位置、形态等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他立即牵头组织了多学科专家团队,反复推敲病情,权衡利弊,为秦大姐量身制定了手术治疗和分次消融相结合的方案。

“我们将高危结节做分类处理,比如,怀疑是微浸润的结节,一般没有淋巴结转移,采用只切除肺段的微创单孔胸腔镜手术;靠近肺门(血管、支气管等出入)的结节,手术切除范围太大,就采用冷冻消融治疗,保护支气管和血管不受伤,总之,最终的目的就是要保留最多的肺功能。”听着眼前这位温文儒雅的专家耐心细致地分析,秦大姐逐渐建立了信任和抗癌的信心,很快就办理了住院,择日手术。

医患携手,肺功能“保卫战”打响!

周成伟凭借丰富经验,过硬的技术。单孔微创胸腔镜一个多小时的手术,只在秦大姐身上留下一个3厘米的小切口,次日她就下床活动了,四天后就出院了。

术后三个月,CT复查肺部炎性反应吸收,肺功能也恢复很快,周医生再为秦大姐施行了分次冷冻消融治疗。“当天做完消融,留观后就回家了。”秦大姐惊叹:“这个治疗没有伤口,恢复更快!”

周成伟在为患者做消融治疗(受访者供图)

术后病理也证实了专家们的猜测:微浸润性肺腺癌,未出现转移。不过,周成伟表示,秦大姐就诊及时,还处于I期,此后无需药物治疗,只需定期随访复查CT就可以了。

更令秦大姐欣慰的是,手术结合消融,最终为她保留了80%以上的肺功能,生活质量也基本没有影响。

据悉,目前,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还领先开展了“光学导航机器人”辅助的消融手术,借助机器人设计最佳路径并导航将消融针精准地穿刺到病灶,手术效率高,对肺组织损伤更小,也大大减少了射线接触和术后并发症。

综合治疗让晚期肺癌“慢病化” 

在宁大一院胸外科,肺癌Ⅳ期的患者长生存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我们治疗的目标不仅是生存率,更是让患者回归有尊严、有质量的生活。”周成伟谈到了老患者陆阿姨(化名),她的抗癌历程也是精准化治疗发展创造的生命奇迹。

四年半前,66岁的陆阿姨因胸闷气急就诊,胸腔积液引流后的病理显示有腺癌细胞,进一步CT检查,查出右肺下叶直径4厘米的肿块,周围还有2枚1厘米的结节,诊断为肺腺癌伴肺内、胸膜转移,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翻了20多倍(0~5μg/L正常)。

在陆阿姨为绝症而恐慌的时候,周医生带来一个好消息——基因检测结果出来了,是“ALK融合阳性”,这被称为“钻石突变”,意味着有专门的靶向药物可用,效果显著且预后较好。

在服用使用纳入医保的靶向药后,陆阿姨肺部右下叶肿瘤明显缩小,一直保持1厘米左右,转移瘤消失,CEA接近正常范围 5μg/L左右。

癌细胞狡猾,会不断变异,难以避免的耐药出现了。去年8月复查发现,陆阿姨右肺下叶原发灶增至1.5厘米,10月份增至1.8厘米,血CEA18μg/L!

周成伟诊断为缓慢耐药,原发病灶局部进展,治疗方案必须尽快调整。经过MDT后,考虑其他部位病灶稳定,建议继续服用靶向药,出现局部进展的病灶则采用冷冻消融治疗。

到现在,陆阿姨的病情控制良好,肿瘤没有增大,血CEA也保持正常。每月来配靶向药,定期复查CT,就像管理高血压慢病一样。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