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据视觉中国。
2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也就是中央“一号文件”,对2025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新世纪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8年聚焦“三农”,凸显出“三农”问题在中国的重要地位,受到各界的高度关注。今年的热度,与以往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今年的一号文件,确实如文件名所强调的,有着更浓重的改革味,不仅对一些关键性问题作出了一些关键性部署,而且出现了一些新提法。比如在布局结构上有新调整,重点强调了“两个持续”“四个着力”。比如首次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让人印象最深刻当属农村改革涉及“三块地”,也就是农村承包地、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比如文件明确要求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坚持“大稳定、小调整”,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扩大整省试点范围,妥善化解延包中的矛盾纠纷,确保绝大多数农户承包地总体顺延、保持稳定。还强调,不允许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农房、宅基地,不允许退休干部到农村占地建房。这一表述无疑专门为宅基地使用划定了负面清单。
这些重量级的“一锤定音”,表面看是因为2025年处在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各项改革任务,要求到2029年全面完成,其中涉及“三农”工作有多项。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改革决定的开局之年,要用改革这个“法宝”来破解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难题和挑战,力争实现重大突破。往深里看,源于“三农”工作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地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去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三农”工作强调三个“更加”,即“推动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地区更加繁荣、农民生活更加红火”。深化“三农”改革,是朝着三个“更加”迈进的必然步骤。
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要靠深化改革。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就鲜明地提出“务必改革开放促‘三农’”。农村改革是一项涉及广泛利益的复杂系统工程,对于“一号文件”中有力的改革举措,地方在落实文件要求过程中坚决贯彻,同时也要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发扬改革精神,为浙江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打造新的改革亮点。既要敢于突破常规、发扬创新精神,在人、钱、地三大要素上积极探索新的农村发展模式和体制机制,又要密切防范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社会风险,抓住底线、守住红线。
“三农”问题作为国之大者,总是格外牵动大众神经。乡土中国的五谷根须不仅编织了我们的精神纽带,更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密切相关,是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石。那里有几亿人的乡愁、身份与利益,还与每个人密切相关的具体现实——当几亿农民整体迈入现代化时,会释放巨大的创造动能和消费潜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千万工程”的诞生地浙江,有条件、有基础、有责任在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孕育农业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走在前,打造乡村全面振兴浙江样板,率先验证农业农村是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
“转载请注明出处”